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通过深入课堂听课、研讨交流、焦点问题分析、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情况深入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的具体情况综述如下:一、开设基本情况:1.合理开设课程根据教育局要求,我校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实验,按课程计划从一年级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列入课表。我校现有专职任课教师27人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工作,其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有5人,其余22人的年龄都在40岁以下。每学期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任课教师,保证正常教学。2.学校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对于新课程的实施,我校一直积极贯彻“开齐开足各课程,努力上好各课程”的教学理念。我校不仅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而且专门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和教研组,明确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职责:校长统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规划等各阶段工作,决策各项事宜,协调各部门关系和制定整体评价方针政策;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划、活动资源的开发、教师培训,监督并指导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导处组织和落实活动的课程设置,活动计划的制定、评价监督活动的开展等。正是学校领导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有清醒的认识,才始终如一的将这门课程作为我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过程管理扎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方案、有计划、有总结,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向深层次推进。3.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指导活动主题的教学技巧已从简单生硬的模仿向个性化教学转变。从主题活动内容看,教师能从学生日常的学习、游戏中寻找突破点,贴近学生生活处着手、从近出切入寻找有价值的学生喜欢的活动主题。从学生活动方式看,学生开展主题活动的主要方式已从操作难度大到能够依靠外部因素多的调查、采访等研究方法,切实提高了主题活动的有效性。4.重视校本培训,有明晰的教育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课程。这就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大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领域。所以国家很难编制统一的教材,拟定课程标准,只有指导纲要,各地学校需要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利用当地的社区资源进行自主开发。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到是什么”还没有真正的弄懂,所以对教师的培训学习就显得格外重要。我校一直把教师的培训放在了第一位,在培训过程中,使每位教师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学校、指导教师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落实在操作层面的过程,是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与功能、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的过程。在明确理念的同时,学校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培训活动形式多样,校本培训卓有成效。培训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由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的全员式的培训。二是由骨干教师执教观摩课。三是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主要是借鉴他人经验,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四是利用学校图书室订购的大量综合实践书籍资料及学校综合实践专题网站,为兼职教师自主学习提供理论引领的保障。以点带面,从而有效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提高认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步深入人心。学校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培训活动形式多样。校本培训有集体理论学习,分专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知识、特征、价值、核心理念、基本要素等,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分散自学,组织教师自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书籍,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有校内研讨,组织教师开展一教学观摩活动,相互学习探讨;有面对面交流,及时听取教师意见建议,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5、进一步完善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评价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有效的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征,评价应以发展性、形成性、激励性为主,重参与、重过程,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评价的内容要综合、全面,因此各学校应根据本校特点积极探索适合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以此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不断提高。教师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立体性原则(即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反馈性原则、互动性原则,主要对教师在职业道德、教学态度、指导水平、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可采用教师自评、学生评教师、学校领导小组总评的方法评价。在教师评价方面,我校制订了“贺阳外国语小学综合实践任课教师考核办法”,教师业务考核是对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客观评价,是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有效手段。多年来,我校根据本校情况制订了综合实践任课教师考核办法,办法采用等级级评价制,从备课、校级观摩课、论文、实践活动方案等几个方面对任课教师一学期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价考核,其中校级观摩课是考核重点,总体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如何让学生一接触到它便喜欢上它呢?除了综合实践课本身的吸引力外,还必须通过教师的激励评价来强化学生对它的深入认识。所以在学生评价方面,我们针对不同的活动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过程性活动评价表,有自己评,小组评价,老师评价等等,我们评价的目的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此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的目标力求多元化,评价的手段力求多样化,注重过程评价,建立健全开放型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6.活动内容全面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应包括四个方面,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我校根据学校实际组织学生走出了校园,走向社区或公园等开展了主题体验活动。