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幼儿园体验式学习与发展课程使用说明
《幼儿园体验式学习与发展课程》使用说明一、课程理念《指南》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以《指南》精神为指导,《幼儿园体验式学习与发展课程》体现了“在亲历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的核心理念。1.在亲历中学习。关于儿童教育有这样一句名言:“听过就忘记了,看过就记住了,做过就理解了。”传统的学校教育中,以班级授课制为代表的集体教学活动往往重视儿童“听”教师讲,“看”教师演示,这是和抽象符号知识学习内容分不开的。而“做”代表着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这里的“做”不是指做教师布置的作业,而是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自去感知、探索、表现。橘子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洋葱头是什么气味?我们的鼻子有什么用?小乌龟是怎么爬行的?……本课程的内容倡导围绕具体的问题,运用具体的实物,通过幼儿的身体去感知和探索,去表现和创造。这种对亲身经历的强调意味着幼儿身体和感官在活动中的高度参与,从而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2.在生活中学习。对于幼小儿童而言,学会生活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同时,生活也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快乐和灵感的源泉。因此,本课程非常注重发掘生活的教育价值,将儿童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作为主题,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体验和探索。同时,也非常关注运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资源,去帮助儿童发展他们自己的观念和精神世界。将一日生活活动也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可能地引领教师去实现这些环节的教育价值。每个主题中,都有“日常活动”的环节,将主题内容有机地融入到一日生活的环节。例如“你好,水果宝宝”主题中,利用日常的吃水果环节来提升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散步中寻找并观察果树,来丰富他们关于水果的体验,从而使得生活和课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3.在游戏中学习。游戏既是儿童的一种活动,也是一种心理体验。本课程不仅纳入了儿童自主自发的游戏活动,而且对活动区等也进行了相应的设计。2首先,每个主题活动之下,专门设计了区域活动、规则游戏活动、角色游戏活动。它们并非三类活动,而是为了使用方便分别进行写作,意在将游戏和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希望教师能够结合起来运用。同时,也非常注重教学活动的游戏性质,无论是故事阅读、音乐活动,还是身体锻炼、科学探索,都倡导使用充满想象的、角色体验的游戏因素。课程对于游戏的重视,其次还体现在专门列出的“数学专题”,完全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予以呈现,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在游戏中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等。再者,课程还针对不同的年龄段,系统地设置了“游戏专题”,并按照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类别,为教师提供丰富、经典的活动设计以及开展策略。“在亲历中学习”强调学习者身心的整体参与,“在生活中学习”强调学习的情境性质,“在游戏中学习”则强调儿童独特的学习特点,这三者从不同的角度构建了体验式学习的内涵,也体现了现代的儿童发展观念。在这里,发展首先是整体的,不局限于认知功能或者心智技能的完善,而是与感官、动作、形象、思维等方面经验的获得具有密切的关系;发展也是以生活为目的的,在生活中发展,为了美好生活而发展;同时发展和游戏的享乐也是一体的,并不以牺牲童年的快乐来谋求发展。应该说,通过体验式学习而获得的发展才是有质量的发展。二、课程目标1.幼儿在具有引导性的环境之中,通过对多种教育活动的体验式参与,在身体健康、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创造性等方面获得整体而可持续的发展,并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整体发展状态和品质)2.