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2)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包括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人口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而且不同社会和不同社会子系统又有各自不同的形态和特征。(3)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作为复杂的大系统,它的诸系统之间及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呈现为复杂的矛盾关系。社会矛盾普遍存在,正是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4)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是社会展现为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5)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历史过程是通过社会主体活动实现的。研究社会必须关注人及其活动。(6)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社会是由人们的实践活动建构起来的,是人与人交往的产物。(7)世界历史研究方法。世界是一个整体,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研究近代以来的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创立了世界历史理论。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客观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坚持客观性原则要求我们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反对任何形式的主观主义。(2)主体性原则。坚持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充分承认人在社会活动和历史进步中的主体地位,善于揭示人类活动的主体性效益;坚持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对主体做具体分析;坚持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认识到权利和责任的统一性。(3)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把握社会有机体。(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坚持具体地看问题,反对抽象地看问题.(5)发展性原则。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每一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研究社会现象必须坚持发展的原则,再现社会现象的过程及其本质。我们既要重视对社会系统进行静态研究,又要重视对社会系统进行动态研究。三、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视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1)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社会科学研究者是在社会当中的人,相对于社会来说他们是研究的主体,但是社会科学研究者必然是社会的一部分,因此,自己又自然地变成了研究的客体。(2)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关涉性。无论是社会研究的主体还是社会研究的对象,它们都总是包含、渗透、负荷着人的价值因素,这表明:社会科学研究是具有价值关涉性的。(3)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解建构性。社会研究常常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建构某种社会对象的模型,总是在对已有社会现状把握的基础上建构研究者所希望的社会事物或社会状态。四、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了世界观和历史观的革命观变革,为社会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用人的实践活动解释历史的发展,从而达到对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为社会科学研究奠定了可靠地方法论基础。第一、实践活动决定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人的实践活动是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的第一个历史活动。第二、实践活动不仅改变了环境,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实践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第三、实践活动是思维和存在、主观与客观统一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确立,不仅科学地解决了人和环境的问题,同时也科学地解决了人的认识问题,解决了思维和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五、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1)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离开可问题便不可能有真正的科学。问题是时代矛盾的集中反映,问题中饱含了时代的呼唤,群众的呼声.2)深入实际生活是发现问题的实践基础。问题是研究的起点和着眼点,也是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生长点。深入实际生活,尤其是关注民生,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者发现问题的现实对象和研究问题的出发点。3)发现问题是提出问题的关键。问题是客观存在。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论从事什么社会科学研究,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4)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提出问题,进而需要分析研究问题。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于善于提出问题。6、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包括: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人口系统以及自然环境系统。1)生产力系统。生产力是人类在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会大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力量。。2)生产关系系统。生产实践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3)上层建筑系统。马克思把建筑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称为社会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作为一个系统,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个部分。4)人口系统。人口系统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人口因素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5)自然环境系统。指人类存在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生产关系作为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但人口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又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制约作用。7、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重要原则有哪些?这些方法论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1)整体性原则: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整体,系统整体功能具有非加和性,即“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2)结构性原则: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3)层次性原则:社会系统的不同层次既有共同的运动规律,又有各自不同的特殊运动规律。4)开放性原则:系统具有开放性,即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正是通过这种交换,系统才能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从而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演化。意义:1)认识到社会大系统是由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人口系统自然环境系统组成的复杂大系统。因而,相应的把全面发展的认识推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这样才能够不断解发展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坚持系统的结构性原则,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关键性作用。3)在深化改革和发展市场经济过程当中,要坚持层次性原则,根据经济系统不同层次上的不同规律和要求做到微观放开搞活,宏观管住管好。4)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性战略。8、利益分析方法1)追求物质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原始动因2)物质利益是上层建筑发展的最终动因3)物质利益是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的起点和归宿4)利益关系变迁是社会发展状况的标志因此要具体分析一定社会利益关系格局,并根据此格局决定我们的政策和策略。9、阶级分析方法第一,在分析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阶级关系格局。第二,在进行经济分析的同时注重政治、思想分析。第三,在进行阶级状况分析的同时要重视对阶级矛盾的动态考察。第四,在分析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国际阶级矛盾的分析。第五,根据阶级矛盾的整体状况决定对策和思路。第六,严格的区分带阶级和不带阶级成分社会矛盾与现象。第七,严格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不能用阶级斗争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矛盾。第八,阶级分析方法始终是我们用来观察社会主义敌对势力斗争的复杂政治现象的一把钥匙,主张阶级斗争熄灭论是错误的。10、如何理解社会历史过程是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1、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第一,实践的客观性决定社会的客观性;第二,人的选择受到现实的生产力状况的制约;第三,历史是自然的历史,人类活动的规律要服从自然的规律。第四,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统一;第五,历史是一个合力。虽然社会历史是在人的活动中生成的,但是在人没有自觉的历史意识之前,历史就在人们生产维持自己生命需要的物质资料的活动中客观形成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往往体现为人们追求自己目标的自觉选择,但其总的趋势又表现为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2、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1)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社会历史的价值主体。2)在人与历史的关系中,人是历史的目的,也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不是历史用来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3)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即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又以自己的实践活动创造了历史但人的选择不是主观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其一:选择以一定的客观条件为基础。每一代的人都是以生存于其间的自然条件、生产力水平、社会关系系统、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为既定前提来创造自己的历史。其二:主题选择是在多种因素形成的可能性空间中进行的,而可能性空间的形成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其三:任何特定主体的选择都要受到其他主体的制约;其四:主体选择受人的素质、能力等自身状况的影响;其五:主体选择从根本上来说是人民的选择。3、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社会历史过程即人的活动过程,社会历史规律即人的活动规律。人的活动不是纯粹的主观任意行为,而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社会发展是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即有客观必然性又具有主体能动性的历史过程11、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1、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它既有质的规定性,即人民群众是指一切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社会力量,也有量的规定性,即人民群众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人民群众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或英雄)。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者;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2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三点:物质、精神、变革3、当然,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也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一是经济条件:现实生产力是一种既定的力量,人们不能自由的选择;二是政治条件:在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下,人民群众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是不同的,他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创造作用的发挥也是不同的;三是精神条件以往社会的思想意识、文化成果作为人民头脑中的传统,是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的精神条件。十二、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1、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幸福,是我们进行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2、人民利益本身有着内在的矛盾性,即人民作为总体和构成人民的每个个体的矛盾、人民根本的长远的利益和局部的当前的利益之间的矛盾,并且这些矛盾是客观存在的。3、“以人为本”是人民利益标准的时代表达,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统一。以人为本的“人”,不是社会的某些人,而是社会的所有公民。以人为本的“本”,说明所有的公民是社会的根本和发展目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都是围绕人的发展展开的,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相信未来世界一定是“人类社会和社会化的人类”的存在方式。而凡是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因而也是社会评价所必须坚持的。13、马克思在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一,世界历史不是一个历史编撰学的概念,而是一个哲学历史观的概念。它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的普遍化、世界化发展的产物。第二,历史开始向世界历史转变是由地理大发现引起的国际贸易,尤其是由近代工业化和国际市场贸易引发的。第三,民族国家实质上是在世界历史形成的过程中才产生和确立的,是基于国际协约才确定了自己的边界和主权观念的。第四,世界历史是由资产阶级开辟的,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459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