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土地利用工程--土地保护工程王武林201424012020/11/2322土地修复工程土地景观工程土地集约工程土地保护工程土地利用工程土地生态工程2020/11/23土地保护工程3土地质量保护土地数量保护土地环境保护水土流失的防护与治理土地沙化的防护与治理次生盐碱化的防护与治理土地贫瘠化的防护与治理土地质量保护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如黄土高原本身黄土层深厚疏松,垂直纹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人为原因则主要是指人类的生产活动,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垦殖和放牧,以及开采矿产等造成植被大量被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的加剧,既使得土地荒漠化,又抬高河床,造成洪涝灾害。防止水土流失主要是以植树种草为主,防止过度开荒,部分地区如坡度较高的丘陵地区应将耕地转变为果园或发展林业,限制畜牧业发展超过草原的承载量。保土防水,不宜耕地块退耕还林还草,在陡坡、山地、植被覆盖度低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修筑水平沟、鱼鳞坑进行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度;宜耕但存在水土流失的宜修筑梯田;增加土壤持水保水量,防治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防治要点1、要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因地制宜地确定生产方向,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以中小流域为单位,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2、要注意集中治理与连续治理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保治沟;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工程养生物,以生物保工程;治山与治水相结合,改土与培肥并举。3、还应搞好川地农田和坡地梯田的建设,并通过拦、蓄、引、提和发展井灌等措施,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逐步建设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在缺乏灌溉条件的地方,应逐步建设以旱作农业生产为主的基本农田,合理布设足够的防护林和草地。4、在长坡地可修建水平梯田,并大力植树种草,使梯田与林草坡结合。5、在水土流失的沟道,打坝淤地要根据干、支、毛沟等不同条件而采取不同的布设方式。6、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的实施程序要遵循先治上,后治下;先治坡、后治沟;先治毛沟、后治干沟。土地保护工程---沙化防治工程治沙技术工程治沙是指采用各种机械工程手段,防治风沙危害的技术体系,通常又称为机械固沙。工程治沙按采用的材料和实施的目的不同,分为机械沙障固沙、风力拉沙、水力拉沙和化学固沙等几个方面。机械沙障是利用柴草、粘土、板条、卵石等没有生命的材料,在沙面上设置成各种形式的障碍物,从而控制风沙流的运动方向、速度、结构,起到机械阻挡风沙的作用,它是工程治沙的主要措施之一;风力拉沙和水力拉沙都是利用风或水为动力基础,人为地控制风沙的蚀积搬运,因势利导,变害为利的一种治沙方法,在我国交通、水利、工矿建设等沙害治理种应用较多;化学固沙是指在风沙危害地区,利用化学材料和工艺,对易产生沙害的沙丘或沙质地表建造一层能够防止风力吹扬又具有保持水分和改良沙地性质的固结层,以达到控制和改善沙害环境,提高沙地生产力的技术措施。植物治沙技术植物治沙又称生物治沙,是通过种草种树增加人工植被,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等手段,阻止流沙移动,防治风沙危害,改善沙区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技术措施。植物治沙是众多治沙措施中最经济有效而又持久的技术措施,是我国最主要和最根本的防沙治沙手段。植物治沙内容丰富,依据风沙危害程度和治理目标,其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人工植被或恢复天然植被,固定沙丘流动;(2)保护封育天然植被,防止土地荒漠化;(3)营造大型防沙阻沙林带,阻截流沙对绿洲、城镇、交通沿线、水利设施以及其它基础设施的侵袭和破坏;(4)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绿洲和牧场的稳定,提高土地的生产潜力。沙化的防治要点1、主要是做好农、林、牧用地的合理安排,使地面有足够的植被覆盖。2、治理要以生物固沙为主,生物固沙与工程固沙相结合。3、对已发生流沙的地区,可因地制宜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各种固沙措施,将丘间片林与丘表灌草结合起来,实行以草定畜,适当减少并稳定沙地草场载畜量。4、建立适宜沙地草场的合理放牧、轮牧制度与保护制度。5、在宽旷河谷阶地,要因地制宜发展为牧业服务的种植业,建立人工饲料饲草基地,实行草田轮作。6、对受沙害的农田,要建立防护带、护田林网和封沙育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对沙漠化土地,在有水源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引水拉沙、引洪灌淤和引水阻沙等措施。土地保护工程--次生盐碱化防护与治理次生盐碱化又称“次生盐渍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因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防治的关键在于控制地下水位,故应健全灌排系统,采取合理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止地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治理改良方法改良治理盐渍土是一项复杂、难度大、需时间长的工作,应视各国、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措施。现在运用比较广泛的治理方法有:1)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2)建立现代化排水系统(水平排水、垂直排水)3)化学改良:在碱土上施化学改良剂(石膏、硫酸、矿渣磷石膏)4)种植水稻对碱土的改良较有效向土壤中注入聚丙烯酸脂溶液6)利用咸水灌溉种植耐盐碱的树种特别是能固氮的耐盐树种和草木(绿肥)植物土地保护工程--土地贫瘠化的防护与治理土地贫瘠化又称土壤退化。土壤环境以及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劣化的综合表征,如表现出有机质含量下降,营养元素亏缺,土壤结构破坏,土壤被侵蚀,土层变薄,土壤板结,土壤发生酸化、碱化、沙化等。在这些表征中,有机质含量的下降可以作为土壤退化的一项重要标志,其与土壤的许多属性是相关联。对于土壤不同性能的退化而有针对性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并施入各类营养元素、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结构、加入客土改善图层厚度及其酸碱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不同的物理或化学工程方式进行土壤的改造治理。2020/11/23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制定土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出台10土地数量保护2020/11/23看背景看问题提建议11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基本农田,是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保证按照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必须确保的耕地。我国耕地已由2000年的19.24亿亩减少到2007年的18.26亿亩,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仍要占用一定的土地。但是,在人口增加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社会对农产品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这就要求中国必须保持必要数量的耕地。