其实综合实践活动可与学校的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学科教学等有机结合,除了信息技术教育我们单独开设课程外,其他三项内容都要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去。经过几年的发展,我校也进行了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自编了英语思维导图册,养成教育等,这些素材配合不同年级,根据实际状况自选使用。我们也反对只停留在教课本内容的层次上,不能很好地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不能体现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使活动效果不理想。二、课程实施的问题所在我们在看到学校实施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发展,需要引起关注。1.教师认识不足:一是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和特点缺乏深入的理解,无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等,从而造成潜在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浪费。二是教师能力及精力不足,年龄偏大的,快退休的教师,或有语文、数学教师兼任,这个学科活动性强,如果教师能力及精力不足的话,很难较好地组织学生开展好相关活动。2.日常教学不够扎实:由于缺少受过专业培训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个别教师单纯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来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缩小了课程资源开发范围,进而降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能。3.活动内容不够全面:教师不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参与本课程的学习,学习形式单一。例如个别教师只停留在教课本内容的层次上,不能很好地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体现本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使活动效果不是很理想。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时候需要走出校门,可是教师最大的担心莫过于安全问题。所以有的班级处于安全的考虑,束缚了教师的手脚,这就减弱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动手实践、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课改的亮点课程,无论对学校还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与学生交谈中,学生们纷纷表示他们需要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上社会,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在五彩斑斓的自然世界中学习、体验、探究……学生们认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会使他们的收获更多更全,因此希望学校能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然而学校却不能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没能认识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简单地认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会影响学生语数学科的成绩。因而在课程实施中处于被动状态。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课程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积极地投入,校本化的实施是根本的途径。但是一些学校却漠视自身的主体地位和职责,等靠思想严重,消极对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4.对课程的管理不够到位有些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实施的痕迹和思考,但对课程管理的某些问题疏于关注,因管理不到位导致课程实施不够深入。通过与教师交谈我们了解到一些问题。如学校对校本培训缺少系统的规划,使校本培训零散,没能很好地促进、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水平;对课程内容的实施缺少规划管理,造成年级之间实施内容的重复或某块领域的落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关注不够,学校缺少专职教师的引领,对兼职教师的队伍建设跟进措施不力,造成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今年兼,明年离,不利于课程的建设;缺少课程有效的督导制度等。5.对课程的评价不够完善虽然在评价上很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期望通过评价来促进课程的有益发展,达到常态化有效实施的状态。然而我们发现有些评价的内容很空洞,可操作性不强,对师生实施课程的激励性作用不强。很多老师反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成效是长期而隐性的,学校没考虑到对过程的评价或追求短期效应的做法不利于教师实施课程的积极性提高。6.对课程的实施不够准确一些学校实施课程的积极性很高,对课程做出了大胆地探索和尝试,迈好了课程实施的第一步。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在课程实施中存在着不够准确的做法,离课程目标有偏差的行为。比如,一直在封闭的教室空间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异化为另类的学科课程;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割裂开来实施;把活动当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科实践活动替代综合实践活动等。7.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一是选题问题,有的没有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没有体现本校、本镇的特点;有的选题没有从教学细节入手小课题题目太大,学生不易操作;有的选题没有体现本学科的特点,有的课题教学问题抓的不准;二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没有体现小课题研究源于实践、用于实践、提高实践的宗旨。8.教师对学生主题活动过程的管理过于松散。学生制定主题活动研究计划后进入实践操作阶段,即自主查找资料,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那么一个小组的成员,是否开展了活动、怎样开展活动的、问题解决到了什么程度、遇到了哪些困难、成员间是否合作愉快、是否积极参与通力合作等等,教师都一无所知,没有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管理,教师要的是学生研究问题的答案,至于答案是怎么来的,多数教师采取的是放任自流的态度,致使学生主题活动的效果不理想。三、今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1.要进一步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课程改革发展中的里程碑。作为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程有其设置的严肃性和必要性,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常态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有赖于学校课程意识、主体地位的觉醒。因此,各学校必须从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区域推进策略,推动本课程进入常态化的全面实施状态中。2.适当增加一些教师的综合实践的课程培训学习。在学习中树立课程意识,提高认识,真正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意义。要有专人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研究和业务管理,并要认真做好指导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及相关教师培训工作,引领教师有效到位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导教师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成为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
本文标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125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