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五章-蒙古族民俗文化
第五章蒙古族民俗文化赤峰学院孙国学第五章蒙古族民俗文化第一节蒙古族信仰习俗第二节蒙古族生活习俗第三节蒙古族游艺习俗第四节蒙古族礼仪习俗第一节蒙古族信仰习俗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之前,蒙古族民间几乎没有系统完整的宗教信仰。在民间流行的主要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英雄崇拜、萨满崇拜等。1、自然崇拜自然崇拜是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原始人认为自然物和自然力有灵魂、精神和无穷的力量。因此他们崇拜和信仰自然物。所谓的最有威力和能保佑平安幸福的自然物质和力量。自然崇拜物由于各民族的生存居住的地理环境而有所不同。蒙古族的自然崇拜物里主要包括天、地、日月星宿、山水、火、敖包等。2、祖先崇拜在蒙古民间宗教中,先祖的亡灵都要受到崇拜。因为古代蒙古人都认为先祖的亡灵们会保佑子孙后代,赐给他们幸福,并且也能和人格化的自然力相抗衡。祖先崇拜是它有长期固定的崇拜对象,并且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先人们尊崇祖先的亡灵,定期举行祭祀,他们用这种仪式来维护宗法制度。因此,先民们特别重视祖先崇拜。十三世纪初蒙古大帝国建立,统一的蒙古民族形成,以民族的鼻祖成吉思汗为最高的祖先来崇仰。据蒙古传说认为,成吉思汗去世后,在元帝国内部四个地方建立了纪念和崇拜成吉思汗的圣址。时至今日,唯有鄂尔多斯的八白宫圣址尚为人所熟知。对成吉思汗的祭奠活动,发端于窝阔台汗时代,完善于元朝年间。忽必烈继位以后,为了表示守制,仍然将其祖父-成吉思汗的偶像安放在富有蒙古民族特点的宫帐之中,并颁布圣旨,向成吉思汗四时献祭,规定祭礼的详文细则。成吉思汗祭祀1277年,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途中病逝,部下按蒙古族传统进行遗体秘葬的同时,遵其遗言将衣冠等遗物运到鄂尔多斯高原伊金霍洛旗安葬。成吉思汗陵平日殿内圣灯长明,祭祀不断,是蒙古族的圣地,每年‘春祭’,都有成千上万的蒙古族人前来祭拜。成吉思汗祭祀每年正月初一举行首祭和敬献圣灯仪式。此外,每年有大祭四次,分别为农历三月二十一日的查干苏鲁克祭,五月十五日的淖尔祭,九月十二日的禁奶祭,十月初三的皮条祭,这四次大祭各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史称为四时大祭。春季查干苏鲁克大祭每年从农历三月十七日开始一直延续到三月二十四日,农历三月二十一日,是成吉思汗陵查干苏鲁克大典(“春祭”)的主祭日。仅这一天上午前来祭拜的各界人士就超过3万人次。”祭祀日,来自内蒙古以及其他地区祭拜的人流不断涌向成吉思汗陵。人们身穿传统的蒙古族服装,带着酥油、砖茶、羊肉等供品祭拜自己的祖先。在歌颂成吉思汗的长调声中,祭拜的人流缓缓进入成吉思汗陵后殿安放成吉思汗及其夫人灵柩的灵包前,跪拜在供桌前。供桌后是一字排开的成吉思汗“八白室”(八个白色的毡包)。黄色绸缎罩面、金色宝顶耸立的灵包内,供奉着成吉思汗和夫人的灵柩及遗留的圣物。2005年,成吉思汗祭祀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几年,政府投入巨资对成吉思汗陵进了大规模维修,旨在传承成吉思汗祭祀这一蒙古族原始文化的代表。目前,伊金霍洛旗的部分学校已开设祭祀课程,着手培养年轻祭祀主持人。3、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一种宗教形式。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于是,图腾信仰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在许多图腾神话中,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是与某种动物或植物发生过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例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玄鸟便成为商族的图腾。4、英雄崇拜《蒙古秘史》《格斯尔传》和《江格尔》蒙古族三大英雄史诗。《秘史》是一部内容繁富的历史文学作品。围绕着成吉思要汗这个主要人物展开。《江格尔》是明蒙古族卫拉特部英雄史诗。《格萨(斯)尔》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篇幅最长、内容浩瀚的活态史诗传统。