为此,中国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基本农田划定和管理工作。1、基础数据不准确。不同部门对耕地数量的统计分别有各自不同的口径和方法,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对承包耕地的面积又有自己的计算方法,使得耕地数量难以准确认定。2、质量管护重视不够。基本农田在划定初始,没有严格的质量要求。一些地方贪图经济利益,将城市周边、平原地区的优质高产良田留做建设发展,而将区位条件较差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基本农田划定不同程度存在着划远不划近、划劣不划优、划零不划整的现象,有的地方甚至把园地、荒地划入基本农田,还有将基本农田上坡上山、下滩入海。3、与各类规划衔接性较差。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以及其他的各类相关专项规划存在着前瞻性差、规划弹性小等问题,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与其他规划之间难以衔接,基本农田划定没有留有余地。4、激励机制不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不仅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和保护还会带来未来发展机会的不平等,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只有耕地保护的责任,没有相关权益和监管手段,缺乏保护耕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和管护,必须采取行政、法律、政策、经济、技术等综合手段,不断加强管理,实现永久基本农田的质量、数量、生态的综合全面管护。1、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通过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完善巩固现有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2、做好三个结合。一是与各类规划相结合。二是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成果以及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数据相结合。三是与土地整理项目相结合。3、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制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优先优惠政策,并整合国土资源、农业综合开发、财政、农业、水利等部门的惠农资金,建立永久基本农田补偿金制度。4、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监管体系。积极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共同责任机制。同时建立信息系统,备案永久基本农田基础信息;建立公开查询系统,向社会公开保护区坐标位置和保护政策;设立统一规范的界桩和保护标志;公开网络举报系统和举报电话。确保“三个不得、三个禁止”规定切实落到实处:即不得改变土地用途,禁止擅自用于其他非农建设;不得超标准用地,禁止擅自扩大用地规模;不得改变农业设施性质,禁止擅自将农业设施用于其他经营。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制定特点内容意义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其特点,一是具有法律效力,二是具有强制性。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由一系列的具体制度和规范组成。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可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促进集约利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建设用地市场的正常化和规范化;可以严格控制农用地流向建设用地,有利于从根本上保护耕地。同时,通过增设农用地转用审批环节,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提供保证。其社会目标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限制不合理利用土地的行为,克服土地利用的负外部效应,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和地力枯竭,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20/11/23土地用途管制切实保护耕地土地按用途分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转非农的审批保护农用地保障强化土地执法监督,严肃法律责任关键土地用途管制内容2020/11/23耕地占补平衡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建设单位必须补充相应的耕地,以保证耕地不减少。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档案,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监管体系。加大对基本国策和基本农田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标志,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基本农田保护意识,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五不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土地环境保护--土地污染土地农业污染工业污染人类运用天然资源,开采、加工、生产各种产品给土地造成污染。例如:能源工业、金属非金属加工制造业、化学品印染品的生产和使用、工程与制造业、食品加工工业等,工业排放的废渣、废水、废气造成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的污染。工业废水排入江河湖泊和海洋,成为污染水体的主要污染源,污水直接渗入土壤或被引用于农田,会污染土壤和农产品;工业废渣不仅占据大量的空间,而且含有有害成分,被水溶解后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农业污染主要是化肥、农药、化学药品的不合理使用。土地环境保护即防治土地污染。土地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有毒物质进入土壤,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导致土壤性状和质量变化,构成对农作物和人体的影响和危害的现象。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类:天然污染和人为污染。天然污染指的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物质对土地造成的污染,如自然界中某些金属、氡和天然甲烷等产生的污染。人为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如图:2020/11/23制定“三废”的排放标准开展土地污染调查和动态监测控制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在固定地点安置监控仪器进行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测定,以观察污染状况规律。主要是改进工艺流程、控制和消除工矿业三废排放。合理使用并着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倡导生物防治;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土地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2020/11/2317END望老师同学们批评指正
本文标题:土地保护工程1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95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