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XXXX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报告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2年03月)图30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累计手机上网时长比较...............................37图31中国付费购买应用/内容的手机网民比例.................................................................38图32手机广告在不同手机网民中的覆盖效果..................................................................39图33手机网民看到广告后的反应......................................................................................40图34北上广深智能手机3G网民性别比例比较...............................................................41图35北上广深智能手机3G网民学历比较.......................................................................42图36北上广深智能手机3G网民收入比较.......................................................................43图37北上广深智能手机3G网民年龄分布比较...............................................................44图38北上广深智能手机3G网民包月流量套餐比较.......................................................45并追问到位。4)电话调查结束后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核对了变量的取值和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等,对于不合格样本予以整体删除处理。四.报告定义移动互联网网民:过去半年内,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终端设备,通过GPRS、3G、Wifi等无线网络访问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智能手机:指的是具有独立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应用程序的手机。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包括:Symbian、iOS、Android、Windows(包括基于WindowsCE内核的系统、WindowsPhone7等)、Linux、BlackberryOS等。部分手机,比如MTK平台的手机,虽然可以支持安装Java版本的程序,但由于其功能简单,应用程序扩展性较差,并不属于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网民:过去半年内,使用智能手机访问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第二章报告摘要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其中,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1.9亿,渗透率达到53.4%。Symbian、Android以及iOS占据95%以上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较高。尽管Symbian仍然占据高达61.3%的市场份额,但iOS和Android对其带来的冲击越来越明显。2011年,总体手机应用发展状况良好。总体呈现出交流沟通类应用与信息获取类应用领先发展,娱乐与商务类应用发展相对缓慢的特点。其中,手机即时通信和手机微博作为交流沟通类应用的代表,是现阶段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流应用。智能手机网民使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更为丰富,主流应用渗透率相对非智能手机网民而言均有不同程度地提升。手机地图/导航是渗透率提升最快的应用,提升幅度达35%;手机搜索、手机社交网站和手机微博为渗透率提升第二梯队,提升幅度在10%-20%之间;手机支付、酒店/机票预定等应用在智能手机上得到破冰发展。中国整体手机网民平均无线流量包月套餐为73.53MB。其中,智能手机网民平均包月流量套餐为94.19M,非智能手机网民平均包月流量套餐为51.63M。WiFi能促进手机网民使用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但目前整体手机网民中WiF使用率偏低,仅有7.6%的手机网民在过去半年内经常使用WiFi上网。其中,智能手机网民中WiFi使用率为14.8%,非智能手机网民仅为0.6%。整体手机网民对手机网络服务趋于“比较满意”和“一般”之间,评分为3.57分。手机上网速度目前满意度相对最低,评分为3.42分。手机信号的覆盖范围、手机信号稳定性及手机上网流量资费评分分别为3.79分、3.60分和3.46分。智能手机网民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次的比例为60.2%,高出非智能手机网民13个百分点。虽然智能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黏性较强,但其平均每天累计手机上网时长相对非智能手机网民并无明显增加。智能手机网民平均每天上网时长为109分钟,比非智能手机网民的106分钟平均上网时长仅略高2.9%。中国手机网民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付费意愿较低,80%以上的手机网民在过去半年内没有购买过手机应用/内容。目前智能手机网民的广告覆盖效果强于非智能手机网民。53%的智能手机网民表示在使创新应用,并进一步推动手机网民进入下一轮高速增长周期。2.智能手机网民规模1.5%1.8%13.5%0.6%0.5%SymbianAndroidiOSWindows20.8%61.3%LinuxMeego黑莓OS图2中国智能手机网民中,不同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比较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1.9亿,占手机网民的比例达到53.4%。其中,Symbian、Android以及iOS占据95%以上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较高。尽管Symbian仍然占据高达61.3%的市场份额,但iOS和Android对其带来的冲击越来越明显。CNNIC预计未来两年内,Android手机网民的市场份额有望超过Symbian成为第一。首先,Android手机在软件方面带给用户的使用体验远超过Symbian手机,用户需求强劲;其次,规模化发展及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得Android手机硬件成本迅速降低,除中高端用户以外,部分千元以下Android智能机的推出开始覆盖中国低端用户的需求;第三,电信运营商积极推动智能手机普及带来的渠道效应明显,将会促进Android手机更快地渗透进低端用户,甚至是农村用户市场。