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辅导员在大学生舆情疏导中的工作方法
浅析辅导员在大学生舆情疏导中的工作方法摘要:舆情疏导贯穿于社会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动员、引导等方式对群众的社会政治态度的疏导,有利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大局的稳定,有利于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也有利于加强管理者与群众之间的情感。在高校,对大学生的舆情疏导工作主要由辅导员队伍来承担。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疏导,不但能够排解大学生的思想疑惑,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够有效的帮助大学生群体对党和政府的政策的理解与支持,本文主要介绍了两种方法,即谈心教育法和主题活动教育法的实际操作。关键词:辅导员谈心教育法主题活动教育法舆情疏导是指“是指对人们存在的各种思想认识、观点态度和行为倾向方面的问题,从舆情研究的角度运用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理论,科学地有针对性地给予梳理分散、表达通畅和启发引导,使人们形成良好的社会心态和积极健康的社会政治态度,从而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满怀信心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的一个转化、改变的过程。”[1]其实,舆情疏导就是管理者主导的旨在使群众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更加趋向和谐。在高校,当大学生群体存在政治态度倾向性问题时,就要靠高校管理者来进行疏导,而这一角色,往往又贴近大学生生活的辅导员来担任。2005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到: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所以,辅导员在工作当中,应努力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疏导大学生的思维困惑、立场问题。例如辅导员运用谈心教育法和主题活动教育法。一、谈心教育法的运用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多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脑海中的相互碰撞很容易造成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要靠辅导员运用科学合理的谈心教育法加以疏导,特别是在面对个别学生出现思想问题时,辅导员所做的工作要分为几个步骤,首先,要做好谈心前的准备工作。在谈话之前,辅导员要充分收集和了解谈话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还好、生活状况以及基本的政治立场,观点看法等,制定谈话的主题和内容。其次,谈心步骤的实施。在谈话的过程当中,辅导员要充分表现出身份平等和遵守秘密的态度,要具有亲和力的与学生交谈,并且在交谈的过程中,广泛的收集和分析学生反馈的观点看法等,判断谈话对象是否存在思想问题或心理问题。最后,总结谈话教育法的实施效果和后续的计划。一次谈话教育法的结束不代表辅导员的疏导工作的结束,辅导员应从谈话中认真总结经验,确定下一次谈话教育的时间和主体,特别是对有思想问题或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应当采取跟踪谈话的形式,定期的为大学生做思想和心理疏导。在这里,需要对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区别。区别一:形成的内因不同。思想问题是由于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热点事件、政治制度所产生的价值判断的偏颇、极端的思维观点、不合理的生活态度等等,而心理问题是由于个体性格、生理特点所造成消沉的情绪、厌恶学习、恐惧等特点。区别二:影响的范围不同。思想问题所带来的不合理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具有感染力的,能够影响到周围的交际人群,而心理问题所造成的情绪消沉、怠工厌学往往只影响自身。所以,辅导员在面对大学生疏导工作时,要在谈话中区分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运用恰当的谈话内容和方式加以解决。二、主体活动教育法的运用另外一种方法是主题活动教育法。辅导员要将舆情疏导和主题教育活动法相结合。在主题活动教育法中,辅导员应当改变以往的只重灌输,而忽略大学生的参与,应当将主题教育法变为辅导员与大学生群体的互动交流。具体步骤如下:首先,确定主题的目标和内容。主题的确定应当积极与社会问题挂钩,探讨社会当中存在的热点话题,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困惑。当代的大学生接收社会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对于认知社会和被社会认同是有内在需求的,辅导员在确定主题时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供他们最需要解决的思维困惑,否则,辅导员的教育将会与社会相脱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次,主题活动的举行。辅导员应当将主题活动与社会热点事件紧密结合,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师哥师姐与大学生相互交流,传播正确的观念和具体的方法。例如,当前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那么主题的目标就是:解决大学生对就业的困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那么,主题的内容就是请学校的就业辅导老师或师哥师姐与大学生交谈,并且鼓励大学生上台发言,互动交流,帮助大学生制定就业计划书等等。最后,辅导员应总结活动内容,评估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效果。总之,通过辅导员运用科学合理的疏导方法,排解大学生的疑虑,增强大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是高校教育应当达到的教育效果。一味的灌输或“一锤子”式的教育方法,都无法从根本上达到对大学生舆情疏导的目的。参考文献:[1]陈月生.试论舆情疏导的理论内涵及其现实性[j].社科纵横,2007(9)[2]中国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http://[3]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实务[m].中国人大出版社,2010:299-330
本文标题:辅导员在大学生舆情疏导中的工作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452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