由我国藏族和蒙古族等民族共同创造。藏族称为《格萨尔》,蒙古族称为《格斯尔》,统称《格萨(斯)尔》。讲述了格萨(斯)尔王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各民族和谐相处,建设美好家园的英雄故事。5、宗教崇拜原始宗教:原始宗教包括自然崇拜、生殖崇拜、鬼魂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天神崇拜、行业神崇拜等)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宗教崇拜发展:从实物神到精灵神,从地上神到天上神,从动物神到人神,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从祖先崇拜到天神崇拜。一、天父地母——蒙古族的自然崇拜天,蒙古语叫“腾格里”。蒙古人崇拜和信仰“上天”和“长生天”。“长生天”是蒙古人的最高神灵,是保护神。蒙古人崇拜她、保护她,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大地山川均由各种神灵分别掌管;日月星云、风雷雨雪等都是按照天意活动;天灾人祸是天的惩罚。太阳给以温暖,月亮给以光明,北斗星指示方向。“长生天”主宰一切,大地养育万物。蒙古人把天比做生身之父,把地比做养身之母,于是产生了敬天地之俗。据《蒙古秘史》记载,当成吉思汗创业时,有一巫师(萨满)向成吉思汗传达天的旨意,要他战胜敌人,收集百姓,统一蒙古。成吉思汗当了大汗后,认为自己是“赖长生天之赞力”,托“长生天的护佑”。元代,祭天为国俗,封建帝王每年都会同蒙古诸王“躬天”。二、祭山习俗的由来祭山也与成吉思汗时代不无关系。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在早期被蔑尔乞人追赶时,藏在不儿罕山里,蔑尔乞人绕山三圈没有抓住成吉思汗。蔑尔乞人远去,成吉思汗下山后说:不儿罕山掩护了我,保住了我的性命,我将每天祭祀,每日祝祷,让我的子孙都知道这件事。元代,忽必烈曾制典,封建皇帝与蒙古诸王,每年必须致祭名山大川。由于有的地方没有山或离山较远,群众就“垒石像山,视之为神”(见《蒙古风记》)。这种山只是“像山”,不是自然的山,是人用石头或土堆起来,所以蒙古语称“敖包”。三、祭祀大典——祭敖包“敖包”一词,系蒙古语原,意为土包或堆砌物。在蒙古族先民们的思想范畴内,敖包被当作是本地神灵的所在地和汇合处。“敖包”,原来是供祭山神的地方,后来演变成包罗许多自然崇拜内容的祭祀场所。蒙古人祖先认为,山水草木万物都有神灵。蒙古民族作为神物供奉的敖包,是一种用石块、泥土、柳条等堆砌而成的塔形建筑,通常建在山顶、隘口、湖畔、路旁、滩中等显眼的地方。各地的敖包形状不同、规模各异。现存敖包的典型模式,一般都是在圆坛上环叠三层石台,基础宽广厚实,往上渐小渐尖,中间竖起一柱高杆,杆上端安有铁矛一柄,矛锋四刃,分指四方,矛下端承一铁盘,盘上缀有枣骝公马黑鬃做的垂缨,这就是敖包的顶饰——苏鲁德神物。苏鲁德周围,多用柳条树枝装饰。敖包的东、西、北竖三根木杆,杆顶分别刻有日、月、云图形,用彩带与苏鲁德相连,带上多悬挂哈达、旗幡之物。除了上述单个的以外,敖包还以群落的形态出现。其中主要有三、七、十三、十九、二十五个一组的敖包群落等等。敖包的祭祀,一般分为血祭、酒祭、火祭、玉祭四类。所谓血祭,就是杀羊宰牛,向敖包献牲。所谓酒祭,就是将奶酒鲜乳之类祭洒于敖包之前。所谓火祭,就是在敖包前燃起柴薪,将肉食、奶食象征性地投入火中焚烧。所谓玉祭,就是将珠宝或硬币之类扔到敖包顶上。黄教流行以后,喇嘛活佛们认为血祭污秽而造孽,力主用素供奶食代替。敖包祭祀仪式祭敖包这天,人们穿上新衣,骑上好马,从四面八方向敖包进发。到了敖包跟前,一般要从西南登上敖包山,由西向东绕着敖包顺时针转一圈,来到敖包正前方香案前叩拜以后,将带来的石块加在敖包上,用五色哈达、彩旗等将敖包装饰一新。然后在敖包前的祭案上,摆上全羊、鲜乳、奶酪、黄油,圣饼、白酒、盐、茶等红(肉)白(奶)食品,念一种专门的经文,使这些食品变得圣洁以后,喇嘛们开始燃放柏叶香火,进行烟祭,这时鼓钹大作、号管吹响、法铃齐鸣,香客们不论僧俗尊卑,均大襟铺地,向着敖包三拜九叩,祈祷“风调雨顺、五畜骤增,无灾无病、禄马飞腾”,继而将马奶、醇酒泼洒到敖包上,诵读《敖包祭酒词》。这时香客们便群起仿效,围敖包顺转一圈,将食品象征性地祭洒在敖包上,接着献哈达、举佛灯。最后众人双手托举哈达、食品等物,口喊“呼瑞呼瑞”,举行招福致祥的仪式,至此祭礼便告结束,大家也回到山下帐篷之中,分食祭祀敖包的酒肉,称为“敖包的口福”。饭罢以后,便开始好汉的三项比赛,即那达慕大会。2006年,祭敖包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苍狼白鹿——蒙古族的图腾苍狼白鹿是蒙古人远古的图腾观念。