5).城乡结构80.0%70.0%60.0%50.0%40.0%70.9%72.7%30.0%20.0%10.0%0.0%29.1%27.3%城镇网民2010.122011.12农村网民图72010.12-2011.12手机网民城乡分布手机网民的城乡分布情况与整体网民基本相同,农村手机网民占比为27.3%;其城乡差距也有所拉大,与2010年相比,手机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下降了近两个百分点。2.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网民结构特征比较1).性别结构70.0%60.0%50.0%40.0%30.0%20.0%10.0%0.0%55.4%62.8%44.6%37.2%男非智能手机网民智能手机网民女图8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网民的性别比例比较相对非智能手机网民而言,智能手机网民的男性比例提升7.4个百分点,男女比例更加悬殊。这是因为一方面,男性用户相对女性用户来说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程度更高;另一方面,目前智能手机主打单机游戏娱乐功能,对男性用户的吸引力更大。2).年龄结构50岁以上40-49岁30-39岁20-29岁10-19岁10岁以下1.5%2.3%0.9%0.9%7.0%8.4%23.9%22.8%30.9%28.9%35.8%36.8%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智能手机网民非智能手机网民图9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网民的年龄分布比较智能手机网民与非智能手机网民在年龄段上的分布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如上图所示,10-19岁、30-39岁网民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略高于非智能手机,而20-29岁网民使用非智能手机的比例则略高。3).学历结构硕士及以上1.4%0.7%大学本科大专9.5%9.7%17.2%13.5%高中/中专/技校初中29.8%30.9%36.1%37.6%小学及以下0.0%7.3%6.4%5.0%10.0%15.0%20.0%25.0%30.0%35.0%40.0%智能手机网民非智能手机网民图10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网民的学历结构比较智能手机网民高学历特征明显,智能手机网民中大专以上学历用户的比例比非智能手机网民高出12.1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高学历人群对于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需求相对更为丰富,除了娱乐类、沟通类需求以外,其往往对商务类、信息获取类应用的需求也较为强烈,如电子邮件、新闻门户等,智能手机能够更好地满足这类人群在这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由于拥有了更强大的功能和更丰富的内容展现,往往具有一定的使用门槛,这降低了其在部分低学历人群中的渗透率。4).收入结构8000元以上2.6%5.6%5001-8000元4.3%6.9%3001-5000元2001-3000元10.4%14.1%18.6%18.9%1501-2000元10.0%13.1%1001-1500元501-1000元9.2%10.4%13.5%12.6%500元以下无收入7.2%7.9%14.8%19.7%0.0%5.0%10.0%15.0%20.0%25.0%智能手机网民非智能手机网民图11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网民的月收入结构比较收入与智能手机的普及高度相关。如图11所示,智能手机网民中,3000元以上用户所占比例比非智能手机网民高出13.8个百分点。按中值(“8000元以上”按8000元计算)加权计算得知,智能手机网民平均月收入为2423元,是非智能手机网民平均月收入(1882元)的1.29倍。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因为一方面,智能手机相对非智能手机来说价格仍然偏高;另一方面,对部分低收入人群来说,智能手机缺乏能够优于非智能手机的差异化应用,吸引力不够。5).城乡结构90.0%80.0%70.0%60.0%50.0%70.6%79.7%40.0%30.0%20.0%10.0%0.0%城镇非智能手机网民29.4%智能手机网民乡村20.3%图12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网民的城乡分布比较智能手机网民分布在城市中的比例比乡村高出9.1个百分点。这与前文所述智能手机网民具有高学历、高收入的特点相吻合。第四章移动互联网应用及使用状况一.整体移动互联网应用渗透率比较2011年,总体手机应用发展状况良好。总体呈现出沟通类应用与信息获取类应用领先发展,娱乐与商务类应用发展相对缓慢的特点。其中,手机即时通信和手机微博作为交流沟通类应用的代表,是现阶段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流应用。图132010-2011手机网民网络应用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保持领先手机即时通信尽管是渗透率最高的手机应用,但在2011年其使用率仍然有大幅度的增长,同比增幅达15.4个百分点,超过了即时通信在整体网民中的使用率(截至2011年12月,整体网民的即时通信使用率为80.9%)。这种状况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使用即时通信是目前很多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唯一目的,另一方面手机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门槛大幅降低。在即时通信服务商的市场推动下,即时通信已经成为手机终端的标准预置产品,产品预置大幅降低了手机用户、尤其是非智能手机用户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的门槛,即用户无需下载安装,只要开通无线网络便可直接登录使用。手机微博是增长最快的手机应用手机微博2011年的使用率同比增加了23个百分点,是增长幅度最高的手机应用。CNNIC分析认为手机微博将是继即时通信之后,又一个吸引网民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关键应用。首先,手机微博更能体现微博内容的即时性特点。相对电脑来说,大部分人的手机都是随身携带,这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最新发生的事情;其次,手机微博更能发挥微博应用的自媒体优势。微博创新的“关注”机制,不仅使得每个用户都成为一个传播中心,更是大大提升了普通用户
本文标题:XXXX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14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