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案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数:36学时任课教师:徐本栋2017年8月填写说明一、教案是教师为进行课堂教学而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教案既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呈现,上课的依据,也是教师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和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教师授课应持有相应课程的教案,以备教学检查、评估和归档使用。二、教案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计划,在授课前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认真备课,原则上授一次课(2-3节)应完成一次教案。三、相关内容填写说明。1.课程性质: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在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学科平台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类型中选择进行填写。2.课程简介:简要说明本课程的性质定位、设计理念、内容结构、课程特色等。3.目录:填写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章节名称。4.教学题目:填写具体授课章节的题目。5.学时数:填写授课内容需要的课时节数。6.教学目标:指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或基本要求。7.教学重点难点:指学生通过学习必须掌握的内容以及学习中难于理解的内容。8.教学方法:填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有效方式和手段。9.教学内容:为教案的核心部分,包括对学习内容的阐述、分析及要点归纳,互动环节、以及需要布置的课内或课外练习、阅读的书籍等。其中互动环节主要指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开展的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现场模拟、合作探究等学习模式。10.教学反思:指课后对教学进行的分析总结。可在整章、或整个单元、或整个专题结束后进行填写。四、教案原则上应保持稳定性和周期性,若学科、课程发展以及授课对象变化较大时可进行相应的增减和完善。1课程介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因此,教育心理学具有双重任务,它既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又会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首先,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其次,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在当代社会中,“艺术教育”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狭义的讲,“艺术教育”可理解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正是如此,戏剧学院培养出编剧、导演和演员,音乐学院培养出作曲家、歌唱演员和器乐演奏员等。广义的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专业艺术工作者。艺术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综合艺术特长的人才,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学校与机构输送从事儿童综合艺术教育的教师和社会工作者。2目录第一章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第二章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派学习理论第四节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三章第三章知识的学习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第二节传统观点的知识学习第三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第四节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第四章第四章学习策略的学习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第二节学习的认知策略第三节学习的监控策略第四节学习策略的学习与指导第五章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第一节智力的发展与培养第二节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第六章第六章动作技能的学习第一节动作技能概述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形成第三节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第七章第七章学习的迁移3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第二节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及其研究第三节学习迁移的当代理论第四节促进学习迁移的条件与教学第八章第八章品德的形成第一节品德及其结构第二节关于品德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教育启示第三节情感取向的品德研究及其教育启示第四节关于品德的社会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启示第五节品德的形成与培养第九章第九章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第十章第十章影响学习的认知与人格因素第一节认知发展与学习第二节智力差异与学习第三节学习风格与学习第四节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第十一章第十一章教学设计第一节教学目标设计第二节教学方法与策略设计第三节教学评价设计第十二章第十二章课堂管理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第二节课堂中的人际关系第三节课堂环境管理第四节课堂纪律管理第十三章第十三章教师心理第一节教师的职业角色心理第二节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4第三节教师的职业成长心理第四节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教案内容教学题目:(章.节)第一章绪论学时数2基本信息(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结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价值,教育心理学的简要发展历程和一般趋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般程序和主要方法教学方式及教学辅助手段:教师讲授结合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学习内容、互动环节、作业或阅读要求等):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1.主要研究学校教育过程的心理现象与规律;2.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3.也研究影响学习的因素和师生间的互动关系。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学习的本质、学习的过程、影响学习的因素、教学与管理。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1.与教育学的关系: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不同,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2.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教育心理学补充和丰富普通心理学的内容。3.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关系:相互交叉、相互依赖。儿童心理学也研究教育对发展的影响,教育心理学也要利用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一.教育心理学的性质5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二.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教育心理学的所有研究围绕两个问题:学的基本规律、教的基本规律。1.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2.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以1913—1914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三卷本(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个性差异及其原因》)的出版为标志。二.教育心理学的创建1877年,俄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日本小原又一著)。四.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向20世纪60至70年代,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时期。发展趋向:1.内容趋于集中,学科体系基本完成;2.各学派的分歧日趋缩小;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2.基本原则: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1)相关研究:最常用的是测验法。(2)因果研究: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包括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来实现。2.描述研究方法:(1)观察法: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2)调查法:常用的有问卷法、访谈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等。6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1.多种方法研究;2.多变量设计;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教学反思: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主要研究学校教育过程的心理现象与规律,也研究影响学习的因素和师生间的互动关系。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教育心理学补充和丰富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儿童心理学也研究教育对发展的影响,教育心理学也要利用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教学题目:(章.节)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学时数4基本信息(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桑代克对学习的实质的看法以及他总结的三条主要学习规律2.比较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区别3.了解发现学习、接受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4.区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传统教学观在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等方面的差异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的涵义与学习结果分类72.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及其应用3.认知发现理论与认知同化理论的比较及其应用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现实意义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应用价值教学方式及教学辅助手段:教师讲授结合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学习内容、互动环节、作业或阅读要求等):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一.什么是学习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二.学习的类别1.按学习结果分:包括言语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态度的学习。2.按学习活动的性质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我国学者常将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策略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的学习。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原则:准备律、练习律(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得以增强)、效果律(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与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经典性条件作用: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结合,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作出反应。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奠基者和捍卫者。他认为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系联结的过程。学习律包括消退律、泛化律、分化律。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1.操作性条件作用:任何反应如果紧随强化刺激,该反应就具有重复出现的趋向;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频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当行为发生后不给予任何强化,则可能消退,为了维持行为,应当逐渐减少强化的频次或者使强化变得不可预测。将所习得的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一个8情境中,称为泛化。知觉到先前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作出不同的反应,称为分化。2.强化: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物。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强化还可以分为一级强化(满足个体的基本生理需要)和二级强化(任何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结合,自身获得强化效力,包括社会强化、信物和活动)。选择强化遵循普雷马克原则(祖母法则):首先做我要你做的事情,然后才能做你想做的事情。强化程序:强化出现的时机和频率,有连续强化和断续强化之分,断续强化又可分为间隔程序和比率程序。为鼓励行为的持续性,变化的强化程序最为合适。凡是能减弱行为或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I型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II型惩罚: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3.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运用:(1)行为塑造: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通过小步强化达成最终目标。(2)程序教学: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内在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逐渐加深,学生按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项知识,及时予以反馈和强化,最终掌握所学知识,实现教学目的。斯金纳最先设计的是直线式程序,后来格罗德发展了分支式程序。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社会认知理论:(1)三元交互作用论:认为个体、环境、行为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2)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参与性学习是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是做中学,是直接经验的学习;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是人类大部分的学习方式。2.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班杜拉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3.观察学习的教学应用:在观察学习中,观察
本文标题:教育心理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78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