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件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入新课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秦朝呢?一一、秦的暴政1.徭役繁重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这么重的赋税使得“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新课探究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秦汉长城2.赋税沉重3.刑法残酷秦朝的刑法残酷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人们动不动就要受处罚,而且一人有罪,家族邻居都要受牵连,每年被处以各类刑法的人多达100多万。当时在秦国的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有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秦始皇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实行焚书坑儒,烧掉一切诸子百家的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以及医药、种植、占卜一类的书,并且将反对他这么做的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4.焚书坑儒下令将秦始皇的嫔妃全部陪葬;把修骊山陵墓的工匠全部活埋;诛杀兄弟,姊妹22人;杀蒙恬等大臣不计其数;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5、秦二世更加残暴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反抗面对秦朝如此残暴的统治,作为当时的老百姓,你会怎么做呢?二、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1.爆发: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事件:①直接原因:遇雨误期2.原因:公元前209年大泽乡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想一想: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二、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1.爆发: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事件:①直接原因:遇雨误期2.原因:公元前209年大泽乡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大泽乡陈陈陈陈(张楚)3.经过4.结果:起义军失败,陈胜、吴广被杀害。5.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性质)。②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首创精神:1.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2.建立了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3.第一次提出了斗争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破釜沉舟6.农民起义推翻秦朝①时间:公元前207年②地点:巨鹿③人物:项羽④战争特点:以少胜多咸阳咸阳咸阳咸阳公元前207年,刘邦进入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项羽刘邦三、楚汉之争找到与下列成语搭配的事件,并梳理出灭秦到汉立的过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入咸阳鸿门宴巨鹿之战垓下之围四面楚歌破釜沉舟约法三章事件成语巨鹿之战刘邦入咸阳鸿门宴垓(gāi)下之围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刘邦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刘邦项羽进驻咸阳,废除秦法,“约法三章”,得民心进入咸阳,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民心广纳人才,势力壮大刚愎自用,众叛亲离,实力削弱取得胜利,建立汉朝最终失败,乌江自刎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材料一:《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材料二: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项羽本纪》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战争目的代表阶级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战争性质帝位之争反抗秦的暴政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农民战争秦的暴政赋税沉重刑法残酷楚汉之争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秦二世更加残暴徭役繁重课堂小结秦末农民大起义1.《陈涉世家》载:“失期,法(秦律)皆斩”。由此可以推断秦末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是()A.战乱频仍B.焚书坑儒C.刑罚严酷D.赋税沉重2.秦始皇希望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传之万世,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农民大起义却最先撕裂了他的希望,该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黄巢起义D.项羽、刘邦起义3.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发生在()A.商纣和周武王之间B.夏桀和商汤之间C.项羽和刘邦之间D.秦二世和陈胜之间CAC小试牛刀
本文标题: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44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