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四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四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彼此合作才能成功组织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群体行为三个故事:故事一:故事二:故事三:三个故事告诉你什么?有一个人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究竟有什么区别,于是他找到了上帝,请求他带自己去看看。上帝欣然答应了。他们首先来到了地狱,看到的是这样一副景象:一群饥饿不堪的人们正拿着一把长勺拼命往自己嘴巴里送东西,但是那把长勺实在太长了,比他们自己的手臂还要长,所以他们无法弯曲自己的手臂把食物送进自己的嘴里去。有的人的手臂甚至弯曲得变形了,但是还是没有吃到任何食物。地狱果然是一副活生生的惨像。故事一:天堂和地狱他们又来到了天堂,那个人被自己眼前所看到的惊呆了——天堂里的人们也是拿着一把同样长的长勺,但是他们每个人都吃到了食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每个人把获取的食物都舀给了坐在他对面的那个人吃,每个人都这样做,所以每个人也都吃到了食物。在一个破庙里,住着一个瞎子和一个瘸子,他们经常为了抢占向阳通风的窗户而争吵不休。有一天,破庙突然着火了,瘸子的腿脚不便走不了、瞎子的眼睛不便也走不了。眼看两人就要活活烧死,在这紧要关头,瞎子终于说话了:“我们还是团结合作吧,我背着你,你给我指方向,咱们一起逃出去吧!”就这样,他们两人都逃过了这次劫难。故事二:瞎子和瘸子公元前450年,古希腊的一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旅游到了埃及。他来到奥博斯城时参观了这里的鳄鱼神庙。在树林成荫的神庙里,许多大鳄鱼在大理石砌成的水池中打着瞌睡。到了给神圣的动物喂食的时候,佣人们用珍贵的餐具给鳄鱼送来了油炸沙鸡、火腿、馅饼和各种蛋糕。这些讲究的食物,并没有引起希罗多德的兴趣,而一种灰色的小鸟确使他感到惊奇!故事三:鳄鱼和小鸟希罗多德发现:饱食后的鳄鱼张着大嘴趴在那里,这种灰色的小鸟立即飞到鳄鱼的嘴里,在鳄鱼的牙齿间大胆的跳来跳去。这时鳄鱼只要把嘴一合,十来只小鸟立即会被它吞下去。可是鳄鱼从来不这么干,因为鳄鱼知道,这种灰色的小鸟是他的牙科医生,没有这种小鸟的帮助,鳄鱼的牙齿很快会坏掉。人是社会动物,不仅是出自选择而且还因我们不得不如此。我们要依靠他人来满足我们所有的物质需要和大部分精神需要。我们与别人一起工作、学习、吃饭、运动,实际上,有如此之多的人类生活是以群体形式进行的,以致于人们把不和别人往来的人看成是不正常的并往往送之以“孤独的人”这一称号,事实上,在社会中与他人不和的人心理上是痛苦的。教学目的:掌握群体、团队、委员会等与组织的关系。重点、难点:群体、团队的概念及关系,群体间与群体内行为的相互影响。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目标第一节群体的概念第二节群体的发展阶段第三节群体的特征第四节群体行为第五节群体冲突第六节团队管理第七节委员会与群体间行为的协调教学内容一、群体的概念二、群体的类型第一节群体的概念一、群体的概念(一)定义:1、群体是指同类人或事物组成的整体。如大学生群体、英雄群体2、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相互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一、群体的概念(二)群体的特征:1、群体内拥有一定的规范,在行为上互相制约。2、群体成员互相影响,互相依靠,彼此感到他们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整体。3、为完成共同的目标他们分工协作,贡献自己力量。一、群体的概念(三)群体存在的基础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和认同(地位)需要。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需要。二、群体的类型(一)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在大型群体中,群体成员之间是以间接的方式联系中一起。在小型群体中,人们之间有更多的直接接触。