幼儿在不同领域的教育内容支持下,通过多元的感知、体验、探究,初步形成对外部世界的经验与理解。(外部知识和经验)3.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以及平等、民主、亲密的交往中,形成对自我的积极体验,建构自己的意义世界,初步形成完整和谐的人格。(内在人格)三、课程内容框架本课程教师指导用书小中大班每学期各一册,共六册。每一册分为主题活动、数学、游戏三个内容板块。3(一)主题活动主题活动是本课程的内容主干。每学期各有6个主题,体现了内容的系统性、领域的融合性、文本的参考性、材料和资源的丰富性。1.内容的系统性——三个维度构建主题体系。以儿童为出发点,从自己到自然、社会,形成了以下三个内容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我自己”。“我”这一概念与体验密切相关,关于“我”的丰富与完善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诸如:“我长什么模样?”“我用嘴巴吃什么?”“我感觉到了什么?”“我用鼻子闻到了什么?”“我能用自己的身体做什么?”“我是从哪里来的?”“我喜欢什么?”这些问题都与“我自己”的体验有关,并形成了相应的主题活动。第二个维度是“我与自然”。大自然是幼儿生活的天地,也是幼儿探究的世界。幼儿在大自然中亲近花草,触摸泥土和沙石,品尝各种蔬菜、水果,认识各种飞禽走兽。本课程中有关大自然、动植物的主题内容并不是静止和孤立的,它们和幼儿这个“我”息息相关,是幼儿去发现、感受、体验和探索的大自然,是富有情感和生命的活的大自然。第三个维度是“我与社会”。幼儿是社会中的人,幼儿教育是幼儿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的过程,即社会化过程。重视幼儿的社会化使本课程的主题着眼于幼儿与社会交往过程中对社会的认识和参与。幼儿从踏入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独自面对社会的旅程。展现在幼儿面前的社会有由近及远的生活环境(家庭、幼儿园、社区、城市、农村、中国、外国),有各种各样的人群(各种职业的人群、各种肤色的人群、各种民族的人群、各个时代的人群等),还有各种生活习惯和节日习俗,它们都成为本课程的重要主题内容。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大自然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社会中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这三者构成了儿童要去体验和探索的世界,是他们将要和教师一起出发,去经历的气象万千的风景。课程从上述三个内容纬度出发构建了主题活动体系,同一类主题内容在不同年龄阶段都有所涉及,并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从直接到间接、从具体到抽象等顺序性。(详见下表)4以“我自己”这一层面为例,小班阶段着重于对“我”身体的初步感知,并针对小班幼儿感兴趣的食物进一步在“吃”方面深入探究;中班阶段在小班的基础上延伸到“感官”,运用感官体验探究周围环境,既而以“我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在长、本领在长,伴随丰富的情绪、情感,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大班阶段“我自己”的探究已经上升到较高的概念水平,主题“成长你我他”关注的是我从哪里来、我喜欢、我的希望以及我的心情等,尝试调控情绪,悦纳自己,尊重他人。2.领域的融合性——三个方面体现领域均衡发展。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五大领域的幼儿园教育内容范畴的划分是相对的,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整合处理,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本课程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了领域的融合性,实现各领域的均衡发展。(1)主题内容的生态化:本课程的内容编排竭力避免领域课程在早期阶段的经验分割化,而是把幼儿当做一个整体,把课程的视角聚焦于幼儿的活动方式。当我们把幼儿的所感、所做、所思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主题的形式展开一系列体验活动时,幼儿通过体验所获得的经验也是一个整体,由此各领域要素整体地融合于幼儿的经验中。如:中班上学期主题《感官总动员》,以“感官大家族”、“感官大揭秘”和“感官大聚会”三个板块逐层展开。“感官大家族”主要围绕视觉、听觉、味觉、触觉进行一系列的体验、探究。主题从视觉出发,让孩子在绘本阅读、运动体验中体会眼睛的有用;在了解不同动物耳朵的功能、闭眼听音的游戏中发展幼儿听觉;借助故事、绘画、品尝食物等内容让幼儿了解嘴巴的功能,感受味觉的作用;最后在“我喜欢抱抱”的文学作品中体验皮肤的触觉。