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目录摘要:..................................................11、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22、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23、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34、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45、自然辩证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56、总结.................................................7参考文献................................................81以自然辩证法浅谈生态文明建设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本文从自然辩证的角度来探析生态文明的建设,并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未来,对其发展趋势和未来模式做了探索性研究和预测,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和对策。关键字:自然辩证法自然科学生态文明生态思想21、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指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自身发展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从历史发展来看,生态文明也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原始文明时期,人类的生态观是“自然生态观”。农业文明时期,人类的生态观是“天定胜人观”。工业文明时期,人类的生态观是“人定胜天观”。生态文明时期,人类的生态观是“天人和谐观”。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是尊重自然,维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实现途径是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2、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完成这个课题我们主要面临一下几个挑战:一、人口压力巨大。一方面,尽管建国初期就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仍使我国人口每年急剧增长。并且计划生育带来的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失独老人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人口的素质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道德素质亟待提高。在我国,许多人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与已无关,只需要政府努力就行,而且简单地认为环保就是注重卫生。3二、错误的生态价值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论挑战。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走过一条起源于自然、依赖于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到受制于自然的道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趋于紧张。尤其是近几百年来,一些错误的生态价值观的引导,加剧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这便也是导致近代环境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三、生态破坏严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和速度,但对经济发展的质量关注不够,生态环境受到遭到极大破坏,严重影响着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还在恶化,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四、自然环境的污染。随着我国大规模突进工业化,工业和生活垃圾、废水排放总量,以及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规模都是非常巨大的,导致环境污染,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3、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只有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改变传统发展思维和模式。倘若继续沿袭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走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难以实现。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资源供应不足、能源严重紧缺、环境压力加大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人类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在遵循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4须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文明消费,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与保护生态相适应的政绩观、消费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和谐氛围。只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使公民在一个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和谐相处,人们才能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支持,才能增强公民之间的团结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才能推动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没有文明的生态,生产力的发展就不可能持续,人的发展就不可能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是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对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修正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要真正实现与自然和谐的生产生活,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4、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4.1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在人类产生之初,人类认识及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于自然界是一种敬畏的态度。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人类也在与自然界的“对抗中”占居了主动。自然辩证法的思想认为,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使人类在长期的进化中学会了各种各样的生存技巧,同时也适应了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生存。正是由于自然界的这种选择才使人类在生存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自然界为社会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基础条件。由此我们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无论人类的科技如何进步,人类所从事的活动必然不能离开自然界提供的客观条件,我们不能否认自然界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性作用。4.2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无疑要归功于人类有意识、5有计划改造自然的活动。但是由于人类在一定历史时期认识能力的有限性,这就造成了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界不可预知的影响。在过去的历史中,人类过度的盲目和自信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无视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趋利避害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4.3利用自然科学的发展来减少人类活动的盲目性自然科学对于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巨大贡献,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扩展了人类的认识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生态问题越来越显现出来,这些就加深了工业文明的危机。解决环境问题不应该限制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反要善于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提高人类活动的预见性,不仅要利用它来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服务,更要利用自然科学的发展来提高我们活动的预见性,减小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危害。自然辩证法对科学技术的观点无疑是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我们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来解决人与自然的对立。5、自然辩证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5.1正确认识自然界的基础地位,实现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正确对待自然界,并通过社会的生产活动实现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自然辩证法突破了以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念,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了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的观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人类改造自然,创造自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我们要通过实践活动对自然界施加影响,进行良性调控,使自然界更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我们也必须通过社会生产活动与自然界之间进行积极的物质变换,使社会的物质财富获得快速增长,逐步改善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条件。5.2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自然界也不例外。人类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并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而是要受自然规律制约的。在生6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然界对人既有基础性作用,又具有制约的作用。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来看,生态自然观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相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能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去发展,要与现有的自然条件相适应,也要顾及子孙后代的利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善待自然,爱护自然,防止自然环境的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应以人与自然的和谐求得人类社会的发展,以经济社会的发展来促进生态平衡的实现。总之,我们要通过有意识的协调和控制,尽可能地预料到现在的行为对未来所产生的长远影响,达到人类和自然的统一,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3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要实现对整个社会的调节,从根本上克服生态危机,就必须用社会化程度更高的社会来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又从根本上限制了这种调节,使它只能在局部的范围内发挥作用。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基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但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总体上来说还是讲究效率至上,这就要求我们推动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汲取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避免重蹈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覆辙,最终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政府和权力机关出台必要的政策,强制性地规范人们的生产、消费行为,并利用适当的经济手段、合理的激励机制推进环境资源保护。此外,鼓励环境保护的公众公益活动,对人们进行长期的引导、教育并制定必要的道德标准加以规范。76、总结生态文明崛起是一场涉
本文标题:自然辩证法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17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