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第十讲-从小中国到大中国
第十讲从小中国到大中国重庆大学《大学国文》课程组一.宋以后中国疆域的变迁唐朝前期武功极盛,疆域广阔,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唐朝的疆域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朝廷直接派官治理的州、县;第二类称为羁縻州,都是少数民族的居住地,中央任命少数民族的领袖为羁縻州的官员,并不直接统治;第三类为朝贡国,朝贡国可以距离中国很远,譬如现代的缅甸地区有一国家叫骠国,曾经不远千里到唐朝朝贡。第三类实际上不能算唐朝的领土。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武功最弱的朝代,相对于唐朝,宋朝的疆域狭小得多。北宋时北面的契丹(辽),除了塞外之地,还占有现在的北京市和山西省的北部(这是后晋石敬塘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另外,西北边的夏(西夏)占有现在的宁夏和河西走廊地区。到南宋时,东北的女真族灭掉了辽,又攻占了宋朝淮河以北之地,南宋偏安于淮河以南,统治区域更为狭小。十三世纪,蒙古人先灭金,再灭掉建国于云南的大理国,然后再灭掉南宋,重新统一了中国。不过,蒙古帝国初期,除了占有整个中国外,还占据了欧亚大草原(新疆至俄罗斯南部)和西亚(伊朗、伊拉克等);后来,西方的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察合台汗国各自为政,和元朝关系越来越疏远。这个时候的元朝统治的区域包括中国的中原之地,蒙古地区,东北地区,青藏地区,云贵地区。元朝的疆域跟现在的中国疆域非常接近(包括现在的外蒙古,但不包括新疆西部──这一部分由察合台汗国统治),相比于唐、宋时代,确实要大得多。有的学者把元代以后的中国称为大中国,而唐、宋以前,则称为小中国。西方和日本的一些学者认为,宋朝时代的辽、金和西夏不属于中国,而蒙古帝国根本不是中国人建立的,他们因此认为中国人所使用的“中国”观念有问题。但元朝的统治范围,除了外蒙古之外,全属于现在中国的统治范围,对于这个现象他们无法解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日本人认为东北(他们称为满洲)不是中国的领土,现在还有一些西方人认为,西藏、甚至新疆,也不是中国的领土。他们完全不能理解,现代中国是怎么形成的。朱元璋把蒙古人赶出塞外以后,建立了明朝,但明朝的统治地区并不包括蒙古地区和新疆地区,明朝对西藏地区和东北地区也只有极微小的影响力。相比于唐、宋,明朝直接统辖的地区只增加了云贵地区,这原来是由元朝占领的,朱元璋把蒙古人的势力赶出去以后,就成为明朝的直属领土。相对于唐代,明朝的统治势力还不包括河西走廊和青海湖周边。清朝从东北塞外之地入关,灭掉明朝以后,又先后占有了蒙古地区、西藏地区和新疆地区,还有台湾,我们现在的疆域是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盛世确立的。清朝末年国势衰微,东北的外兴安岭地区,还有新疆西部的伊犁河谷地的大部分(现在分属于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都被沙皇俄罗斯帝国所侵占。前苏联一直扶持外蒙古,让他们脱离中国,最后迫使蒋介石的中华民国政权让外蒙古举行独立公投,外蒙古从此就独立了。清朝末年至中华民国时期,所丢失的土地都是旧俄和前苏联造成的。日本所曾经侵占的中国领土,现在都已收回。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世界各国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现在的领土争端主要在南海地区和钓鱼岛,这都是美国和日本蓄意制造出来的。二.大中国是怎么形成的以前日本学者常常把中国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称中国本部,指长城以南清朝政府可以直接控制的十八省(按清朝的行政区划),另外一部分指长城关外的东北地区、蒙古地区、新疆地区,还有西面的西藏地区。他们认为,关内十八省主要是汉人的居住区,是传统的中原地区逐渐往南方扩展所形成的,扩展的最后时限是明朝(云贵地区确定成为中央朝廷直接管辖的省分),而关外的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很多地方还没开垦,蒙古地区主要由蒙古人居住,新疆地区主要由维吾尔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西藏地区主要由藏族人居,这些都不能算是中国人的土地。有部分日本学者还认为,东北、蒙古、新疆、西藏所以纳入中国版图,完全是元代的蒙古人和清代的满人武力扩张的结果,根本与汉人无关,怎能算是中国人的土地。日本现代著名的蒙古学家杉山正明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他的三本著作《忽必烈的挑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游牧民的世界史》(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疾驰的草原征服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都已译成中文。