《元朝秘史》和《史集》都记载了关于蒙古人祖先的传说。远古时,蒙古部落与突厥部落发生战争。蒙古部落被突厥人所灭,仅两男两女幸存,逃到山中。后来子孙繁衍,分为许多支,山谷狭小不能容纳,因而移居草原。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名叫勃儿帖赤那(意为苍狼),他的妻子名叫豁埃马阑勒(意为白鹿),他们率领本部落的人迁到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山居住。这一传说反映了蒙古先人从额尔古纳河西迁的事实,其时间大约在唐代末叶。苍狼白鹿的神话传说,反映了蒙古先民的一种图腾观念。五、蒙古人崇拜的“天神”——蒙古马蒙古民族是世界公认的“马背民族”,蒙古人与马有着不解之缘。蒙古马是在蒙古高原上生存的,它的前身是野马,蒙语叫“达赫”。大约在8000年前到5000年前,蒙古族先民在世界上最早驯养了马匹。遍布于蒙古高原上的关于马的岩画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此,蒙古人与马产生了不解的渊源,同时马也成为蒙古人所崇拜的“天神”。蒙古民族部落纷争时期,马和人是一种整合的文化现象。蒙古人只要离开了马不可能成其为英雄。此时的马不只是一种工具,已经成为一种让一个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现在蒙古高原上马的数量越来越少,但马的精神仍然在闪烁。作为蒙古民族文化的象征或图腾,马将会永远影响蒙古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成吉思汗陵八白室中有两个就与马有关系。一室中摆放马用具,另一室中祭祀“温都根查干”(比喻象鸡蛋一样洁白的骏马),这匹马是成吉思汗曾祭奠过的苍天赐予的神马。蒙古民族被称为马背民族,蒙古人与马有着不解的渊源。在精神世界里,马是蒙古人所崇拜的“天神”;在现实生活中,马是牧民的伙伴和朋友,生产生活及过去的战争都离不开马。驯出来的马同主人感情非常深厚,能按主人的意思做事,成为牧民的伙伴和朋友,不仅有“老马识途”的寓言,实际中更有“马救主人”的故事。因而,牧民一般不吃马肉,特别是不杀马。成吉思汗借助于马,驰聘欧亚大陆;在革命战争年代蒙古马又同蒙古族骑兵一道立下了赫赫战功。六、苏鲁锭战旗——蒙古民族的吉祥物苏鲁锭的蒙古语意思是“成吉思汗的军徽”。据耶律楚材自传记载,成吉思汗手握着“苏鲁锭”出世,是上苍派来拯救蒙古民族的英雄。后来由俘获的俄罗斯能工巧匠按此图案打造了一个标志物,取名苏鲁锭,设在成吉思汗金帐的顶部,并作为蒙古军队的军旗和军徽图案。苏鲁锭就是战旗。传说成吉思汗曾被围困在一个叫千棵树的地方,正在危急时刻,他向着苍天大喊:“长生天父亲啊,请救救你的儿子吧。”话音一落,从天上落下了长矛一样的东西。木华黎要从树上取下来,但他三次都没有成功,成吉思汗恍然大悟,他亲自踩在马背上,取下了这个东西。从此,成吉思汗举着这个长矛,长矛指向哪里,哪里就奏响凯歌。它成了成吉思汗所向披靡的旗徽,又是太平无事的吉祥物。蒙古族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纪念。苏鲁锭有三种颜色白、黑、花,白色是蒙古民族的整体象征;黑色是蒙古民族的苍天之灵;花色是哈萨尔部落独有的。七、北方民族的原始宗教——萨满教萨满教是古代蒙古人的原始宗教,是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它由满洲——通古斯语族各部落的巫师称为萨满而得名。形成于原始社会后期,有明显的氏族部落宗教特点。其基本特征是以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的信念为思想基础,既有自然崇拜,也有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具有一定的崇拜内容和祭祀仪式。萨满教崇拜神灵,把世界分为三种:天堂在上,诸神居之;地为之中,人类居之;地狱在下,恶魔居之。而掌教的巫师则宣称自己集万能于一身,除了能役使鬼魅为人祛除灾难外,还能占卜吉凶,预言祸福。他主持传统仪式,代氏族成员求儿、求女,求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为氏族成员治病等。在早期,则参与解决部落的重大疑难问题,直至决定首领的继承,战争与和平等。萨满教作为以
本文标题:第五章-蒙古族民俗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996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