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绪论》回顾学科定位——边缘传播学研究对象——传播活动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形成与发展——以电子媒介的兴起为社会背景,以传播学、社会学的独立及发展为前提。宗旨:探索表象背后传播的社会责任;探索传播企业及传播工作者的职业责任。传播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的学术视角——社会学♦理论及学科体系的框架主要研究内容——传播学研究对象——传播活动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传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及研究方法案例:传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传统学派(美国学派)批判学派(欧洲学派)发展学派一、传统学派(美国学派、实证学派、行政学派、经营管理学派)特点:主张“传播本体论”、“传播中心论”。作用:大多强调结构的稳定性,从传播机构的利益出发,维护社会稳定。客观上起到了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现行传播制度辩护的作用。传统学派在当代的发展媒介系统依赖论(美)桑德拉·鲍尔-洛基奇、梅尔文·德弗勒传媒整合论(英)丹尼斯·麦奎尔情境论(美)梅罗维茨型塑论(美)乔治·格伯纳模式化理论(美)班杜拉意义论2媒介系统依赖论目的:试图解释大众传播复杂的影响力问题提出的三个关键问题:1、一个社会是怎样影响其大众传媒的?2、大众传媒是如何发生的?3、接触大众传媒对人们有何作用?解决途径:将大众传播过程置于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背景之下,了解它是怎样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发挥作用的。媒介系统依赖论结论:媒介-受众-社会依赖的双向性(互为依赖);从合作与冲突的角度去认识这种依赖性;依赖关系越强,媒介的社会影响力就越大。意义: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引入系统科学观察,兼容既有多方思想观点,在描述传播活动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做出了重大突破。二、批判学派(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欧洲)背景:对美国传统学派理论的质疑和批判;二战后欧洲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一度兴起。特点:更加侧重于整体、系统、宏观层面的研究。批判学派的主要传播社会学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政治经济学的传播理论(英)奥立弗·鲍伊德-巴里特“媒介帝国主义即文化帝国主义”社会文化理论(英)“伯明翰学派”社会科学学派“结构-功能主义研究学派”“思想统治权”理论(意)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多伦多学派理论:(加)哈罗德·英尼斯、麦克卢汉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学派简介:1923年,“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成立。3马克斯·霍克海默创办《社会研究杂志》。被迫迁徙日内瓦、巴黎和美国,二战结束后迁回德国,形成法兰克福学派。研究对象:文化研究精神:批判主要观点:文化工业理论——被视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点关键词:异化解放整体的革命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德)阿多诺《文化工业》文化工业=骗局(美)马尔库塞《单面人》“虚假的需要”(德)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反思文化工业理论三、发展学派背景:二战结束后世界体系的重大变化;信息处理和传播技术的深刻变化。研究对象:大众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目的:加速发展中国家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意义: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发展。不足:西方中心论色彩。发展学派代表人物:(美)勒纳的基本理论模式(美)施拉姆的传播发展战略(美)罗杰斯的“创新-推广”模式批判学派的发展传播观点、发展中国家的抗争思考:你认为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传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结合你的思考寻找恰当的案例加以阐释。4上讲回顾传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传统学派(美国学派)批判学派(欧洲学派)发展学派(美)勒纳的基本理论模式《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的现代化》(美)施拉姆的传播发展战略《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信息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美)罗杰斯的“创新-推广”模式批判学派的发展传播观点发展中国家的抗争传播与人的社会化、现代化主要要解决的问题:人的社会化传播与人的社会化传播影响人的社会化过程的机制(以广告为例)传播与人的现代化第一节人的社会化一、人的社会化的涵义(socializesocialization)社会学习者:自然人社会人社会参与者:积极、能动地参与社会社会化这是一个两方面的过程。第一个方面接受社会经验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它的第二个方面说明人通过他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社会化概念的这种解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的理解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人既是社会关系的客体,同时又是主体。(苏)安德烈耶娃《社会心理学》二、人的社会化的内容51、人的社会化的一般内容习得基本的生活知识内化社会的行为规范掌握劳动的职业技能确立理想信念获得社会角色2、社会化内容的拓展与深化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法律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心理素质社会化民族社会化三、人的社会化的历程社会化是人的终身课题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个人发展的终身性、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四、人的社会化的类型作为个体的人,都期望更好地实现社会化早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反向社会化再社会化一次集体活动的游戏规则:1、用你的左手摸摸你的右耳;用你的右手摸摸你的左耳。2、拍拍你右边同学的右肩,给他一个灿烂的微笑。3、拍拍你左边同学的左肩,给他做个可爱的鬼脸。4、原地向左转三圈;原地向右转三圈,游戏结束。65、快速沿教室跑三圈。6、找到一位你从未说过话的同学记下他的名字。7、找离你最近的同学大声对他说:“我快做完了,你要加油啊。”8、找到你自己刚才坐的位子坐下并脱下自己的鞋子。