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宛城区撤县设区二十年基本情况综述定稿
1《南阳辉煌二十年》供稿宛城区地方史志办公室南阳市宛城区位于南阳盆地中心,也是南阳市的核心区域,是1994年11月南阳撤地设市时在原南阳县基础上成立的新行政区。宛城区历史上是宛部落,宛候国,宛县,南阳县,郡、府、专署、市的治所,为商圣范蠡、汉光武帝刘秀、医圣张仲景故里。1994年红泥湾撤乡设镇,1996年黄台岗撤乡设镇。2005年,撤销环城乡,设立汉冶、仲景两个办事处,撤销白河镇,设立白河、枣林两个办事处。止2013年底,宛城区总面积970平方公里(含2010年11月30日划南阳市官庄工区的官庄镇,2012年2月14日划南阳新区的新店乡、白河、枣林街道办事处),其中耕地面积46587公顷,总人口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2万人,乡村人口26.8万人。辖东关、新华、汉冶、仲景街道4个街道,红泥湾、瓦店、黄台岗3个镇,汉冢、金华、溧河、高庙、茶庵5个乡。建区20年来,历届区委、区政府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富民强区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致力加快发展、争先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20年来,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给宛城区带来了空前的活力,城乡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官庄、2新店、白河、枣林等四个乡镇办从宛城区移交出去管理,土地数、人口数双双下降后,全区经济各项指标仍保持高速增长,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由建区前12.86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39亿元,增长10余倍,财政收入由6291万元增长到6.03亿元,也增长近10倍,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721元增长到10238元,增长了14倍。20年间全区农村经济在产业化经营中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在改革和调整中不断壮大,城市建设在改造开发中快速膨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放手发展中快速成长,城乡经济在共同推进中走向协调发展。一、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产业化水平迅速提升。宛城区是传统的农业大区,五谷俱全,素称粮仓,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撤县设区前的1993年,原南阳县就提前完成“八五”计划规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农村经济坚持以发展市场农业为重点,大幅度调整农业结构,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1993年粮食总产达到4.5亿公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由1992年的76万亩,扩大到1993年的85万亩,粮经比例达到4:6,经济作物面积首次过半。棉花成为全区的优势商品和重要工业原料,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棉花总产量完成2618万公斤。林、牧、副、渔四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32%,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9.41亿元,同比增长312.5%。1994年撤县设区后,宛城区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扩基地、育龙头、搞服务、创名牌”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大力发展扶持畜牧业、林果花卉、蔬菜、食用菌四大支柱产业。娃哈哈、天冠50万吨燃料乙醇等6大龙头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宛城区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农业生产迈上现代化道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一村一品”为载体,以深化“双加”模式为动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为了提高对农民服务的水平,近年来,宛城区探索出“支部+协会+党群信用联合体”的“双加”模式,对提升全区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13年宛城区全年粮食总产44.9万吨,实现了“十连增”,粮食生产和粮食高产示范区建设全市先进。宛城区全年共争取到涉农项目31个,到位资金7629万元。农村公路建设也走在省市前列,荣获“通达杯”竞赛第一名,全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和道路运输工作现场会先后在我区召开。同时宛城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新认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发展家庭农场19家,瓦店豫花园成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宛城区正在实4现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完美蜕变。二、工业立区拨动经济崛起,产业聚集规模不断扩大。宛城区建国前仅有一些手工作坊和半机械化生产的铁业、染织、酿造小厂,工业基础比较薄弱,1994年撤县设区,原南阳县的棉纺厂、变压器厂、水泥厂、啤酒厂、康远机械厂等支柱企业划归市属,重创了宛城区工业基础,宛城区国有工业经济大幅下滑。1995年全区国有工业收入从1994年的56190.6万元降至22723万元。面对困难和挑战,区委、区政府因情制宜,及时调整工业发展思路,工业经营形势出现转机,至200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实现272203万元。2001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喊响工业立区、重振宛城工业辉煌的口号,号召全区各级增强工业意识,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力组织实施了抓改制、抓项目、抓园区的“三抓”战略,成效显著。在大项目建设上,引进杭州娃哈哈集团投资2亿多元的娃哈哈食品项目,区内有了大个企业;引进年产值1.2亿元的海泳制衣有限公司的纺纱项目,产销两旺。近几年来,宛城区坚持不懈地把“工业立区”作为经济强区的核心来抓,始终坚持以“发动机”计划为动力,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新能源产业集聚区继续保持快速发展,2013年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税利18亿元,增长12%,荣获全省十先进产业集聚区,5在全市两次观摩中分别获得全市第二和中片第一的好成绩。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乐凯华光免处理CTP版材、天冠集团100万吨酶基地一期、嘉鹏新能源锂电池一期等14个项目竣工投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纬七路、创业路、仲南支路等全线通车。成立了服务企业“马上办”,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得到省、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已通过省政府初审。三、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撤县设区前,南阳县一直没有自己的县城,无城可建,城镇化建设比较滞后。撤县设区后,宛城区拥有了自己的城区,迎来了城镇化建设大发展的机遇期,20年来,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宛城区依照“水城、绿城、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新城”的标准定位,加强对老城区的维修改造和保护,修缮医圣祠、南阳府衙、恢复古城墙。在对旧城区进行积极改造、合理利用的同时,加快新城区的开发和建设。