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语言哲学》课作业关于对比语言学的起源、代表人物及一般理论与方法姓名:朝鲁门学号:20104004017专业:外国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对比语言学语是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他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用语其它有关领域。(1)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2)对比语言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3)对比语言学是共时的研究。(4)对比语言学虽然同时研究和描述语言之间的异同,但侧重点是语言之间的不同之处。2对比语言学的起源语言之间的比较源远流长。自有语言研究以来,便有语言之间的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比较与语言研究,可以说是同时开始的,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而对比语言学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在西方则可以说有两个源头,一个在欧洲,一个在美国。2.1欧洲对比语言学的起源欧洲传统的对比语言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对比型共时语言分析,代表了当时语言学研究的兴趣逐步从历时转向共时这一时代潮流的一股分支。这一传统的对比语言学在二十年代末由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继承下来,一直延续到六十年代。2.2美国对比语言语的起源美国传统的对比语言学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可以说是由当时外语教学的需要、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外语教学理论的影响和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这三股历史潮流汇合而成的。教学效果最好的教材是以对所学语言进行科学的描述为基础,并将其与对学生的母语所做的同样描述进行仔细比较后所编程的那些教材。3对比语言学的代表人物及理论体系3.1叶斯帕森叶斯帕森(OttoJespersen1860-1943)被认为对英语语言最具权威的丹麦著名语言学家。他的《语法哲学》奠定了他作为理论语言学家的地位。他提倡语言的对比应该扩大研究范围,比较可以在同族语系中的语言中进行,也可以在不同语系或距离甚远的两种或多种语言中进行。从这点出发,叶氏的“一种新的比较语法”可以被认为就是所谓的“对比语言学”。他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强调语言比较研究中本民族的“语感”。3.2沃尔夫“对比语言学”这一名称是美国人类学语言学家沃尔夫(BenjaminleeWhorf,1897-1941)首先提出来的,沃尔夫在发表于1941年的《语言与逻辑》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对比语言学”的名称。沃尔夫在语言学史上之出名,主要不是因为他提出了对比语言学的名称,而是因为以他名字命名的“沃尔夫假说”(或加上他老师名字的“沃尔夫—萨丕尔假说”)。这一假说包括语言相对论和语言决定论两个内容。沃尔夫假说是沃尔夫提出对比语言学的根本出发点。后人从沃尔夫假说出发,得出了三个结论。第一,既然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要了解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必须研究和比较各种各样的语言,特别是差别很大的语言。第二,由于以上认识,他对当时以印欧语为中心的比较语言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元语言观特别担忧:这些语言是同属印欧语系的同源语,其基本轮廓大致相同,从历史角度看是从很久以前的同一个言语共同体传承而来;这些同源语长期以来分担了形成一种共同文化的任务;这种共同文化中较为理性的许多成分,源于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语言背景。所以,这组语言是语言相对论原则中的一个特例。一元语言世界会对人类思维能力的进化造成极大损害。第三,因此在对比研究中,必须寻找与母语非常不同的语言来进行。3.3罗伯特﹒拉多罗伯特﹒拉多博士(Dr.RobertLado1915-)是现代美国语言学家。1957年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contrastiveanalysishypothesis)。拉多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而形成习惯。但与第一语言习得不同的是:第二语言和第一语言不同时,学习者会借助第一语言的一些规则,这会产生负迁移作用,也叫做干扰。而且他认为两种语言最不同的地方,学生最难掌握,相同的、类似的地方则比较容易掌握。因此他主张对第一语言和目的语进行语音、语法等方面的共时的对比,从而确定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预测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错误。4对比语言学的分类4.1理论对比语言学理论对比语言学的任务是探索对比研究的合理模式和理论框架,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描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之间的异同,从而确定语言之间的等同、相仿和对应等概念。由一般理论对比语言学和具体理论对比语言学两部分组成。4.1.1一般理论对比:对比语言学理论对比语言学言学应用对比语言学一般理论对比语言学具体理论对比语言学一般应用对比语言学具体应用对比语言学一般理论对比语言学的目的是研究对比语言学的性质和任务,解决对比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问题。这其中包括要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就要确定这两种语言哪些成分是可比的,应该怎样比,对比的基础又是什么。4.1.2具体理论对比:具体理论对比语言学的目的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尽可能详尽的深入比较,探索不同语言的内在特征。例如:蒙日接续词4.2应用对比语言学应用对比语言学的目的是将理论对比语言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翻译、双语词典编纂等一些与所对比语言相关的活动中去,进行为应用服务的对比分析,并探讨应用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问题。包括一般应用对比语言学和具体应用对比语言学。具体应用对比语言学目的:运用对比语言学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吸收具体理论对比研究的成果,采用较为通俗易懂的形式,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与某一具体的应用目的有关的对比描述,以便能较为容易地运用到这一应用领域中去。5对比语言学的一般理论与方法与语言学其它分支一样,对比语言学也有其本身的一些一般理论与方法问题。概括来说,这些一般理论与方法所要解决的是如下三个问题(1)语言之间能否比?(2)比什么?(3)怎样比?要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们必须分析语言之间的可比性。要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必须探讨对比描述的一般内容。