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市场状况调查报告
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市场状况调查报告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应用,无论对企业还是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企业来讲,追溯系统能解决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对于社会来讲,追溯系统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地实现产品质量监管,防止产品质量问题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无论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在不断加大力度推动生产、流通领域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从长远来看,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应用前景广阔。从近期来看,由于医药、食品、农产品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命健康,因而这些行业特别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首先在这三个行业推开。一、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概述系统概念及功能简单地说,质量安全追溯指的是通过相关记录来追溯产品的历史生产过程。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适用于企业采购、生产与销售的各类产品,可防止在生产过程中混淆和误用物料,更好地分析失效产品并采取纠正措施,一旦发现问题实施必要的产品召回和追溯。本文提及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主要是以现代自动识别技术为基础建立的追溯系统。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主要由管理软件、信息标签和信息采集器构成,主要应用于原材料追踪、产品生产过程追踪与产品流通使用过程中的追踪(如图1、图2所示)。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高级工程师文向阳介绍,目前,追溯系统中的信息标签绝大多数都采用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标签)主要用于猪、牛、羊等活体牲畜,而同位素、DNA等技术仍以实验研究应用为主。系统构成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尚未在社会各个行业领域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行业为医药、食品与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主要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或条码技术,针对食品生产、制药行业的工艺技术特点,建立企业原料—生产—仓储—市场等环节的基础关键追溯数据库系统,实现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主要分为原料系统、生产系统、仓储系统、供应链系统、追溯查询系统五部分。追溯过程主要如图3所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目前主要应用于牲畜养殖与肉制品的追溯管理,追溯链条主要为“饲养—屠宰—加工—消费者”。具体过程如图4所示。二、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应用状况与市场需求国内应用现状据文向阳介绍,追溯系统大约从2002年开始在国内出现,2004年以后应用逐渐增加。代表项目为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于2004年6月承担的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条码推进工程”中“EAN/UCC编码体系在蔬菜安全可追溯性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及示范工程”项目。目前,药品、食品以及农产品作为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三大类产品,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应用发展较快,社会效果较好。在医药行业,2007年12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工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的通知》,决定对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重点产品实施电子监管。2008年,全国范围内的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及第二类精神药品等重点药品的生产、经营情况全面实施了电子监管。从2009年起,已批准注册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被要求纳入电子监管范围。目前,不仅大多数制药企业已建立了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相关政府部门也主导建立了很多区域性的行业追溯系统。例如,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今年初曾公开表示,北京市已完成300余家药品批发企业药品追溯系统的建立,药监部门对这些企业的药品基本实现了全程追踪。今年药品追溯系统将向全市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扩展,先期启动200余家零售药店的追溯系统建设。3年内北京市将建成全市药品生产追溯系统,市民凭购药票据就可在线查询所购药品的生产经营及服用提示等信息。在食品行业,国家《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其中包括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与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政府不但从法律上规定食品企业必须建立追溯系统,自身也在主导建立社会性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例如,商务部、财政部于2009年5月启动了“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选择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山东、湖北、四川、青岛、厦门和广州作为试点,建设屠宰监管和肉品质量信息可追溯系统。通过建立追溯系统,让消费者在菜市场和超市购买肉品时,通过电子称上打印的电子标签和查询终端,查询到所购买肉品的生猪来源、加工企业、生产日期、以及检疫检验、流通环节、经营者等信息。据商务部2010年初公布的信息,仅上海市建立的信息追溯系统就已覆盖了15家生猪屠宰企业、9家肉类批发市场、13家肉类配送中心、630多家大卖场和30多家外省市肉类加工厂,今后这一网络还将继续扩大。农产品包含产品范围广,种植养殖分散,属于较难追溯的产品,但在各地区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以我国的蔬菜之乡——山东寿光为例,该市质量技监局对蔬菜生产基地实行档案化管理,从定苗、生产、加工等环节均记入档案,并对全市40万个大棚统一编号,做到有据可查,能够追溯。国家蔬菜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驻寿光市蔬菜批发市场检测站挂牌成立后,该市质量技监局又把责任检测追溯制度引用到蔬菜批发市场。消费者购买蔬菜时,只要将蔬菜上携带的条码标签在查询机上轻轻一扫描,即可获取包括蔬菜种植、管理、生产、加工以及蔬菜施肥、农药残留等信息,从而实现了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存在问题尽管追溯系统的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就社会总体而言,目前还处于各自为政、分散发展的状态,仅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就有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近10个部门参与管理。