这些著作极力夸大草原民族(包括契丹、女真、蒙古、满清等)的贡献,其意就在贬低汉族中国人的历史作用。他说,他不能理解“中国的存在感”是怎么形成的。日本学者和西方学者的最大错误是,以现在的“民族”观念来思考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我们已经说过,当北方中原地区发生战乱时,北方汉族逐渐迁往南方,和南方土著基本上和平共处,许多南方土著因此汉化而成为汉族,而迁往深山或居住在深山地区的土著则保留他们自己的生活习惯,成为现在的南方少数民族。这种汉族和少数民族错杂而居的状况,日本人和西方人是难以想象的,如果要说,南方的少数民族不是中国人,那真是天下最大的笑话。1.独特的民族关系长城线也是如此。长城线只在塞外少数民族和中原王朝处于对势时期,才发挥军事作用。当双方处于和平时期,长城内外的人还是可以互相往来、互相经商的。当长城线内外同时由一个政权统治时,如契丹、女真、蒙古,都曾长时期统治长城内外,这个时候两边的人民都是和平相处的。长城线绝对不是隔绝塞外游牧民族和塞内农耕民族的不可踰越的界线。清朝统治中国267年,长城内外长期处于和平状态将近200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长城内外的人相互往来、错杂而居,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彼此已经密不可分了。在清朝,呼和浩特(现在属内蒙古自治区)和张家口(现在属河北省,以前也是内蒙古区),早就成为蒙、满、汉、回等各族的杂居区。这个时候,要说内蒙古不是中国的,也只能是笑话。东北地区,原来是满清的“龙兴”之地,满清政府禁止汉人移居东北,但禁归禁,还是有不少山东、河北的人偷偷移民过去。清朝末年,日本和俄罗斯对东北具有领土野心,清朝政府解除移民的禁令,大量北方农民一涌而入,成为新开发区。到了1931年,日本人还不承认东北是中国的领土,悍然入侵,并且扶持伪满洲国。这就充分证明日本学者那种不正常的中国史观,是和他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相并而生的。除了各种民族错杂而居,最后混融在一起之外,另外一个影响中国形成大一统局面的,是南方日渐发达的经济。2.强大的南方农业经济隋唐时代中国第二次大统一,北方的政治与军事实力超过南方,但南方的经济实力早已超过北方了,北方的粮食要由南方供应,为了运输的方便,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从此以后,一直到清朝末年,大运河始终是沟通南北的大动脉。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北方陷于长期战乱,但唐朝仍然维系了一百多年,主要就是靠着大运河把南方的粮食运往长安、洛阳一带才得以维持全国统一的。宋朝武力不振,只能靠着和亲政策维持它与契丹、西夏的和平关系,为此,宋朝每年要送给契丹和西夏大量的绢、丝和茶叶。因为宋朝有强大的经济能力,所以才能负担得起这么大的“岁奉”。南宋领土更为缩小,但仍然要送给北方的金朝大量的财物,南宋还是支付得起。按现代人的研究,南宋的经济甚至比北宋还好。元朝统一全中国,成为全世界的贸易中心,靠的是三个条件:蒙古人所设立的驿站,西域来的回回商人(色目人),以及中国南方的经济。这说明元朝的经济中心也是在南方的。明清时代南方经济更为发达,因为有了这个雄厚的基础,清初三帝(康熙、雍正、乾隆)才能够平定新疆和西藏,并且在必要时支持蒙古、新疆和西藏的需求。总括而言,中国强大的农业经济,是让中国能将各地紧密连系在一起的非常重要因素。三、金/元/明/清各代少数民族与中国文学的关系从金朝开始,由于女真、蒙古、满清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大量塞外少数民族入居中原各地,中国北方的语言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入声字消失,汉语的声调由平、上、去、入四声变为阴平、阳平、上、去四声。入声只保留在南方的各种汉语方言中,如吴语、赣语、闽语、客语、粤语中。少数民族的一般民众,对于汉语的文化经典并不熟悉,他们学会的只是汉语的口语,所以他们容易接受汉语一方般民众喜欢的“说书”和各种演戏、杂耍(包括相声),从金、元开始,中国的戏曲形式开始成熟,跟北方汉化的少数民族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宋朝以后逐渐发达的说书艺术,也在元朝得到进一步发展。现在北京的各种民俗曲艺,都是在满清时代的北京形成的,满人在这方面的贡献是非常明显的。中国最伟大的小说《红楼梦》是满化的汉人曹雪芹写作的,《红楼梦》开始也是在满人和蒙古人之间流传的,后来才扩散到全国各地。《七侠五义》和《儿女英雄传》是满人在清朝末年创作出来的。现在文学史家常把元、明、清三朝文学的重点放在民间文学(小说、戏曲等),我们应该说,所谓民间文学的发达,是跟大量的、已汉化的少数民族民众脱离不了关系的。参考书目《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拉铁摩尔江苏人民出社,2005《满族书面文学流变》关纪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谢谢重庆大学《大学国文》课程组
本文标题:第十讲-从小中国到大中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251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