要回答第三个问题,我们必须解决对比描述的共同基础、语言材料、理论框架以及具体对比研究的一般程序等方面的问题。5.1语言的可比性任何科学的对比都是建立在某一共同基础上的对比,没有共同基础的对比是没有意义的。例如: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我们把人与石头来进行对比,那么至少可以说可比性很小,意义也不大。我们大概只能说人与石头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式,一种是有生命体,一种是无生命体。如果我们将人与树进行对比,那么可比性就大了一些,因为两者同是生物体,具有与无生物相区别的一些共同特征。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找出区分动物与植物的一些区别性特征来。如果我们再将人与类人猿进行对比,那么可比性就又大了一些,因为人与类人猿不仅都是动物,而且同属高等的灵长目。我们可以进行生理学、解剖学、行为学等一系列有意义的科学对比。5.2对比描述的基础与内容对比基础大致可以分为语外对比基础与语内对比基础两大类。所谓语外是指与语言发生联系的一些外部因素,如语言的物质实体、语言环境和交际情景等。而语内则是指与语言本身的内部组织结构有关的一些因素。语言的内部组织机制可以从形式与功能这两个角度来加以描述,从而语内对比基础可以基于形式,也可以基于功能。因此对比基础的类型可以用下图来表示。对比基础类型5.2.1物质实体语言的物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语音实体,一种是文字实体。语言的交际功能便是以语言的这两种物质形式作为媒介而得以实现的。语音实体可以从生理、物理和心理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文字实体是语言的书面形式所采用的外部建筑材料,其中包括书写符号、书写规则、标点符号等。语外外语内物质实体语言环境实际交际形式功能语言系统语言结构语言规则语言功能篇章功能功能负荷量5.2.2语言环境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依赖于社会而存在的。语言由于使用者所组成的社会群体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的语言变体,其中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因此,语言的外部社会环境可以作为对比社会语言学的对比基础。5.2.3交际情景交际情景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的特定情景。一句话的具体情景意义究竟是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具体的交际情景所决定的。5.2.4语言系统就语言的内部结构来说,任何语言都是由语音、词汇、语法三大部分组成。两种语言在语言系统上存在着对应性。例如,汉语辅音音位系统的特点之一是由系统的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p/与/p‘/,/t/与/t‘/,/k/与/k‘/等成对对立的音位;而英语辅音音位系统中没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其特点是由系统的清浊对立,因而英语中有/p/与/b/,/t/与/d/,/k/与/g/等成对对立的音位。5.2.5语言结构以语言结构为对比基础的语言对比是将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形式作为对比的共同出发点,对比这种结构形式在两种语言中的运用情况。例如,汉语的双声词:“慷慨”、“坎坷”英语的双声词:tiptop汉语的叠韵词:“徘徊”、“贪婪”英语的叠韵词:hobnob(亲切交谈)5.2.6语言规则语言结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语法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揭示这种规律性。比如,在英语特殊疑问句的生成过程中,所涉及的两条重要规则是(1)助动词与主语换位,(2)疑问词提前。而汉语特殊引文句的生成过程却并不包括这两条规则。例如:约翰看见了什么?WhatdidJohnsee?5.2.7语法功能每种语言都有一套自己所特有的语法范畴,而一个语法范畴中所表达的功能内容又自成系统。不过,不同的语言也往往具有某些性质相似的语法范畴,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些语法范畴作为对比基础。5.2.8篇章功能篇章功能是指一些语言手段在组句成篇中的功能。语言内部组句成篇的手段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句子内部的组织手段,一类是句子之间的组织手段。例如:语序5.2.9功能负荷量指某种语言单位在一个语言的组织中承担的功能量,特别是用来比较某个语言内部各种音位对立的可用量。例如,汉语中的“这”与英语中的this在两种语言中都主要用作近指词。根据不完全统计,在W.S.Maugham的小说CakesandAle的第五章中,this共出现过六次,而在这一章的汉语译文中,“这”共使用了五十七次。这说明“这”在汉语中的功能负荷量大大超过this在英语中的功能负荷量。5.3对比语言材料的选择5.3.1实例语料从语言实际使用中搜集来的,包括实地录制的口语实例素材和出版的书面实例素材。5.3.2内省语料通过诱导本族语使用者通过自我内省的来的语料。哪些语言形式在某个本族语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能接受的,可以接受的语言形式表达的意义又是什么。5.4对比研究的一般程序5.4.1确定范围。(1)对比的语言层面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在语音、词汇、语法、篇章、话语等语言层面上选择一个层面来进行对比。(2)对比的语言单位(或现象)一项具体的对比不可能是包罗万象的,对比描述的范围不能过大。(3)对比的语言学内容5.4.2文献搜集与研究目的是了解和掌握这部分文献可以使我们避免重复做别人做过的对比研究。更重要的时,研究这部分文献可以使我们自己的对比研究具有一定的新意和深度,音位任何研究都应该直接或间接地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5.4.3确定理论框架指某一种语言分析研究的理论或模式为基础的对比描述。5.4.4搜集语言材料许多语言学家对语言此案料的代表性非常重视,例如,王力先生在开始编写《中国现代语法》的时候,几乎全部以《红楼梦》作为研究举例的语言材料,这样做可以避免取材混杂(包括年代,方言)的弊病。为了保证对比语言材料的代表性,我们必须注意语言的语体、体裁、年代、文体风格等几个方面的问题。5.4.5分析对比(1)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在已有的文献中,对所要对比的两种语言的分析是不平衡的。(2)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由于某一现有的分析框架往往是建立在分析某一种语言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在用这个框架来分析对比两种语言时,可能需要作某些我们在用这个框架来分析对比两种语言时,可能需要作某些修正和补充。6对比语言学在中国中国的语言对比研究是在西方语言学理论和语法学著作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最早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马建忠编著的《马氏文通》。6.1马建忠——《马氏文通》马建忠(1844-1900),字眉叔。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太平军进军江南时,随家徙居上海。第二次鸦
本文标题:对比语言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03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