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我的班主任素质发展过程与策略
我的班主任素质发展过程与策略一、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1、尊重问题学生,多与他们沟通谈心,建立相互信任其实,更准确地说,问题学生是“需求缺失”学生。他们的问题从来都不是“问题”,只是对压抑的需求的一种另类的表达。从刚一开始,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各种潜在可能性的白纸,这些潜在可能性便是孩子的气质、个性与行为倾向性。教育的作用就是提供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土壤”,让孩子在其中能够自由呼吸、吸收营养,绽放光彩。而影响一个生命成长状态的最根本的因素便是在成长中需求的满足与控制。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处理需求的过程,哪怕最微小的生命经验,都可能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即使他长大成人,遭遇到一些挫折和一些无法突破的束缚,可能都是这些微小而重要的生命经验的再现。因此,问题学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这之前,他们一定也曾试图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渴望与现实建立和谐正向的沟通方式,可惜他们的挣扎、渴望与努力却被我们忽略了。我们似乎有一个习惯,只关注表面的现象,不善于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问题学生很多有感情有缺失,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得到关爱、得到温暖,而他们所得到的却往往是冷漠、鄙视、甚至敌视的目光和行为表达方式,他们感觉到亲人、老师和同学们离自己越来越远,从而自己也就越来越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导致恶性循环!所以,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转化的前提是尊重他们和建立感情基础,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也是许多优秀班主任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经验“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否则,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只能是空谈,根本不可能实现有效转化。即使是像公安部门那样关“禁闭”,也只能是“形变而神不变”,不可能使其思想认识转变。2、走进问题学生的心灵,积极主动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俗话说的“话不投机半句多”,就是强调沟通方法与艺术的重要性,当今社会的教书育人工作越来越讲究沟通,尤其是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更要讲究沟通的方法与艺术,即使是对问题学生批评这种特殊的沟通方式,也要讲究沟通方法与艺术,比如说在对问题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点化式批评、易位式(交换位置)批评、温情式批评、自责式批评、提问式批评、渐进式批评、勉励式批评、比喻式批评、商谈式批评和婉讽式批评等等批评的方法和艺术,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学生很喜欢成功,因为事情成功,一方面固然自己很有趣,但是还有一方面可以得到父母或教师的赞评。这种心理是很好的,我们做父母或教师的应当利用这种心理去鼓励他做各种事情。有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问题学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问题学生往往比别的学生更需要成功的体验,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他们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如果我们在思维方式上首先认定问题学生是朽木不可雕,看不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那么对他们的教育和转化工作也就只能令他们烦恼,根本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问题学生并不是没有闪光点,而是我们很多德育工作者没有注意挖掘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为此,教师就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多观察,要用“放大镜”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使他们同时也和别人一样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他们觉得他们一样可以成为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眼里的好同学,家长眼里的好孩子。3、调动问题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耐心期待他们转化当一个孩子最初逃学的时候,他一定不是想逃学,而很可能是出于对一门功课、一份作业的惧怕,如果我们察觉了他的学习困难,而不是简单地打骂说教,情况会怎样?当一个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通宵泡吧,在网络上寻找安慰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指责他的行为与“标准”相差多远,而应该思考,他在逃避什么?他在渴望什么?当第一个性罪错行为发生的时候,他在表达什么?他在释放什么?如果我们能及时发现及早重视问题行为的早期萌芽,“问题”可能就被杜绝在萌芽中。而这些行为,只不过是问题学生表达内心需要的一种特别的方式。因此,要模清问题学生的内心世界。“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也逃不过这个规律,只有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教育转化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则,往往是事倍功半,恨铁不成钢,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调动问题学生的积极性要因人而异,比如说满足他们的成就动机,使之产生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表现的心理,给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满足他们自尊的需要,及时在公开场合给予肯定的评价;满足他们求助的心理,给予及时的关怀和帮助;满足他们感情的需要,对他们坦诚相等,与他们交知心朋友等等。同样对于学习缺乏目标、信心不足、心理素质差、行为习惯养成差、综合能力差的问题学生,不能就学习抓学习,只有把非智力因素开发加强了,学习才能有效果。问题学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问题学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问题学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郭沫若在学生时就有几门功课不及格,但并不妨碍他以后成为一位著名学者;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少不了他;发明大王爱迪生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被拒于学校门外;法国大革命家拿破仑读小学时成绩一团糟,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没出息;英国前首相梅杰,十六岁就辍学了……这些在中小学阶段都有被看作是平庸的人,后来却都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人物。