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时间:特征: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不断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拨乱反正,纠正冤假错案等;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层民主得到发展。1、政治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时间:特征:1、政治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一五计划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经济上: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时间:特征:1、政治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2、经济上: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文革后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思想文化上:第一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考点分布考查内容备考指南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复习方法:重点: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的外交和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的内容;注意:将具体外交活动与不同阶段外交活动特点联系起来;新时期民主法治注意和时政相结合。2、“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3、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4、“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一国两制”构想;(2)香港、澳门回归;(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一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一国两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成就“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成就理论形成实践1949—50年代中期的外交70年代的外交80年代以来的外交现代中国的政治第一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一、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基础知识梳理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前提:新中国的成立筹备:1949年9月新政协(《共同纲领》)标志:开国大典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成就: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的:时间:内容:性质: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1)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2)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3)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4)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基础知识梳理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前提:新中国的成立筹备:1949年9月新政协(《共同纲领》)标志:开国大典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成就: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的:时间:内容:性质:意义: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2)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3)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4)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基础;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开幕。关于这次会议说法不正确的是A.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B.会议开幕之日北平昼夜长短大致相等C.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学以致用2.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学以致用3.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学以致用基础知识梳理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前提:新中国的成立筹备:1949年9月新政协(《共同纲领》)标志:开国大典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成就: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地位及意义: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探究提升】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的比较经济基础权力中心基本原则代表利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方议会民主制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会或总统民主集中制分权制衡全国人民的利益资产阶级的利益材料二: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材料一: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4.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变化:背景: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材料二: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材料一: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4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条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2)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基础知识梳理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前提:新中国的成立筹备:1949年9月新政协(《共同纲领》)标志:开国大典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成就: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原因:前提:各自的地位:指导思想:主要形式:基本组织:有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中共领导中共:执政党;多党:议政党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政治协商政协会议基础知识梳理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前提:新中国的成立筹备:1949年9月新政协(《共同纲领》)标志:开国大典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成就: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原因:前提:各自的地位:指导思想:主要形式:基本组织:有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中共领导中共:执政党;多党:议政党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基础知识梳理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前提:新中国的成立筹备:1949年9月新政协(《共同纲领》)标志:开国大典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成就: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目的:为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大团结基本内容: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法律依据:1949年《共同纲领》的规定及1954年宪法的规定。概况: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基础知识梳理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前提:新中国的成立筹备:1949年9月新政协(《共同纲领》)标志:开国大典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成就: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目的:基本内容:法律依据:概况:意义:满足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探究提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背景内容意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宪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1949年开始筹建新中国政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主权在民;基本人权;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新中国的性质、方针、政策;代行人大职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最高权力机关。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专制进步意义。确立了新中国的基本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1.毛泽东指出“有些人认为政协的作用不大了,政协是否还需要成了问题”,并强调“通过政协容纳许多人来商量事情很需要”。毛泽东此番言论A.肯定了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的作用B.奠定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C.背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不利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学以致用2、建国伊始,中共领导人宣布“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其他各民主党派……(一起),来决定中国一切重要的问题。”这说明中共A.决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B.致力建设民主平等的政治C.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D.民主党派决定着建国成败学以致用学以致用3、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表明了①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党地位②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在多党合作关系③各民主党派可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④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以致用4、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A.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B.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C.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基础知识梳理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原因:(1)“左”倾错误的泛滥(2)江青、林彪推波助澜表现:(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2)国家的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党的各级组织也遭到破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教训: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基础知识梳理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首要环节: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
本文标题:中国现代史(政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016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