9、把鞋子抛向指定位置,回原位坐好。五、影响人的社会化的因素家庭父母学校教育社会(社会文化、社会组织、大众传播媒介、职业团体等等)“自我”教育第二节传播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一、影响人的社会化的传播活动与媒介形式传播活动: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媒介形式:人体媒介、言语媒介、书写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互联网媒介二、传播媒介影响人的社会化的特点渗透性形象性介入性三、传播媒介对人的社会化作用作用的两重性: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原因:1、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2、传播媒介接受者个体素质的差异性第三节传播影响人社会化进程的机制影响途径传播对人的社会认知的影响传播对人的社会行为的影响7相关理论:“皮下注射”模式——短期性、行为上的影响。“培植”模式——长期性、态度上的影响。“接种”理论——通过说服、宣泄达到净化、脱敏。“使用和满足”理论——使用特定的媒体内容,从而满足特定的内在需求。以广告与儿童社会化的关系为例,看传播对人社会化的影响1、儿童作为人的社会化进程中一个重要阶段的意义(美)艾里克森: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0-1.5信任-不信任1.5-3自主-自我怀疑3-6主动-内疚6-青春期勤奋-自卑青春期同一性-角色混乱成年早期亲密-疏离成年中期再生力-停滞成年晚期自我实现-失望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自我”的形成和定型的过程。“认同”(社会心理学概念)认同,即由他人赋予的个性特征,或者说人体通过他人完成自我。“镜像阶段”理论(“认同”概念的哲学基础)(法)雅克·拉康镜像阶段理论*2、广告如何作用于儿童的“认同”典型的广告语言:买了本产品,你就能克服我刚才提醒过你的那些焦虑了。买了本产品,你就能真正享受生活了。买了本产品,一切事情会变得更容易。买了本产品,大家就会承认你是成功人士了。来吧,只要使用了本产品,你就能8广告的策略:话语转换意义嫁接第四节传播与人的现代化一、问题的提出二、关于人的现代化的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生产方式的变化,特别需要人们能欣然接受和迅速适应生活方式的变化,成为头脑中沸腾着创造智慧和革新思想的人。现代化机构和制度鼓励它的工作人员努力进取,讲求办事效率,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纪律。一言以蔽之,那些先进的现代制度要获得场合,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依赖运用它们的人的现代人格、现代品质。无论哪个国家,只有它的人民从心理、态度、行为上,都能与各种形式的经济发展同步前进,相互配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才真正得以实现。”——(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三、人的现代化的内涵英格尔斯提出12个方面中国人的现代化指标:物质生活领域、精神生活领域、群体生活领域、政治生活领域、四、人的现代化的影响因素组织传播领域大众传播领域广告与性别角色一、社会性别的内涵性别(sex)社会性别(gender)社会性别是社会文化形成的属于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固有的行为规范和秩序,具体表现为一整套有关两性行为的期望和社会角色,以及在文化符号系统中判断性别的社会标准。性别角色的社会预设二、广告中两性社会性别的状态9(美)沃尔特·李普曼:刻板成见(stereotypes)刻板印象刻板形象传播与人际关系“研究传播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到影响,怎样互相影响,¡¡要懂得传播学,应当先了解人与人怎样建立关系。”按照人际关系组成的纽带,通常将其划分为:血缘(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网缘关系人际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竞争、合作、冲突西方有关人际关系的理论:人际需要理论(马斯洛、舒兹)角色理论(人际互动理论)人际交换理论(乔治¡¤C¡¤霍曼斯)二、传播工具演变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媒介即是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文字是视觉的。”“电视是听觉的和触觉的。”“我们正在退出视觉的时代,进入听觉和触觉的时代。”书面词:以眼睛代替耳朵时钟:时间的气味印刷词:民族主义的建筑师报纸:靠透露消息的政治汽车:机器新娘电影:拷贝盘上的世界广播电台:部落鼓电视:羞怯的巨人……三、现代传播影响下的新型人际关系10(一)现代传播技术特征:互联网、信息技术现代人在人和人的关系上表现得最深刻的就是距离短了,接触加多了,范围扩大了,相互往来频繁了,搞得人们在生活上我离不开你,你离不开我。就这样,把全人类疏疏密密地编制在一个关系网里。出现一个全球性的世界大社会。2、人际交往的匿名性特点:匿名性、隐秘性、间接性“今天我是谁?”原因: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拉康“镜像阶段”理论认同危机如何看待?3、虚拟社群的出现传播与人际关系(第二讲)上讲回顾:人际关系概述(分类、表现及相关理论)传播工具演变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现代传播影响下的新型人际关系11第二讲新媒体与人际关系——以手机、互联网媒体为例手机影响下的人际关系1、民主、分权与手机技术麦克卢汉“电子乌托邦”;哈贝马斯:解放潜能支持、肯定本雅明:平等对话的动力阿多诺:“去人性化”鲍德里亚:瓦解现代社会的自律主体反思、批判利奥塔:“社会焦虑的场所”问题(1)手机会引发更多的监控(2)私人日常生活成为商业及控制的竞争场所(3)手机成为社会等级与权力地位的一部分2、口头传统的复兴与民主政治巴赫金:对话主义与复调理论哈贝马斯:公共领域3、自由传播、社会协调与公共安全4、关系的失落还是加强?交流的敞开还是悬搁?主体是“在场”还是缺席?网络交流(computer-mediatecommunication)从三个方面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1、重塑个性和情感;2、将对群体观念和人际关系构成挑战;(一对一一对多)3、有望使民主政治重焕生机。12Blog给人际交往带来了什么?博客宗旨:“自由、开放、分享”博客类型:专业型、工作型、暴露型、日记型博客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1、对个人精神的影响:自主发表欲望的满足个人情感的自由表达提供反思的机会2、现实作用:获取知识、提升形象、促进工作、维系情感、建立社会关系网博客给人际交往带来的困扰?1、给自己带来的困扰2、给受众带来的困扰传播与生活方式主要内容:关于生活方式的社会学认知(案例:卡拉OK现象)传播对人类生活方式变迁的影响(案例:新媒介时代的私人空间问题)传播影响生活方式的心理机制/过程传播影响生活方式的重要变量—意见领袖(案例:新媒介时代“中产阶级”的产生与扩张)¡¤关于生活方式的社会学认知一、生活方式及其构成《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对“生活方式”的界定:不同的个人、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在一
本文标题:传播社会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16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