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依托专业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团队建设
1依托专业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团队建设——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交流材料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是以国家试点专业及水利部示范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为平台,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及专业群“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为依托,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课程教学团队。团队组建以来十分注重自身建设和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经过不断创新,努力工作,几年来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一、成果与经验(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自2000年以来,采取“外引内培”等方式,加强了教研室教学团队建设,已形成了以课程带头人及骨干专任教师为核心,企业一线专家为兼职的梯队分明、教学经验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业教师7人,其中专任教师5人,聘请企业兼职教师3人。教学团队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6人(占85%,其中教授3人);硕士研究生3人(占43%);双师素质教师4人(其中从工程单位调入有实践经验的教师2名,);专任教师中50岁以上2人,35-50岁4人,35岁以下1人。团队带头人被教育部聘为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水利工程教指委委员,常年与企业合作,获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2项;团队成员均在企业、行业协会兼职技术顾问或培训教师,并具有国家劳动部颁发的高、中级职业岗位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证。团队职称、学历和知识结构合理,老中青搭配,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学历层次与专业素质较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教研室2007年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教学团队,2009年通过教育厅推荐参与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材料已经在国家进行公示。(二)专业建设方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动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并在试点班实施,效果良好,2004年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改革试点专业。经过几年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合格+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和人才培养方案,先后增设了“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与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监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等专业方向;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并将“双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连续三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往届毕业生的满意率达80%以上。该专业2006年被批准为首批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专业。(三)课程建设方面围绕“合格+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满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岗能力的专业平台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初次就业零距离上岗和职位提升的岗位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在以职业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的前提下提出学生可持续发展及转岗需求的培养标准,注重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建成优质核心课程6门;院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公开出版发行的主编、参编教材共6门(其中主编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门);该团队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以教学研究带动教学改革,以改革成果实践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先后获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四)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为满足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和实践教学要求,已建成校内实验实训室15个,校内实训基地3个,校外实训基地6个,满足了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特别是2002年至2005年先后投入近500万元(其中水工实训中心土建工程近370万元,模型工程近130万元),建成了由专任教师全程参与设计建设,集“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水工实训中心,创立了“学校+企业+科研院所”协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和“教学科研型”水工实训仿真模型。该建设模式符合行业特点,突出了“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科研院所深度参与”的建设特色,实现了“校、企、所”优势互补有机结合,在全国高职高专同类院校中起到了示范与辐射作用。2007年荣获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省政府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该实训基地不仅在培养学生岗位核心能力方面有效地发挥了作用,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而且实现了资源共享。(五)产学研合作方面团队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还积极承接科研、生产项目,参与科技扶贫项目,积极寻求与企业科研单位的真诚合作,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将科研、生产与教学相结合,实现教学工作与职业岗位间“零距离”对接。2004年获省级科技应用成果三等奖1项;2005年获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先后获国家级、省级科研专利共计3项。主持和参与30多项科研课题和教研课题,科研、教研经费150万元(其中国家级试点专业教改项目经费115万元),发表教改和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20多篇,获得专利6项。承担了部分水利单位、企业的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二、主要做法(一)科学定位3团队建设,首先要根据团队性质进行科学的定位。