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经营性理念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略论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经营管理机制西南科技大学产业处龚涛【主题词】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经营管理机制【中文提要】高校资产经营的本质是将其非经营性资产中的一部分有选择、有目的地转化为经营性资产的经营管理活动。如何利用有效的手段来经营管理高校的经营性资产,是当前高校资产经营和运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就其方式而言,以分离和明确经营性资产的产权关系、运行“孵化”方式转化无形资产、引入资本经营机制等,都是有益的选择。对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经营控制,是高校产业政策的核心内容。为了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管理体制,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明确产权关系的基础上,运用一些新的手段进行资产经营,如“非转经”、资产剥离、招商管理等方式扩大资产规模、引入资本经营模式,通过资本纽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文就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经营管理制度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高校资产的特点及资产经营的性质就高校资产而言,除具有一般资产的共性(如经济资源特征、货币计量、权属特征、资产形态)外,还具有三个明显的个性特点:一是高校的资产主要不是经营性资产。高校的主体事业活动是教学和科研,凡在服务教学、科研活动过程中所占用资产均属于非经营性资产,这些资产并不为学校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高校的资产主要是服务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其配置和利用的目的在于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以及研发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科技成果。即使高校可能进行投资活动,或将一部分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资产,这与一般意义上的投资或经营也是有所区别的。高校进行投资或“非转经”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资产的有效利用而取得合理收益,用于解决教育事业经费的不足和改善办学条件。因此,高校资产与企业资产在性质上是有所不同的。二是高校资产的来源和使用是无偿的或基本无偿的。学校的各类资产主要是以国家拨款、事业收入和社会捐赠等形式取得的。而这些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和学生缴费、社会捐赠等。财政拨入的事业经费本身具有无偿的特征,事业收入也主要是由政府核准收取用于办学的,因此也基本是无偿的。三是高校资产的处置和核算方法与一般企业相比是不同的。由于前述原因,高校的资产在处置上是以按取得时的价值记账并记入资产总额的,在核算上只采用账面价值,只要它仍处于使用之中,这种账面价值就不会被改变。学校的资产也还没有折旧和补偿的概念,目前也没有使用相应的管理方法。高校的资产经营就是将非经营性资产的一部分转化为经营性资产的投资、经营活动,是将高校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的一部分进行有目的性的选择、运筹和优化配置的有限盈利活动。高校资产经营活动突出在一个“选择性”,即将学校具有投资功能、增值能力的资产剥离出来进行经营。高校资产经营的性质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的资产经营应是以价值形态的管理为主。资产经营要求学校投入价值的合理化,充分利用,挖掘各种的潜力,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与一般意义上利润最大化是有区别的)。资产经营不仅要重视经济活动中实物形态的变化,更要注重价值形态的变化。价值收益(而不完全是利润最大)对高校的资产经营来说,其意义更为重要。第二、高校的资产经营要求开放式的经营。高校的资产经营要求最大限度地支配和使用资产,注重投资和经营的实效性和保全性,从根本上要求的是一种开放式(而不是资产的单打独斗或个人能力的展示)的行为,不仅要进行内部资源的组合优化,还要利用一切市场和非市场因素、环境因素等来达到优化配置、合理经营,并促进非经营性资产的合理配置和使用的目标。第三、高校的资产经营注重资产的流动性和选择性。一方面注重资产的流动,因为只有流动才能增值,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选择,因为资产闲置是最大的损失。因此,通过选择资产的类型,优化结构,盘活存量资产,重视对资产的支配和使用,考核资产的使用效率,这些都是高校资产经营中带有广泛性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二、高校资产经营的主要方式从高校资产经营的经验总结和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资产经营比较适合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主辅分离盘活资产。这里所指的“主辅分离”,意即在过去“非转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将校办产业、后勤部门和其它服务组织从高校母体中分离出去,改“非转经”为“非转权”(即产权分离)。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突出学校教学、科研的主体活动,不断优化和提升办学的主体条件,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校“大而全”、“内循环”的现象。另一方面,则是将原属于学校的这一部分专门资产的产权独立分离出来,变“事业制度下的附属资产”为“产业条件下的经营资产”,建立专门主要为高校服务的经营公司、企业集团,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进行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达到确权、优化、盘活资产的目的,使两种不同形态的资产运动按各自的运作规律进行。即便是暂时统一在“一张皮”之下,这两种资产的分离也是十分必要的。二是采用“孵化”办法,加大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力度,尤其要对学校科技力量、知识产权转化为研发能力和潜在竞争力,转化为生产能力、市场潜力进行深入的研究。高校的资产投入经过日积月累和不断提炼,其资产的潜在增值能力是巨大的,但要将其部分资产简单地转化为经营性资产,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浪费、流失、低效。如何在满足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的前提下,将科技思想转化为市场潜能,将研发能力转化为生产潜能,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市场价值,需要一种特殊的机制和组织形式。在一定形式的园区或组织下进行“孵化”,已被证明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这也是高校资产经营的一种特殊方法和制度,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三是引入资本经营机制,变沉淀资产为活化资产。实行资产经营,不仅仅是一种投资行为,对于高校来说,也是一种实物资产管理转变为价值资产管理的过程。学校的资产在形成过程中本身就有预期性、规模性、超前性等特点,合理的闲置和必要的超配是学校资产形成和运行的基础和条件。在资产经营的情形下,可以考虑利用资本运作的方式,将其可供分别利用、有效利用、借“壳”利用的资产,转化为资本,这甚至并不需要高校资产从归属上有所改变,说到底,这只是建设一种管理体制,改变资产的存在形式和运作方式,赋予存量资产以新的活力,从而优化和改善学校的资产结构和存在方式。