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8第八章群体心理与团队建设
群体心理与团队建设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保平2011年9月在夏季雇用一些秘书来帮忙是贝兰特保险公司的惯例。到了季末,这些临时工中的一部分就顶替了那些退休或离职职工的空缺,其余的被打发走。去年夏天,詹妮芙·麦克德莫特在完成了一年的秘书学业后,由于找不到全日制工作,于是就来到贝兰特公司。在整个夏季,她的工作量远远超过定额,受到上司无数次夸奖。然而,却没能给她一个全日制的工作。夏天就要过去,她开始寻找另一份工作。星期日的报纸上有个秘书工作的广告尤其吸引她,尽管这份工作每月的报酬比贝兰特全日制工作要低50美元。詹妮芙决定,如果到星期三上午还听不到有关在贝兰特公司全日雇佣的消息,她就打电话给另一家企业,并约定星期五见面。章首案例星期三下午,贝兰特公司的上司把她找去,告诉她公司将在下星期跟她谈那个问题,但这时她已跟另一家企业约定了见面时间,她决定如期赴约。会面后,那家企业许诺给她一份全日制工作,詹妮芙答应在下星期一给予答复。“如果你愿意,星期一就可来我们这儿上班”,人事经理告诉她。詹妮芙说她会好好考虑的。星期六下午,詹妮芙接到一个在贝兰特的朋友打来的电话问:“贝兰特给你工作了吗?”詹妮芙告诉他还没有,同时她既不知道薪水情况,也不知道要求如何。那位朋友告诉她,经理给予詹妮芙的空缺是在城市另一边的一家分公司里。由于詹妮芙没汽车,这将使她在路上花费近两个小时。因此,她决定接受另一家公司的工作。由上面的案例可发现,人虽然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但个体不是单独存在于组织中的,个体的心理、个体的行为受到别人的影响,这就涉及本章有关群体心理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星期一詹妮芙打电话给贝兰特经理,说她已经得到了一份全日制工作。当回答经理的询问时,她说她没有汽车,不能在两个小时内赶到那家公司的办公室。经理非常震惊詹妮芙对还没通知她的那份工作知道得如此详细,然而,詹妮芙不愿意回答她是如何得到消息的。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是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管理中的人很少是单独从事的,管理中的人一定是渗透在组织中、渗透在群体中的,要与群体中的人相互协调、配合,分工合作完成组织目标的,所以管理中个体的行为和一般的个体的行为是不一样的。个体、群体、组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如果把组织看作一个系统,那么群体便是构成这个系统的一个个子系统,个体便是群体或组织的最基本构成要素或单元。假如组织是一个完整的人体,那么群体便是人体的各个器官或系统,个体便是细胞。因此,对于群体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群体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个体不能离开群体而存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个体所赖以生存的群体的形态、规范、气氛、交往、关系、竞争、合作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对于个体自身以及所在组织的活动效率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群体心理与行为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章主要内容群体的概念和分类非正式群体群体行为的基本规律团队与团队建设本章的学习目的了解群体的概念、作用和种类;理解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性质,在管理中的应用认识群体凝聚性、士气、从众行为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理解团队精神一、群体的概念和分类1、群体的定义群体(group)也称团体,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个以上的人群。群体一般有以下特征:各成员相互依存,在心理上彼此能意识到对方的存在各成员间在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各成员具有群体意识和归属感,有共同的兴趣与共同的目标群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结构,有自己的规范。2、群体的组成要素心理学家霍曼斯认为,任何一个群体中,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三个组成要素:活动、相互作用和感情。相互作用感情活动群体中的工作(活动)需要人们一起来完成(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中又会产生感情。1955年,霍曼斯提出了较完整的群体系统模式,见下图,在原有三个因素之外,加了群体的规范,统称为群体的四要素。背景因素要求和给定的行为表现出的行为行为结果3、群体的作用群体是介于组织和个人间的人群组合,因而它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总的来说,群体的作用是贯彻执行组织的任务,组织群体生产或社会活动,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满足成员的合理需求等,具体如下:群体不是简单个体的相加,而是将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完成组织所赋予的基本任务满足群体成员的心理需求群体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群体的种类(1)按群体规模大小可分为:小型群体和大型群体小群体:群体的成员之间有直接的、面对面的联系和接触。大群体:群体成员之间以间接的方式,通过群体的目标和各层组织机构等联系在一起。在小型群体中,由于人们之间有直接的接触,因此,心理因素的作用相对来说要大于大型群体中的作用。反之,大型群体中社会因素比心理因素有更大的作用。群体规模对群体心理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具体见下表:表:群体规模对群体心理可能产生的影响(2)按个体是否实际归属可将群体可分为:实属群体和参照群体实属群体:指个体实际归属的群体。参照群体:又名标准群体或榜样群体。这种群体并不是个体实际归属的群体,它甚至可能是想象中的群体,但群体的标准、目标和规范会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和努力达到的标准。(3)按群体发展的水平和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可分为: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松散群体:指人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之间并没有共同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意义。联合群体:指人们有共同的活动,但这种共同活动又往往只有个人意义。群体活动的成败与个人利益有密切关系。集体:指人们结合在一起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有广泛的社会意义。(4)按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将群体划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命令型、任务型)指为了完成组织所规定的特定目的与特定工作而产生的正式的官方组织结构。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非正式群体(利益型、友谊型)指不是经官方规定,而是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它是一种非正式的联合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以个人之间的好感、喜爱为基础。