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甘孜州十八个县县名的由来
甘孜州十八个县县名的由来1.康定康定古称打箭炉,蜀汉时诸葛亮南征孟获,遣将郭达在彼处(今康定)造箭得名.其实打箭炉,是藏语‘打折诸”的译音。‘打”指大地山流来的的打曲河(雅拉河)折为折多山流来的折多河。诸,是雅拉河,折多河两水汇合之处。2.泸定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四川巡抚奏准在大渡河的安乐(藏语称阿垄)修建铁索桥,桥成后康熙帝赐名为“泸定桥”,“泸”之河(修桥奏折误称为泸河),“定”表示平定“西炉”之乱后泸河一带安定。置县时便以桥取县名。3.丹巴置县时,取丹东、巴底、巴旺三土司音译汉文首字为县名,故名丹巴。4.九龙“九龙”称谓,系设置九龙设治局时,所划辖地包括:菩萨龙、三安龙、麦地龙、墨地龙、三盖龙、八阿龙、迷窝龙、洪坝龙、湾坝龙等9个村寨,均含“龙”字音而得名。5雅江东雅江,藏语名“亚曲喀”,即“河口”之意。因系雅砻江重要渡口之一,清军曾设汛守备,置县时也曾以河口命名,后更名雅江,是其县治所处位置在雅砻江边而得名。6.道孚道孚昔称“道坞”,藏语译意为“马驹”,县名依地形而定,县城地形如马,故名。民国2年(1913)改名道孚。7.新龙藏语名“梁茹”,意为森林间的谷。昔称“瞻对”,意为铁打成疙瘩。县城驻地,藏语称“珠母宗”,意为雌龙,因城后夏热山形如卧龙;1950年解放,藏语改称县城为“主沙宗”,“沙”意为新,寓为旧龙换新,故名。1951年废原县名“瞻化”,更名为新龙,寓“龙获新生”。8.巴塘最早见于清康五十八年(1719)《清实录》,系藏语译音,意为“绵羊声坝”,含吉祥之意。巴塘县驻地,原系四山生命,绿野中开的一片草地,放牧牛羊,到处一片“咩咩”叫声,藏语“咩”即为“巴”音,因而以声音定地名,取名“巴塘”。9.理塘藏语称“勒通”,“勒”意为青铜,“通”意为草坝、地势平坦,全意为平坦如铜镜似的草坝,以境内有广袤无垠的草坝得名。理塘,藏语译写语音,历史上曾汉译为:李唐、里塘等。10.白玉玉,系藏语的译音,白——吉祥盛德,玉——地域或地方。相传该地是如来佛和观世音菩萨传授无上密咒大法之圣地;其四周地形组成吉祥的图案,系吉祥盛德之处所,故以“吉祥盛德之地”为其命名“白玉”。11.乡城藏语译意为“手中佛珠”!因为在乡城硕曲.玛依.定曲三条河流由北向南众贯全境.宛如一串串佛珠!乡城由此得名!12.石渠藏语名“扎溪卡瓦”,意即雅砻江源头。石渠系藏语“色须”译音,以境内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60)的黄教寺庙“色须贡巴”而得名。13.稻城古名“稻坝”。藏语意为山谷沟口开阔之地。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11年),正式核准置“稻成县”,隶康定府。《西康图经》记载:“光绪三十三年,因在此地试行种稻,故改名稻成县,预祝其成功之意”。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西康省成立,改名“稻城县”。14.德格元初,萨迦派第一代祖师、第一代萨迦法王八思巴,途经德格,将德格第二十九代四郎仁钦,选定为“色班”(法王膳食堪布),称其具有“四部十善”的品质和福份,赐名“四德十格之大夫”,从此,四郎仁钦即以“德格”作为家族名,地名随家族名称为德格,亦为县名。(四部指法、财、欲、解脱。十善指近牧、远牧善草、建房、耕种善土、饮用、灌溉善水、砌墙、制磨善石、造屋、作薪善木)。15.色达藏语意为“金马”,因历史上曾在色塘境出土一马形金块得名。16.炉霍昔称“霍尔章谷″,藏语“霍尔″意指蒙古人,“章谷″意为山岩石上。因霍尔章谷土司的官寨处于山岩上,系蒙古族后裔,故称“霍尔章谷″。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置屯时取名“炉霍″,因炉(打箭炉)至霍尔为入藏要道,故名。17.得荣“得荣”旧称“得隆”,原为巴塘土司辖地。藏语意为“峡谷地带农区”。18.甘孜藏语为“洁白美丽”。据传清康熙元年(1662),五世达赖派弟子霍。曲吉。昂翁彭错到霍尔地区建十三座黄教寺庙,其第一座寺庙――甘孜寺就建在有白色石头的地基上,故名。
本文标题:甘孜州十八个县县名的由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12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