三、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经营和管理机制资产经营管理机制是按照资产经营的目标,对资产经营状况进行检查、分析、评价、控制和调节,通过资产经营的手段和方法,以达到资产经营目标的机制。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经营和管理也不例外,经营性资产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也包括投资决策、资产经营、业债评价、收益分配等过程。有效的资产经营控制是实现高校资产经营目标的基本保证。从一般情况上看,高校的经营性资产的经营控制过程主要应包括资产经营标准的确定、对资产经营的绩效评价、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等三个基本步骤,这也是高校产业政策的三个核心内容。一是要拟定资产经营的控制标准。这些控制标准包括:资产规模、资产类型和内容、资产的利用效率、管理人员和组织机构,允许的资产经营范围,对资产经营边界的监控和管理等。尤其是在存量资产的调整剥离的方法和数量、流动性高的资产的投入或引入的数量和方法,责任界线的划分和确定等方面,对资产经营有重要意义。这些都是资产经营政策(学校产业政策)的核心内容。可以说,高校的资产经营实质上是资源的两种利用:一是人力资本的利用,二是以人力资本为基础的存量资产的激活。这是高校资产经营的两条重要经验,也是两项重要的内容。二是对资产经营绩效的评价。对高校资产经营绩效的评价不能采用一般企业或一般资产经营形式下的绩效考核方法。由于资产形成的特殊原因,必然产生资产经营的特殊机制,相应产生资产运作的不同效果。如果按照严格企业绩效考核,恐怕没有那个高校的资产经营模式是完善的,尤其在经营性资产没有形成规模和特色以前更是如此。这几乎是高校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现象。高校资产经营的绩效评价主要应抓住以下几点:首先一定时期内的资产保值或还原的情况,其次是对资产经营在机制和管理理念上的促进,再次是规范化管理与经济效益的相得益彰,最后是对产学研(官学研)体制的促进作用。一般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资产收益率等还是十分必要的,只不过更应从实际出发,建立一种适应性强、有针对性的、考核理念不同的绩效评定方式。还应注意到,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绩效评价没有一个通用、完整的方法和体系,这一方面是资产的结构、形态以及规模等原因形成的,更重要的是高校资产经营与企业的资产经营相比较,前者更倾向于管理过程,而后者则是完全的经营管理全过程。三是制定相应的措施,即需要确定较为清晰的资产经营政策和措施。这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激励和保护类的,这不用多议。另一类是纠偏防护措施。由于高校的情况特殊,在资产经营过程中出现偏差是经常的和正常的现象,因而纠偏和防护也就是必要的和经常的。导致资产经营偏差情况可能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有相应的监控政策和措施予以对应。高校中资产经营的好坏除了人力资本的形成和资产规模的安排外,就是管理者的精明和素质。而后一项可视为政策调整的作用,因为无论是经营者活动还是经营活动,都是在资产所有权明确的情况下进行的。用比较通俗的话说,在高校资产经营的现阶段,高校资产经营的基本保护和激励措施主要是通过对产权的认定和对经营管理者的控制来实现,再高一点层次,就是对产权关系的确定和对人力资本的激励来实现;再进一步,就是通过对资产经营的基本模式确定和利益关系调整来实现。经营性理念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当前,我国高校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管理体制改革,树立理性的经营精神,已成为大学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期望相一致、与教育规律相符合、与时代发展相合拍的大势所趋,潮流所向。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大学经费由政府拨款,基本上采取统包统管模式,很少从经营的角度去关注大学的投入产出,即使有也只是局部性的、萌芽性的、经验性的、非理性的。在目前大学经费短缺的条件下,借鉴企业经营方略管理国有资产,有助于充分发挥大学功能,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资源而尽可能降低成本,对提高资产效益、效率、效能,促进大学优质高效运转,有重大现实意义。一、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含义经营本是一个经济学范畴。首先,经营是组织的一种有目的活动。经营的目的就是组织通过对其拥有的或可以控制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整合,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运作的效益,这是经营的本质属性。其次,经营是组织为实现其根本目的而实施的一系列筹划、营谋活动。经营活动的基本形态有经营环境分析、经营思想确立、经营目标确定、经营策略选择以及经营操作方式确定等。高校国有资产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学校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规模和教学科研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把学校类同为企业,认为学校的活动过程也是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就得有经营管理理念。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可以定义为:以配置、整合、优化学校国有资产资源为手段,为教学、科研、行政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充分提高高校国有资产资源的效率和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产出,从而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的经营性管理活动。经营管理理念可体现在资产配置、资产购置、资产管理、资产报废、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中。二、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资源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面对、整合、利用的对象是资产,是指高校占有和使用的、在法律上己经被确认为高校所有并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资产的总和。按其存在形态包括如下四类:1.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在8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分为如下六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资料、其他校属固定资产。2.流动资产。高校的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应收及暂付款、借出款等。它具有变现能力强、周转期短等特点。其对维持高校的日常运转,起着关键作用,其管理状况的好坏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有直接的影响。3.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能够被持有者长期占有和使用但不具有实物形态、能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持续发挥作用、并能为持有者提供较为稳定和超过同行业一般收益的经济资源,具有无形性
本文标题:经营性理念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