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20年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新增篇目之二十五——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司马光(公元1019—1086)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博。司马光治学勤苦,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19年,自1066—1084)。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原名《通志》,共294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末年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1362年。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连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资治通鉴》取材极为广泛,取材于“正史”、“杂史”、文集、笔记等有关著作,先由“当代通儒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分段撰写,再经司马光删削润色总其成。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为《资治通鉴》书并做序。作者及年代体裁地位《左传》左丘明(春秋)编年体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国语》(春秋)国别史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刘向编订(西汉)国别史我国战国时代史料汇编《史记》司马迁(西汉)纪传体《汉书》班固(东汉)纪传体《后汉书》范晔(南北朝)纪传体《资治通鉴》司马光(宋)编年体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名雍,三家分晋后赵国第六代国君。他大约生于前340年(赵肃侯十年),卒于前295年(赵惠文王四年),前325年至前299年在位。•尅[kè,通“克”]定祸乱曰武•乱而不损曰灵自即位到胡服骑射前的情况•19年间,赵国就被秦、魏攻伐战败6次,损兵折将,忍辱削地;•同时三胡乘诸侯兼并特别是燕、赵全力御齐防秦的机会,连年发动军事掠夺,北边更无宁日。畏葸退缩,坐以待毙?还是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一方面客观地正视和分析了当时赵国的处境,处之以谦,养精蓄锐;•另一面,他在同三胡交战中,深感中原传统车战的笨重难行,打破中原传统的衣冠制度和兵制,效法北方游牧民族军事上轻骑远射、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和相应的紧身胡服、于前307年(赵武灵王十九年)下令举国变胡服,习骑射。课文解读①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中山国的土地,今河北定县一带],至房子[古地名,今河北临城],遂至代[古地名,代郡,今山西大同一带],北至无穷[自代郡出塞外,大漠数千里,故称无穷],西至河,登黄华[山名,在黄河边上]之上。与肥义[赵国的国相]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世上所有的人攻占名作动,穿胡服译文:赵武灵王向北攻占了中山国的土地,经房子,抵达代地,再向北直至数千里的大漠,向西攻到黄河,登上黄华山顶,与国相肥义商议让百姓穿短衣胡服,学骑马与射箭。他说:“愚蠢的人会嘲笑我,但聪明的人会明白的。即使天下的人都嘲笑我,我也这么做,一定能把北方胡人的领地和中山国都夺过来!”于是改穿胡服。明察,知晓②国人皆不欲,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父]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使者以报。上朝穿胡服治理国家有一定的原则得以施行让百姓论议明白使贵族信服奉行仰仗叩头至地,古时最恭敬的一种跪拜礼中原地区取法仿效通“熟”,仔细计谋,计划译文:国人都不愿穿胡服,其中,公子成称有病,不来上朝。赵王派人前去说服他:“家事听从父母,国政服从国君,现在我要人民改穿胡服,而叔父您不穿,我担心天下人会议论我徇私情。治理国家有一定章法,要以有利人民为根本;处理政事要有一定原则,要以施行政令为重。宣传道德要先让百姓议论明白,而推行法令必须从贵族近臣做起。所以我希望能借助叔父您的榜样来完成改穿胡服的功业。”公子两拜谢罪道:“我听说,中原地区在圣贤之人教化下,采用礼乐仪制,是远方国家前来游观,让周边地区学习效法的地方。现在君王您舍此不顾,去仿效外族的服装,是擅改古代习惯、违背人心的举动,我希望您慎重考虑。”使者回报赵王。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古代国名,今山西省西北部]、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hào,赵国城名,今河北柏乡县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依仗绳索捆绑,拘缚预备;准备以何,宾前没有以…为丑沿,循旧俗厌恶穿上上朝译文:赵王便亲自登门解释说:“我国东面有齐国、中山国;北面有燕国、东胡;西面是楼烦,与秦、韩两国接壤。如今(如果)没有骑马射箭的准备,(那么)凭什么能守得住国家呢?先前中山国依仗齐国的强兵,侵犯我们领土,掠夺人民,又引水围灌鄗城,如果不是老天保佑,鄗城几乎就失守了。此事先王深以为耻。所以我决心改穿胡服,学习骑射,想以此抵御四面的灾难,一报中山国之仇。而叔父您一味依循中原旧俗。厌恶改变服装,忘记了鄗城的奇耻大辱,这不是我所希望的啊!”公子成幡然醒悟,欣然从命,赵武灵王亲自赐给他胡服,第二天他便穿戴入朝。于是,赵武灵王正式下达改穿胡服的法令,招募士兵从事骑射。公子成的理由:中原大同为礼乐中心,不能效法蛮夷之道,否则人心不服。赵武灵王的理由:(1)加强军备可以抵御外辱;(2)前有中山国侵鄗的历史教训;(3)叔父保守,拘泥于旧俗。•公子成听服于武灵王的原因:(1)武灵王使之请之在先,又亲自前往劝说,能礼遇自己;(2)武灵王从国家大局利益为重,言之有理。改革成效:胡服骑射迅速取得成功•军心民气大振;•武装力量迅速加强;•成为一等强国;•一举扭转被动挨打局面。一血前耻•从前307年胡服骑射开始,至前295年(赵惠文王四年)沙丘宫事变武灵王谢世,连续作战,攻灭了宿敌中山,西北彻底打败了三胡,特别是在所有战争中,始终是所向披靡,从而使西至鄂尔多斯高原,北至大青山、阴山一线,尽入赵的版图。•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并设置云中、雁门、代郡行政区,管辖范围达到今河套地区。武灵王的个性特点:•执着坚定;•有创新意识;•讲求实用;•富有谋略;•有政治进取心。后世评价•梁启超认为赵武灵王是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因为他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武帝、明成祖一样,是少数可以取得对北方游牧民族战争胜利的人之一。赵国长城遗址•历史学家翦伯赞:•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望断云中无鹄起,•飞来天外有鹰扬。•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赵武灵王墓悟写作课堂训练一、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义臣愿王孰图之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孰”通“熟”,仔细中国。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微。古义:没有;今义:微小顺。古义:因循;今义:顺利北至无穷,西至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虽驱世以笑我……吾必有之!遂胡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公子成称疾不朝(《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先君丑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明日服而朝(《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名作状,北面,西面名作动,穿胡服名作动,上朝名作动,穿胡服意动用法,以……为丑名作动,穿胡服,上朝二、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朋党论》)非寡人之所望也(《朋党论》)宾语前置判断句如今(如果)没有骑马射箭的准备,(那么)凭什么能守得住国家呢?这不是我所希望的啊!THANKS谢谢!赵武灵王(?—前295):名雍,赵肃侯之子,周显王四十四年(前325)即位。为加强边防,于赵武灵王十九年(前307)下令“胡服骑射”。胡服:战国时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窄袖短装,皮靴皮带,头戴羽冠。
本文标题:2020年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新增篇目之二十五——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015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