二、群体的类型(二)开放群体与封闭群体开放群体经常更换成员,成员来去自由,成员的地位和权力不稳定;封闭群体成员比较稳定,成员等级关系严明,而开放群体中成员的地位和权力不稳定。二、群体的类型(三)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有组织正式承认、组织结构、目标、任务所确认。一般有明确的编制和组织形式,成员有明确的分工、责任、权利、义务、群体还有规章制度、纪律、规模标准。群体成员主要从事组织规定的活动,个体行为趋向组织目标。第一节群体的概念第二节群体的发展阶段第三节群体的特征第四节群体行为第五节群体冲突第六节团队管理第七节委员会与群体间行为的协调教学内容一、群体的形成二、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三、间断-平衡模型第二节群体发展的阶段1961年,社会心理学家谢立夫进行了一项经典研究,完整地揭示了人们从个体形成群体的全过程。这一研究请互不相识的12岁男孩参加夏令营。他们来自不同学校和街区,社会阶层上都属于中产阶级白人家庭。研究分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一个星期,参加实验的被试被分为两个独立人群,相互不知道对方的存在。研究分别安排两个人群进行一系列活动,如一起做饭、修游泳池、玩垒球、一起做绳梯。结果,这一阶段的一起活动和交往,使两个人群分别从原来的聚合状态转变成了群体。每个小组都发展起了自己不成文的规则、非正式的领导者,以及其他一些一个组织化群体所具有的特点。甚至两个小组分别自发地为自己的群体起了名字。一个叫响尾蛇,一个叫雄鹰。至实验第一阶段结束,群体每个成员的角色已发生明显分化,并且稳定下来。一、群体的形成实验第二阶段安排两个群体相遇,彼此之间开展一系列诸如橄榄球、垒球及其他项目的比赛。竞争的结果,两个小组出现了明显的我们情感,我们和他们的意识发生了明显分化。群体成员分别将自己的群体看作是内群体,认为自己所属的群体更优越,而将对手看成为外群体,似乎对方的特点都不合自己的愿望。竞争引起了对于对手群体的敌意。第二阶段结束时请被试在两个群体中择友,结果两个群体的成员选择本组成员作为朋友的比例,分别达到92.5%和93.6%。一、群体的形成实验第三阶段是探索如何减轻或消除群间的冲突。实验安排两个小组被试一起进行一系列共同活动,如玩撒豆游戏,即先把豆子撒下,然后捡起来猜捡到的豆子数目;一起用餐、一起看电影短片。然而,这样的操作并未有效减轻双方的敌意。有一次两群体还在吃饭时发生了直接冲突。一、群体的形成研究的进一步安排是提供两个群体必须一起协同活动的机会。如一起修野营基地的贮水池,否则大家都会缺水;一起协力将卡车拖出泥潭等一系列共同活动。结果,两个群体的敌对情绪明显减缓。野营生活结束时再次进行择友测验,结果两个群体的成员选择对方成员作为朋友的比例达到了三分之一左右。与第二阶段的结果形成了显明对照。显然,交往、共同活动和目标一致,是群体形成的基本条件。谢立夫等人巧妙的实验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一、群体的形成第一阶段:形成阶段,其特点是,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群体成员各自摸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第二阶段:震荡阶段,是群体内部冲突阶段,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对群体加给他们的约束,仍然予以抵制。第三阶段:规范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二、群体发展的五个阶段模型二、群体发展的五个阶段模型第四阶段:执行任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第五阶段:中止阶段,对于长期性的工作群体而言,执行任务阶段是最后一个发展阶段,而对暂时性的委员会、团队、任务小组等工作群体而言,因为这类群体要完成的任务是有限的,因此,还有一个中止阶段。三、间断-平衡模型群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一定像五个阶段模型中所描述的那样需要经过统一的一系列阶段,而是在群体如何形成和变化的方式上有一些明显一致的地方。这种模型认为群体发展的过程基本上以接近中间的某个时间划分两个阶段:三、间断-平衡模型在第一阶段中。群体首先界定任务、确定目标,并且这些在第一阶段中不太容易发生改变。第二阶段发展到最后,以最后冲刺迅速完成任务而宣告结束。