“感官大揭秘”围绕并聚焦嗅觉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拓展。以“气5味”为线索,让幼儿用鼻子识别各种气味,了解鼻子的作用和嗅觉对于动物生存的特殊意义;通过故事激发幼儿喜爱吃一些有特殊气味但对健康有益的蔬菜,并喜欢欣赏与气味相关的音乐歌曲;以幽默的儿童诗引发幼儿对打喷嚏现象的探究。“感官大聚会”统合各种感知觉,以科学绘本、故事表演和夸张手法的艺术表现活动为载体,在一系列真实的、生动的、情境化、游戏化的活动中,逐渐丰富幼儿的视、听、嗅、味、触摸等感知觉。整个主题以感官的科学探究为线索,健康认知、运动体验、绘本阅读、文学想象、语言交流、艺术表达等各领域要素以适当的比例融合,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程度地与幼儿相互作用。(2)教学设计的整合性:主题中每一个具体活动不直接以领域知识为线索,而首先以幼儿围绕这一课题可能发生的体验活动为线索来设计,同时,也兼顾每一个具体活动主要涉及的领域相关知识、技能,以使幼儿在每个具体活动中不是只停留在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层面上,而可以获得必要的提升,使幼儿的体验具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每一个具体活动都不再是简单地对应于某一学科或领域内容,各领域的知识在不同层面通过幼儿的体验活动整合起来,避免了学科“拼盘”的现象,而呈现出跨学科、跨领域的有机融合状态。如:中班上学期主题《秋叶飘飘》中的活动“美丽的叶脉”,活动目标是“喜欢观察叶脉,尝试用线条画出不同的叶脉,感受和表现线条美;能与同伴合作创作“树叶舞会”,并结合剪贴丰富画面。”通过目标分析,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集艺术、科学、社会领域为一体的活动。运用线描画的方法进行艺术表现是此活动的主体目标,从中自然渗透科学探究和社会交往——感受是表现的基础,通过探究可让幼儿感知到叶脉有粗细、叶脉互相连接并到达叶片的边缘、叶脉有不同花纹等特征,这些经验将有助于幼儿描画出美丽的叶脉;通过同伴合作创作,幼儿进一步体验到线条与色彩组合、对比带来的美感,同时也可以初步体验到合作创作的乐趣。(3)游戏生活的渗透性:每个主题活动之下,区域活动、日常活动、规则游戏等活动也尽可能体现各领域要素。如:区域活动设计了语言区、美工区、益智区、数学区等区域的相关内容与材料,规则游戏涉及体育游戏、音乐游戏、语言游戏等游戏,日常活动涉及科学观察记录、混龄活动、健康行为的认知与习惯养成等。3.文本的参考性——文本结构给予教师具体借鉴。每个主题围绕设计意图、主题说明、主题目标、环境创设、区角活动、日常活动、规则游戏、家园互动、主题展开思路一览表、教学设计十个部分展开,为教师和幼儿的6主题活动提供了具体可感的操作依据。(1)设计意图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说明主题的来源以及主题价值判断;主题说明先整体阐述主题的展开层次,然后分别阐述每一层次的发展脉络、主要目标与内容,最后总结性阐述主题的实施要点;主题目标从幼儿的角度提出发展性目标。这三部分文本内容是主题的说明性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整体把握主题的走向。(2)环境创设分为“主题墙”和“展示区”,“主题墙”对每个主题可创设的主题墙板块、每个板块可呈现的内容提出建议;“展示区”主要围绕幼儿作品对展示栏、展示台、墙面、挂饰等展示平台的创设提出建议。图文结合的方式给教师直观的感受,打造主题环境时可供教师借鉴。(3)区角活动围绕主题目标列举了语言区、美工区、益智区、数学区的经典内容、材料、可能引发的活动、指导建议,教师在创设班级个别化学习区域时可参考借鉴。(4)日常活动主要有利用散步、郊游、餐前、生活活动、自由活动等时间进行的日常观察、松散游戏、调查记录等活动;每个主题还设计了一个混龄活动。这部分的设计使生活与课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在进行半日活动备课时可参考融入。(5)规则游戏中列举了一些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的玩法与与指导建议,教师在制订主题周计划时可参考这些集体游戏,积累整合实施素材。(6)家园互动包括与主题相关的家长配合事项的说明性文字,也呈现了以家长为阅读对象的一封“宝贝成长建议信”。信中简述了主题活动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主题的进程、家长的配合事项。个别主题还附有家园共育的调查记录表。这部分内容教师在落实家长工作时可参考。(7)主题展开思路一览表中的主题展开思路说明整个主题分几个层次进行,用以确定具体活动的设计思路,体现具体活动发展的层次、节奏、方向,并在每一层次后罗列了相关的教学活动名称与主要目标,每个教学活动的侧重领域与涉及领域,以及有哪些配套材料
本文标题:幼儿园体验式学习与发展课程使用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494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