4、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激发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对问题学生要以表扬为主。要设计适宜的课堂练习,降低起点,使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后进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还要经常与问题学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并予以必要的鼓励,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5、组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仅仅靠班主任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有时也是力不从心的,比如说对于心理问题生,班主任就必须要依靠心理辅导老师;对于综合问题生,更要依靠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等等。所以,班主任应根据问题学生教育和转化的需要,组合优秀学生、任课教师、心理辅导老师、学生管理部门的德育干部、校领导、家长、居委会的管理人员、甚至与问题学生接触较多的可以利用的其他人员等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全方位地对问题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在问题学生的周围形成一个教育、引导、督促其行动的教育转化网络,真正为问题学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使他们感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和期望,从而重新认识与评价自我,才能使他们摘掉“问题学生”的帽子,最终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问题学生可能是个沉重的话题。但是,不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都是成长状态中的生命,他们有属于自己被忽视的需求,被压抑的渴望,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症结”,他们可能会犯错误走弯路。如果我们找对了症结,问题学生就不再是难题。而过去,我们之所以束手无策,多是只看到了问题学生的问题,而没有真正看到他们的“内心”。当我们对待问题学生象对待一个真正需要尊重需要呵护的人,当我们理解他们的需求,聆听他们的呐喊,尊重他们的差异,我们才站在了一个对的起点上,这才是改变的开始。让爱来点燃问题学生心中的明灯,让他们感到师爱的温暖,前途的光明。让我们摒弃对“问题学生”的偏见,多给他们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的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或许不久以后,另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我们的手中诞生。二、转化学困生的对策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一位教育局长在一次校长培训会上别出心裁地让校长们从一堆木料中找出一块有用的木头来。校长们不停地挑选,最后只有5人找到了有用的木头,其余的校长都空手而归。他们说:“全是废木料”。然而,局长却请来了木匠,请他谈一谈看法,那位木匠直言不讳地说:“在我眼里,每一块木头都是有用的,平整的木头可以做椅面,较长的木头可以做椅腿,短木可以做横档,就一块小木头也可以做加固用的木楔,一句话,只要你用得恰当,都是有用的”。如果我们教师有这位木匠的眼光,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能干之人。1、教师要当雕塑家,不能当泥塑家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不是一种泥塑效应,而应当是一种根雕效应。”也就是讲,我们的学生不是一块泥巴,你想把它捏成什么就是什么。我们的学生如同原始的树根,这些树根如果看上去有点像狮子,我们就把它雕刻成狮子;看上去像一头大象,就把它雕刻成大象。去掉其不像的地方,把像的地方更加突出。也就我们经常讲的教育要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但是,有的教师要求学生要十全十美,科科优秀。有的学生在理科方面有长处,一定要他在文科也一样;有的学生在艺体方面有特长,非要他在语数外方面也不能落后,否则,就千方百计地找他的茬。教师如果那样做,很多学生都可能作为无用之才被埋没。我国的著名学者吴晗上中学时是一名数学后进生,几次考试得零分。老师并没有在数学上一定要转化他,而是根据他的爱好,在历史学科上培养他的兴趣,后来他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著名画家兼作家黄永玉,上初中时他是一个特差生,初中阶段留了五次级,他的数理化和英语多次考试分数都不高。这样一个学生后来成为一位才气纵横,能文能武的名人。数学家张广厚,小时家境贫寒,小学阶段的学习断断续续,以致考初中时因数学不及格影响了总分而落榜。爱因斯坦在上小学时,被老师看做是笨学生。后来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郭沫若读小学时语文考试几次不及格。后来成为大文学家。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认为他将来一定不行。2、做学困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要坚持三贴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教育学生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去教育学困生,去年东北某市在一所小学召开德育经验交流会,参会人员听了两节主题班会课,一节是“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另一节是“邓小平理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贡献”。非常巧合的是同年在同城市的一所小学也召开了一次经验交流会,他们讨论的主题有两个,一个是“借东西要还”,另一个是“禁止随地吐痰”。两件事的对比发人深省: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现在有的教师在做学困生的思想工作时脸上无笑容,一凶一恶三训斥,空话、假话、大话连篇,一点也不接触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一点也不知道学生出错的根源在那里?有的老师把对学生要凶作为经验交流,并说对学生就是要狠一点。有学生在形容老师做思想工作时说:“冰冷的心,冰棍的脸,枯燥的语言,古板的眼”。教师如果像这样去做工作能有效果吗?3、对学生不但要有爱心,还要有爱的艺术繁体字的“爱”,一是中间有“心”,二是下端有“友”。这说明我们对待学生要以朋友平等的方式用心去输导。爱学生要讲艺术,既不能“泛爱”,也不能乏爱。尽管老师都有爱生之心,但有的教师爱的方式不一样。一天早上,一个交警在十字口拦住一个女教师驾车闯红灯,女教师下车对交警说:“对不起,我忙着去上课”。交警说:“那好,把闯红灯”三个字写200遍,我已经等了20年了。这说明老师强迫学生罚抄作业在他们的心灵上的伤害有多深。有的老师说:“学生不交作业,老师体罚他,还是为他好,让他多学一点知识,多考几分”。有一个学生私下说:“这哪是为我们好,老师是怕我们考差了,影响老师的平均分而少得奖金”。有的学生说:“本来我会做,我就是不做,看他(她)怎样?”如果教师把学困生当
本文标题:我的班主任素质发展过程与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345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