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资本论第九章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九章读书笔记可变资本是资本家同时使用的全部劳动力的总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可变资本的价值等于一个劳动力的平均价值乘以所使用的劳动力的数目。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等于一个工人一个工作日所提供的剩余价值乘以所使用的工人人数。剩余价值量是由剩余价值率决定的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等于预付的可变资本量乘以剩余价值率或者说是由同一个资本家同时剥削的劳动力的数目与单个劳动力受剥削的程度之间的复比例决定的。可变资本的减少可以由劳动力受剥削的程度的按比例的提高来抵偿或者说所雇用的工人人数的减少,可以由工作日的按比例的延长来抵偿。因此在一定限度内,资本所能榨取的劳动的供给,并不取决于工人的供给。所以资本家大可仅有不变资本,靠工人向资本家预付工人的劳动进行生产,然后再从销售收入中补偿工人的劳动力价值。资本家支付工资的间隔越长,可变资本相对越不重要。中国应当推行按周支付工资的制度。第二条规律(受剥削的工人数)的减少可以由剩余价值率(劳动力受剥削程度)提高来补偿的绝对界限。但是靠提高剩余价值率或延长工作日来补偿工人人数或可变资本量的减少,是有不能超越的界限的。第三条规律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已定情况下,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量成正比。资本划分为不变部分和可变部分的比例是不同的。在同一生产部门内,这一比例是随着生产过程的技术基础和社会结合的变化而变化的,资本的比例不影响第三个规律。不变资本不会对推动生产资料的劳动力的价值增殖过程有任何影响。“确实什么也没有学到”的庸俗经济学,在这里也象在其他各处一样抓住了现象的外表来反对现象的规律。它与斯宾诺莎相反,认为“无知就是充足的理由”。量变产生质变。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生产的目的就只是维持生活,不是增加财富,而在资本主义生产下,增加财富是前提。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会为了利润而牺牲人性。有人可能会说是竞争迫使资本家这样做的,但这种竞争所达到的程度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结果。生产资料变成了榨取他人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合法权和强制权。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剩余价值是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理论,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有力手段;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利用剩余价值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分配制度,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认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目前仍具有实用性,当然,其中部分论断和原理需要创新。结合其现实状况,有选择地应用剩余价值理论,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更应该尊重劳动者,真正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伟大目标!《资本论》读书笔记马克思所著的《资本论》总共三卷,第一卷是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第一卷开篇就讲了商品与货币的问题。介绍了关于货币的一些概念,什么叫做劳动二重性,资本总公式G-W-G与商品流通公式W-G-W的对比。接下来第二卷是关于资本的流通。资本循环有三个阶段,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然后介绍了流通时间和生产时间,这两个时间是资本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劳动过程的休止的时间。流通时间包括商品转化为货币所需要的时间和货币转化为商品所需要的时间。然而在流通中必然会有流通费用的消耗,流通费用又分为纯粹的流通费用和生产性流通费用。第二篇讲了资本周转,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主要阐明资本的各种形式。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要了解马克思理论思想,必先通读《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一部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是人类历史上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对国际工人运动斗争经验的总结,它被誉为: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主要理论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资本论》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以数学般的准确性证明这一发展的方向必然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确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它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成为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资本论》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正如列宁所说:“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都应用于一门科学”。马克思使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辩证分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生、发展和克服的过程,从而透彻详尽地阐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学说,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劳动价值论是指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批判地吸收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价值论的合理内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可高度概括如下:一是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不同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的基础,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二是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脑力体力的耗费,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但它不是价值的源泉;三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能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商品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彻底的一元价值论。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两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因为有了剩余价值的发现,在对资本主义的“战争”中才立于不败之地,首先,我们来看剩余价值的产生和马克思对于剩余价值的观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剩余价值就是产品价值超过消耗掉的产品形成要素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而形成的余额”、“剩余价值是超过资本家预付价值的等价物而形成的余额”、“剩余价值首先是商品价值超过商品成本价格的余额”。这些时剩余价值的直接定义,如何深刻揭示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呢?首先,资本家用货币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即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这种交易中是等价的没有产生剩余价值也没有资本增值的过程,接下来就是劳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生产力发挥着作用的即由劳动过程的三要素(具体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这个过程也不会价值增值的,真正的价值增值过程是由生产关系发挥作用并由抽象劳动创造并实现的过程。于是真正的剩余价值产生于商品生产过程中而不是在商品(包括劳动力)的流通中,任何时候来看,商品的流通和交换过程都是等价的,但这并不与多出剩余价值矛盾,因为这是一个不断实现价值增值和资本增值转化积累的过程。资本家是如何剥夺劳动者剩余价值的?资本的本质是生产资本的,但是只有在产生剩余价值的前提下它才能生产资本。按照剩余价值的产生形式可以划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表面上看这两种剩余价值的形式基本是一样,但是,资本家在剥夺这两种剩余价值的方式上却是大相径庭。绝对剩余价值在早期的工业生产中占绝对的优势,资本家剥夺这种剩余价值的主要方式就是延长工作时间,后来产生的“计时工作”模式,他们往往“想饿狼一般贪求剩余价值,不仅突破了工作日的道德极限,而且突破了工作日纯粹的身体极限”。长此以往,不仅对工人,就是对资本家自身也是不利的。对相对剩余价值的剥夺模式则采用的是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加强工作强度和工作量,衍生出来的剥夺方式就是“计件工作”模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卓别林喜剧片《摩登时代》,虽然是一部喜剧片却揭示了工业革命时期美国资本家贪婪的本性,为了加强劳动强度,资本家不断催促工人劳动,就是在吃饭时也发明了“自动餐具”,工人一边吃饭一边进行劳动,最后基本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和惯性动作,包括雇佣童工等等,通过这些方式资本家就可以最大限度榨取工人的相对剩余价值。当然,资本家要实现剩余价值的提升最主要的手段还是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只有资本家自己的商品价值高于社会平均商品价值才能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我认为只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改变,资本家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本质不会变。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这就必然导致生产资料往往集中于少数资本家的手中,必然有人为了生存要沦为工人(当然社会主义也有工人),而由于资本家的本性他们就会榨取一部分的剩余价值来积累自己的资本。为家了掩盖资本榨取剩余价值这一本质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他们不仅整天对工人宣传所谓“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本质”进行麻痹工人要求更好工作条件和待遇,而且用一种最好的方式来掩,那就是工资。在本质上来讲,工资实际上只是一种分配方式的问题,它是劳动的价值和价格衡量,它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价值而不是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工人在劳动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还是归资本家所有,只要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一本质的问题不改变,那么工人受剥削和压迫的本质就很难改变,虽然表面来看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普遍比我们国家的工人过得好,但是他们所得到的只是一些大资本家的施舍和同情,在资本家把自己的资本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为了安抚和稳定工人所做出的一些让步而已,而它的受剥削的本质是没有改变的也不会消亡的。我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政治经济学都有着不可言语的渊源。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迅速发展成为现在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上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国家迄今为止所取得的辉煌的成就,归功于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坚持和正确运用了《资本论》的核心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实现生产力发展和人本身发展实现了有机的统一,明确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而且我国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发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承和发展了《资本论》的经济原理和规律。不管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等理论,其实在我国的经济理论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充分尊重和发挥价值规律,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等一系列市场配置资源的论断和理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实践的论证,《资本论》中有的理论虽然存在不足,但是不可置疑的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财富是巨大的,而作为后辈的我们,唯有将这一巨大的财富继续传承下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之以修改,使其更受益于后人。
本文标题:资本论第九章读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38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