专家认为,如果不尽早统一归口管理,将不利于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此外,产品召回制度在很多领域还缺乏相应的法律基础。以食品行业为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2006年所做的“中国食品召回制度的建立研究”课题显示,截至2005年,我国已有各类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3680项,其中,在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食品卫生标准484项,质量标准1298项,基础标准170项,方法标准1418项,管理标准30项。尽管标准不少,但仍缺少有些食品召回所需的标准。“完善的食品溯源系统是食品召回真正实施的基础。”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副所长李洁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缺陷食品召回制度之所以能够有效实施,完善的食品溯源系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已在某些领域开展了食品追溯试点,搭建了食品追溯信息体系和网络交换平台,如《出入境水产品追溯规程(试行)》、《牛肉制品追溯指南》、《牛肉质量跟踪与追溯体系实用方案》等,但这些只是个别领域的追溯系统,全行业的食品溯源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未来起码要在重点食品领域中强制实施溯源制度。据专家分析,我国食品企业小作坊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并遍布城乡各地,且这一现象集中体现在食品原料收购、初级加工领域。如果不具备完善、顺畅的追溯源头数据条件和检测技术条件,行政部门很难在事态发展不严重的时候启动召回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各行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不仅需要各方力量的强有力推动,也需要相应的制度保证。市场需求预测分析基于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要求,追溯系统必然会得到全面推广应用,其市场容量巨大,难以估量。以目前应用较多的药品、食品和农产品为例,可以粗略估算出追溯系统的市场容量。(1)制药行业以行业平均情况来看,一家中型药厂拥有4~5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均需要一套产品赋码系统,平均价格在8万元左右。根据《关于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8]165号),国家计划从2009年起,逐步将已批准注册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全部纳入电子监管。除了赋码系统,企业还需要购买GMP监管软件,每套GMP监管软件市场价格平均为20万元。目前进入政府监管的制药企业约有4000家,据此测算出:全国制药行业电子监管赋码市场规模为128,000万元,GMP监管软件市场规模分析80,000万元,两者共计208,000万元。市场容量趋势预测据最新消息称,2011年所有基本药物都将被监管,意味着制药全行业将被监管。根据2008年、2009年中国医药行业的产值情况,医药行业年增长率28%。据此可以推算出制药行业追溯系统市场容量趋势,如图5所示。市场容量趋势预测(2)食品行业食品种类繁多,细分行业也很多。下面以乳制品行业进行推算。伊利股份2009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122.17亿元,同期全国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销售收入794.60亿元,由此计算得出伊利的市场份额约为15.38%。2009年,伊利投入360万元建设高端奶制品防伪防窜货系统。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就乳制品行业管理答问得知,目前全国乳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743家,由此可预测出,全国奶制品防伪防窜货系统市场容量大约为267,480万元。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的《2009~2010中国糖酒食品业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09年,糖酒食品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9,698.71亿元,其中,乳制品行业销售产值占比为3.32%。由此估算,食品行业2009年防伪防窜货追溯系统市场容量约为8,358,750万元。2009年食品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7.86%,若未来5年总产值年增长率18%,食品行业追溯系统市场需求增幅也按年增长率18%估算,未来5年我国食品行业追溯系统市场容量预测如图6所示。(3)农产品行业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国家规定初级农产品是指不经过加工的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品。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通知,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增加值35,47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2009年肉类总产量7,642万吨,其中,猪肉产量4,889万吨,牛肉产量636万吨,羊肉产量389万吨。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全国畜牧站长工作会议上表示,2009年全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有望超过36%。目前,农业部在畜牧业启动了溯源项目,其项目建设主要涉及两方面——自动识别终端系统和动植物溯源信息管理系统。深交所上市公司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部溯源项目的重要参与者,在倍新资讯对新大陆的调研中称,动物溯源系统项目是农业部的全国性建设项目,市场规模约240,000万元。由此可估算,2009年,整个农产品行业溯源系统的市场规模大约为666,700万元。市场容量趋势预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年增长4.2%,未来几年的市场规模可以按年增长率4.2%保守估算。若农产品追溯系统的市场规模同样按年增长率4.2%保守估算,可以得出未来几年农产品追溯系统市场容量如图7所示。三、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行业发展与市场竞争供应商的总体发展概况追溯系统在国内发展只有短短数年时间,多数供应商都脱胎于自动识别企业。而自动识别行业在我国已有大约20多年的历史,其行业发展和产品应用相对成熟。目前供应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企业:一是信息采集终端设备生产制造企业,以生产手持终端设备为主。据了解,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对于手持终端的年需求量超过300万套,供应商主要为美国摩托罗拉企业移动业务(原Symbol)、HHP、Metrologic、Intermec等少数几家外资企业,国内供应商主要有深圳远望谷、新大陆等。二是打印设备生产制造企业,目前国内流行的打印设备品牌主要为外资品牌,比如美国斑马、Datamax、Intermec,日本的TEC、SATO,以及台湾的GODEX、TSC等。三是设备代理商,比如早期的北京科创京成、上海椰城电子等。四是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商,比如北京爱创、香港兴华科仪等等。追溯系统由软件和硬件构成,硬件主要为自动识别类设备,如打印设备和识读设备等;软件主要为管理系统。因此,能够提供追溯系统的企业主要由这两类企业演变而来。目前市场上的追溯系统供应商主要有三种,其一主要是由传统的自动识别企业发展延伸而来,如北京爱创;其二主要是国外的供应链软件企业,如infor;其三
本文标题: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市场状况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255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