第一节群体的概念第二节群体的发展阶段第三节群体的特征第四节群体行为第五节群体冲突第六节团队管理第七节委员会与群体间行为的协调教学内容一、群体角色二、群体内成员关系三、群体规范四、地位五、凝聚力六、群体规模第三节群体的特征一、群体角色(一)群体角色的种类角色种类一般有三种典型角色:自我中心角色:包括阻碍者、寻求认可者、支配者、逃避者。任务角色:建议者、信息加工者、总结者、评价者维护角色:包括:鼓励者、协调者、折衷者和监督者。群体成员角色种类自我中心角色阻碍者寻求认可者支配者逃避者任务角色建议者信系加工者总结者评价者维护角色鼓励者协调者折衷者监督者群体绩效消极作用积极作用积极作用人际群体团队群体无序群体任务群体维护角色任务角色(二)群体角色构成的群体类型模型二、群体内关系(一)群体成员关系分析工具社会测量法:也称社交测量或社会测量,是由社会学家与心理学家莫雷诺于1934年最先创造的。它是从群体的角度,定量地揭示整个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各成员在该群体内人际关系状况的一种方法。(莫雷诺的心理地图学)(二)群体成员关系分析所涉及的主要概念1、社交网络2、簇三、群体规范(一)什么是群体规范群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衡量每个成员行为的标准,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进行预测并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方式。规范的一般特征:①由群体成员建立②逐渐形成或改变③规范具有一定的适用灵活性。三、群体规范(二)群体规范的类别与绩效有关的规范:与群体形象有关的规范:与人际交往有关的规范:三、群体规范(三)群体规范的影响因素1、个体的特征;2、群体的构成;3、群体的任务;4、地理环境;5、组织规范;6、群体绩效。三、群体规范(四)群体规范的功能1、群体支柱的功能;2、评价准则的功能;3、约束行为的功能;4、行为矫正的功能。三、群体规范(五)群体规范的分析与控制1、群体规范的分析皮尔尼克认为群体的规范与组织的利益有直接关系,提出用规范分析法分析群体规范并进行改良。(1)明确规范内容(2)编制规范剖面图(3)进行改革(五)群体规范的分析与控制2、群体规范的控制(1)强化群体规范1)向群体成员解释群体的规范和他们的愿望基本一致,不需要牺牲多少东西。2)奖励那些遵循群体规范的成员。3)帮助成员了解他们是怎样为完成群体目标做贡献的;4)在建立规范时,给所有成员发言机会,因为只有自己建立的规范,自己才更愿意遵守;5)让成员知道,不遵守群体规范将受到驱逐。(五)规范的分析与控制(2)削弱群体规范1)找出志同道合的成员,与他们联合起来;2)与志同道合的成员讨论你的观点和计划,与他们建立联合战线;3)防止内部分歧;4)坦言你的所作所为,不怕压力;5)宣传与你合作的好处与报偿。三、群体规范(六)群体规范的建立方式1、主管或者同事的明确声明2、群体历史上特殊事件3、最初的做法4、过去延续下来的做法四、群体地位(一)群体地位的含义群体地位是指对群体或群体成员在组织和群体中的位置或层次的一种社会性界定。地位常以权力、资源、角色、仪式等加以区分和维持。四、群体地位(二)地位的分类正式地位是工作群体正式给予的,包括头衔、丰厚的薪水、宽敞的办公室、灵活的工作安排等。非正式地位是个体通过教育、年龄、性别、技能、经验等获得。四、群体地位(三)确定地位的标准不同群体确定地位的标准不同年龄、资历、学历、收入水平、能力等不同的标准会影响群体的绩效五、群体凝聚力凝聚力是指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一)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包括:□态度和目的的一致性□加入的难度□外部的威胁□群体规模□奖酬体制□群体的组合方式□与外界的关系□群体的绩效□领导作风五、凝聚力(二)凝聚力的作用增强满意感增加沟通机会与生产率的关系较为复杂增强群体意识(一)群体规模的上限和下限(二)群体组成人员的奇数和偶数问题(三)群体规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人均效率人数群体规模与人均效率的关系n六、群体规模第一节群体的概念第二节群体的发展阶段第三节群体的特征第四节群体内行为第五节群体冲突第六节团队管理第七节委
本文标题:第四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382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