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郑振铎《猫》初一语文课件
猫郑振铎郑振铎•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学习目标(1分钟)•1.培养通过默读进行重点勾画信息能力。•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及“我”的情感变化•3.学习对比的表现并结合文章进行理解。第一课时自学指导一(18分钟)•1.掌握文章生字词、理解课文词语•2.默读课文,查找信息,填写以下表格(P96),并思考文章分为几段?•分三大组查找相关信息自学检测一•1.掌握文章生字词、理解课文词语。◆生难字郑振铎()污涩()红绫()乞丐()诅骂()屋脊()懒惰()怅然()蜷伏()虐待()郁闷()惩戒()妄下断语()怂恿()duósèlínɡɡàizǔjǐduòchànɡquánnüèyùchénɡwànɡsǒnɡyǒnɡ◆词语集注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安详:从容不迫;稳重。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也说悬心吊胆。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蜷伏:弯着身体卧着。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跑。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妄下断语:随便地下结论。自学检测一(5分钟)•2.默读课文,查找信息,填写以下表格(P96),并思考文章分为几段?明确:课文写了几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几段。分三大组查找相关信息三第一段(1-2):写第一只猫的故事。第二段(3-14):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第三段(15-34):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来历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对我的影响第一次:花白猫(1—2)从隔壁要来的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很活泼招人喜爱病死一缕酸辛第一段(1-2):写第一只猫的故事。来历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对我的影响第二次:小黄猫(3—14)从舅舅家要来的浑身黄色活泼、会爬树、捉鼠全家人都喜爱它被一个过路人捉去了怅然愤恨诅咒路人第二段(3-14):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来历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对我的影响第三次:丑猫(15—34)遭人遗弃,拾来的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忧郁懒惰若有若无,大家不喜欢,不大注意它。被冤枉、误打、流浪而死更难过得多。永不养猫。第三段(15-34):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1.作者最重要的是表现第三只猫,写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点拨:从表现手法思考)自学指导二(1分钟)我们学过的表现手法:1、动静结合、想象、正侧面描写——《春》2、对比、借景抒情——《济南的冬天》3、直抒胸臆——《雨的四季》4、以小见大——《散步》5、欲扬先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点拨(3分钟)对比:把对立的意思或者事物,或把事物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比较,突出被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使读者感受更加强烈,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答题格式:通过……与……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某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人物)对……的(情感)/暗示了……。自学检测二(三分钟)1.作者最重要的是表现第三只猫,写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的主要作用是什么?通过写第一只猫活泼可爱,第二只猫更活泼、更讨人喜爱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第三只猫的不活泼和不讨人喜爱的特点,暗示了第三只猫的悲惨命运。1.2.学习目标(1分钟)•1.学习伏笔的定义并结合文章进行理解。•2.感知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及其中人生哲理。(文章主旨/启示/道理)第二课时自学指导一(1分钟)•1.对于三只猫的结局,作者分别埋下什么伏笔?教师点拨(5分钟)伏笔: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指在文章前文为后文所做的提示或暗示。即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找找暗示三只猫结局的伏笔——第一只猫结局:病死暗示:不知怎的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第二只猫结局:丢失暗示: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总看见它在铁门外边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第三只猫被冤枉暗示: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思考:伏笔和做铺垫有什么区别?教师点拨(8分钟)1、定义上:伏笔: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指在文章前文为后文所做的提示或暗示。即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某种提示或暗示。铺垫:对行将来临的事物的衬托。也称铺叙衬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引出重要的情节思考:伏笔和做铺垫有什么区别?教师点拨(8分钟)2.从目的和作用上看:伏笔是预先作提示或暗示下文。主要是谋篇布局即结构上的技巧,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铺垫是衬托。主要是对主要内容起烘托作用,比如推动情节,为下文做铺垫,突出人物等等。思考:伏笔和做铺垫有什么区别?教师点拨(8分钟)3.从形态上看:伏笔通常比较隐蔽,言语不多,点到为止,(否则就失去了“伏”的意义)有隐含性,不注意看不出来,所以,伏笔一般是“细节”;因而,伏笔是“隐性”的。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铺垫浓墨重彩,语句较多,惟恐读者不见,它没有隐含性,一看就知道是为了下文的铺垫。因此,铺垫可以说是“显性”的。思考:伏笔和做铺垫有什么区别?教师点拨(8分钟)4.从位置上看:铺垫一般在文章开头,伏笔常见于文章中间。伏笔与下文承的“点”有一段距离,甚至是文首与文尾;而铺垫一般是紧接着,如前面写环境景物他人,接着就写主要人物。思考:伏笔和做铺垫有什么区别?教师点拨(8分钟)判断一篇文章是否运用了铺垫手法,首先要弄清文章的主旨,再根据主旨判断文中哪些是主要材料,哪些是次要材料,用在前面的次要材料往往是铺垫,比如那些交代缘由、描写环境、陪衬烘托、铺陈渲染的文字。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及生怕有一颗发不了芽的心理,为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放往坑里放”,“仔细盖上泥土”相照应,为橡树长大成林做铺垫。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P76第4段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并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交代自己身体状况不佳,为下文“我”的遇险后的恐惧无助埋下伏笔。“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中的“好像”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好像”表示猜测,因而判定这只猫吃了鸟,突出了“我”主观臆断(妄下断语),营造了紧张的气氛,为下文“我”的暴打猫及之后忏悔做铺垫。自学指导三(1分钟)•思考: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但它亡失之后,却让“我”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学生自学,教师巡视(4分钟)难过得多是因为猫的死亡,是“我”的冤枉,妄下断语导致的。自学检测三(5分钟)哪些是“妄下断语”的句子?1、“一定是猫,一定是猫!”2、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可怜的鸟的腿了。自学检测三(5分钟)哪些是“妄下断语”的句子?3、“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4、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5、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思考:在知道事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品读)30、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31、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心理描写自学检测三(5分钟)32、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33、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34、自此,我家永不养猫。“难过”一词表达了“我”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达的痛苦要强烈得多。首尾呼应: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在结构上与文章开头相呼应。自学指导四(1分钟)学完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示?1.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2.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课堂小结◆课前导学◆字词详解◆整体感悟◆课堂导练◆决胜中考1.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①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②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③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支持这一做法。④认为这样做就有可能防止改善学生书写质量差的状况。第句,修改:▲第句,修改:▲②在句尾补上“的做法”(或“的措施”“的办法”“的行动”等)④删掉“防止”
本文标题:郑振铎《猫》初一语文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90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