先后高标准修建了滨河东路、白河大道、华山路、嵩山路、建设东路、独山大道、高新路、张衡东路、迎宾大道等主次干道,规划实施了东北分区高端商务区、张仲景医药文化产业集聚区等重点区域建设,服务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逐步显现。农运会召开后,农运会的综合带动效应得到持续放大,城镇建设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城6乡面貌明显改善。止2013年底,全区7个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全部开展,高标准建设了区规划展示馆、新能源产业集聚区规划展示馆、红泥湾镇规划展示馆。城中村改造工作有序开展,2013年,7个农运会城中村改造项目拆除各类建筑物30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温凉河综合开发工程、范蠡路、汉冶东路、白河大道下延等重点市政建设项目房屋征收工作进展顺利。实施小城镇建设提升年活动,投入建设资金7.2亿元,新修、维修道路12条,创建景观示范街道8条,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稳步推进。瓦店镇逵营村和红泥湾镇分别入围国家级、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黄台岗镇范蠡村入围省级保护传统村落,金华乡撤乡设镇已上报省政府待批。服务农运会筹办和“两争一迎”工作成绩突出,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特别贡献奖”。深入开展大整治、大清除、大清运活动,清洁家园行动多次被市级授予红旗。精心组织创卫工作,提升城乡环境卫生质量,在全市“六个一”竞赛活动中排名第一。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工程成效显著。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建区20年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一直是区委、区政府福泽百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着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和普惠、均等的原则,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让发展成果越来越多地惠及全区人民。建区20年来,宛城“科教兴区”战略深入7实施,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卫生、社保事业不断进步。一个个温暖民心的好政策接连出台,一项项惠及百姓的好措施落实到位,在宛城大地上绘就了一幅幅锦绣华章。一是落实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为民生之基,20年来,宛城教育事业承载使命、砥砺进取,宛城基础教育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撤县设区前,小学“四率”均稳定在99.4%以上,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总数占整个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49.8%。全区于1997年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98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止2013年底,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青壮年非文盲率达100%,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幼儿园10所,七小、十九中、二十五小综合楼投入使用,20个农村学校校舍改造项目基本完工。二是围绕经济发展中心,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绩。撤县设区前原南阳县就十分重视“科技强县”战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993年,全县推广农业实用技术20项,组织实施农业科研项目10项,促进了农业“一优双高”开发,完成工业高新技术开发5项,新技术开发19项,技术改造6项,新产品开发39项,引进科技开发项目6项,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2013年科技战线也喜讯不断,全区共申报国家专利156项,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8项,天冠集团建成了国家级车用生物燃料实验室,宛城区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先8进区”。三是民生进一步改善,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全面进步。20年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基本医疗保障等制度初步建立。撤县设区前,原南阳县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规模小,投资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住房制度改革、公费医疗制度改革以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为主要内容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刚刚起步,制度还很不完善。20年过去了,随着政府的持续重视,持续投入,民生事业得到极大改善,2013年切实加大民生投入,全年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超过14亿元,占支出总额的70%。争取到政策性资金项目185个,到位资金2.58亿元,比上年增加1倍。宛城区认真做好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201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9.43%;城乡低保补助、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断提高;全区2118套保障房已全部开工建设。宛城区积极推进群众文化工作,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2013年共争取到120急救指挥中心、乡镇卫生院改扩建、村卫生室等建设资金1590万元,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水平持续提高,使全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区参合农民补助资金1.6亿元,医疗机构门诊处方、药品价格明显降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也取得新成效,计划生育利益导向9机制得到落实,流动人口实现均等化服务,宛城区的计生工作经验得到全市推广。建区20年,不仅是宛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更是一个续写辉煌的新起点。立足宛城、放眼未来,党和人民对宛城的工作寄予更高的殷切期望,宛城儿女将紧紧抓住当前的建设“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舍我其谁的胆识魄力,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宛城的新跨越,谱写出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为河南振兴、中原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0照片选送:2007年4月3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宛城区红泥湾镇大叶岗村麦田与当地群众话丰收。112008年5月1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宛城区李八庙小学,视察教育工作。121996年6月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到宛城区溧河乡李营村视察时,在麦场上与群众攀谈。13家禽养殖场宛城夜景
本文标题:宛城区撤县设区二十年基本情况综述定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997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