(5)按是否实际存在,可将群体划分: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假设群体(统计群体)指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的需要而划分出来的群体。实际群体指实际存在的群体,这类群体成员之间有实际的直接或间接联系。5、群体的形成与发展米纳的群体形成形成模型定向阶段1需要解决群体内部的权力和权威的不确定性,人际关系等问题。冲突和挑战阶段2成员摆脱对领导的依赖,质疑领导,群体内权力与地位分配变化不定。形成凝聚力阶段3群体内在的结构和程序建立,权力与权威的不确定性解决,群体内凝聚力增强。迷惑阶段4成员间的相互作用达到高水平,表面维持一致,但派系和小群体出现。醒悟阶段5群体凝聚力弱,成员们从对群体不现实的期待中醒悟过来,开始调节情景。接受阶段6依靠各自己的技能与能力,个人与小群体都有了自己的地位,接受个别差异。群体成熟后,进一步发展的步骤为:毛萧德与格列芬的群体发展生命周期模型形成阶段1区分群体的类型和形成群体。发展阶段2步骤:互相接受沟通与决策激励与生产率控制与组织成熟阶段3群体内能形成群体决策,能与其它群体相互作用,群体有生产性、适应性、自我矫正性等特点。衰老阶段4群体有消极特征:冲动、不适应、盲目、保守、冲突、封闭、斗争等。群体成员各自目标差异明显,破坏共同规范而解体。死亡阶段5二、非正式群体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指为了完成组织所规定的特定目的与特定工作而产生的正式的官方组织结构。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非正式群体:指不是经官方规定,而是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它是一种非正式的联合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以个人之间的好感、喜爱为基础。某大学青年教师宿舍的一层,门对门十间房,住了6个系的18名青年教师。这是一个由年龄、地位和收入大致相同者组成的松散生活群体。用电规则上赫然规定:严禁使用电炉,违者重罚。然而除一间例外都有电炉,而且公开推广了一种偷电方法:在各自门外的电度表进出线间跨接了一马蹄形导线。月末校动力科派人抄录电表时暂时拆去。半年中曾有两间房因忘了拆去被抓住,各罚款30元,大家表示同情。此外相安无事。每到吃饭时小炒大煮,充满欢笑。他们这种行为显然是与正式规范、特别是师德相背离的。但他们的理由是:(1)与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大发横财相比,白用一点电微不足道,工资这么低还完成教学任务就够高尚的了。(2)这年头人际关系第一,谁也犯不着反对别人,更不能去告状。(3)不与大家一致,要受孤立。人们对唯一不用电炉者说:“夫子,你真是洁身自好啊!”被问者立感压力,连忙辩解:“不不,我是懒,不爱做饭。”证明他的确没有揭发,算是对群体没有危险的人。2、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和特征非正式群体是为满足人们的生产以外的某种心理需要而产生的,其形成的具体原因如下:在某种利益或观点上的一致性。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的一致性。类似的经历或背景。非正式群体大都有以下特征: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和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行为一致性;会推选出在群体中最有威信的人当首领,他对其他成员拥有精神上的支配权力,有一套见效快的不成文的奖惩制度与手段;成员间有一条比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等。3、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对成员的影响非正式群体对其成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有时这种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正式群体对成员的影响力。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往往不仅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且具有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共同信守的群体规则,违背它,就会受到压力、孤立乃至惩罚,因此,那些业已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成员会受到规则的束缚、一致对外,形成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对组织的影响:非正式群体对组织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非正式群体可能对组织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一般说来,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在领导、成员、目标、价值取向等方面一致或接近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是积极的、有益的。反之,则是消极的、有害的。尤其是由于正式群体内部存在矛盾和冲突并因此而分化出的非正式群体,一旦与正式群体的利益和目标发生矛盾时,其有害影响会更为突出。(1)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①了解非正式群体的存在。组织或正式群体中是否存在非正式群体?存在哪些非正式群体?这是要了解的首要问题;②认清非正式群体形成的背景及现状:形成的原因,其目标、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中心人物;③分析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或组织的影响。即明确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作用。4、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2)努力加强正式群体的影响力,使之内部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良好的信息与情感沟通非正式群体,尤其是那些与正式群体目标和价值取向相背的非正式群体,往往是由于正式群体内部矛盾较多,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利益分配不均衡,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形成的。这类群体一旦形成,常常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要有效地防止那些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非正式群体的出现,努力加强正式群体的影响力是非常必要的。(3)合理利用非正式群体为组织目标服务①做好非正式群体中心人物的思想工作;(擒贼先擒王宋江)②增进与非正式群体成员的意见与感情沟通;③发扬非正式群体的优点,自觉修正管理中的不足;④引进竞争机制、公平机制⑤分化消极型非正式群体4、非正式群体的类型(1)按照非正式群体与组织的关系将非正式群体分为四种类型:冷淡型、乖僻型、策略型、保守型。冷淡型:指其成员有某些共同的难处,因而常表露出被极端抑制的不满和很不平衡的心态和情绪,对组织的行为漠不关心。这大多是一些知识较少,技术较差,待遇微薄的人。他们中间似乎没有领铀,因此群体凝聚力很低,一般不会对组织施加压力。但在适当的场合,他们可能会大发牢骚。乖僻型群体:指与管理者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时却突然爆发反叛行为的成员组合的群体。这类群体的成员大多是一起工作的技术性人员。这类群体有领袖,而且往往比较独断。策略型群体:指其行为有好的计划性,大多数成员从事判断性工作,而且是单独操作。
本文标题:8第八章群体心理与团队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23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