我们定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作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专业课程团队,从人员组成、年龄结构、学历、学缘等方面进行了规划,确定该团队为一支专兼结合、长线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从企业、行业一线聘请了多名兼职教师,同时重点确定了团队兼职教师。(二)优选带头人对于团队领导者来说,他除了应该具备基本的号召力、强制权、奖惩权,更应具有较强的专长及个人影响力。专长是由领导者的业务知识、相关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决定的,个人影响力则由领导者自身人格魅力所决定。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应该由创新意识强,教学效果好,对教学有丰富经验经验、有研究的主讲教师担任。除了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外,他还需要具备以下特征:1.诚信。信任是人们协作的前提。要赢得团队成员的信任,领导者本身必须诚实、可信赖。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获得他人的信任,取决于以下五方面:1)正直:诚实、可信赖;2)能力:具有处理技术总是和人际关系的技能;3)一贯性:行为的可预测性;4)忠实:愿意为别人维护和保全面子;5)开放:愿意和别人自由地分享观点和价值。这五方面的重要性顺序是:正直、能力、忠实、一贯、开放。2.自信。自信是人格魅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领导者要敢于和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3.亲和力。领导者应当善于降低自己与下属的心理距离,使下属觉得自己平易近人。亲和力有利于领导者和下属的及时和有效沟通,为领导者正确作出各种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三)不断加强团队精神培养建设教学团队,就是要建设一支富有团队精神的教师队伍。在这样的教师队伍中,每一位教师乐于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乐于将自己掌握的新知识、新经验与其他教师共享,彼此之间通过充分的相互交流,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知识涨验几何级数快速增长。同时,在团队精神的激励下,每一位教师的主体精神得到有效地发挥,团结协作与自律自强的良好品行也能得到充分的提升。团队精神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创建互信的环境。信任是合作的开始,也是团队管理的基础。一个不能相互信任的团队,是一支没有凝聚力的团队,也是一支没有战斗力的团队,一个高效的团队必须以信任为前提。要形成团队成员彼此间的信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一个先进的团队应在人员管理和奖惩措施等方面都制定比较完备的制度,这些制度充分体现着公平原则,只要严格落实这些制度,就能满足团队成员渴望公平的心理需求,起到公平的激励作用。2)充分授权。所谓授权就是将权力分给其他人完成特定任务。一方面,授权不权减少管理者日常工作的压力和时间,同时也为教师发挥作用提供了舞台,使教师能够发挥自身的潜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另4一方面授权可以使团队成员意识到领导对他们的信任。可以说信任是授权的基础,授权是信任的具体体现。3)有效沟通。沟通是团队精神的精合剂。有效的沟通能及时消除人们之间的分岐和误会,促进团队成员的团结协作。因此畅通的沟通渠道和频繁的信息交流,对于团队建设而言是非常重要。2.保持团队适度规模。团队通常不超过12个人。这是因为,成员太多时,往往会导致交流不充分,团队内容易出现小群体,影响团队成员之间的团结和互相信赖感,进而影响整个团队的凝聚力。3.合理配备和组合团队成员。形成团队的成员在年龄性格和能力上要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人们在年龄、性格和能力方面都存在差异,可以通过合理的配备和组合使团队成员的缺点得到弥补,而同时又使他们的优点得到张扬,这也正是团队的意义所在。(四)强化业务素质培养通过培训,不断增强教师业务素质。每年学院及系部都会派出骨干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方面的培训,从2007年团队骨干教师相继学习宁波、深圳、香港等地的职业教育理念及课程开发技术,并结合学院实际和课程实际制定相应课程标准、课程设计等教学文件。对于年轻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专业实践锻炼,同时教学方法需要培训。根据这一实际,每年假期团队都安排年轻教师去企业行业一线进行专业实践锻炼,同时采用传、帮、带的方法,为每位年轻教师指定一位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传授,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三、几点体会(一)领导重视是团队建设的前提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学团队是实施该项工作的基础。因而,院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教学团队建设,从制度、资金、资源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只有这样,团队建设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才能长期不断地进行。(二)科学规划是团队建设的基础对团队性质、组成结构、工作任务等进行科学规划,才能使团队建设按照预定的目的进行。(三)团队带头人是团队建设成败的关键(四)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是团队建设的灵魂(五)“双师”结构是团队组成的基本条件(六)团队建设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是团队建设建必要条件5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探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成为薄弱环节,成为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此,《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提出,加强“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以校企长期紧密合作和依托行业办学的优势为基础,以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立项项目为引导,明确了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和思路,细化了教学团队建设的具体措施,制定了系列制度和政策保障,探索了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新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思路:1、确立“以参评促建设”的工作思路,明确团队建设方向。深入学习高职教育团队建设的各项政策,通过积极申报“国家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倡导的项目建设,尤其是教学团队项目建设,分析和解读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指标,以质量为先,建立系统化和梯次性的评价体系,重点关注指标变化的方向,认清团队建设的优势与差距,确立教学团队建设的方向和长期规划。2、整合现有校内外资源,形成合力,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通过全院各专业广泛开展从院级、省级到国家级的梯次评审,发掘现有自动化专业方向的校内外资源,吸引参与团队建设,弥补团队不足,增加团队合力,逐步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省级及以上”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3、结合区域经济,立足特色专业建设,引领“双师结构”团队建设。依托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与秦川机床、西电三菱电机开关设备、西安西玛电机、西安宏源等企业深度合作,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逐步形成了“机床制造、电机制造、开关和电源设备制造”的专业特色。立足这个特色,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积极推动团队成员参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功能建设等核心项目建设,促进特色专业成果形成。同时,共享专业成果,总结方法,形成机制,指导团队建设,实现专业和团队的“双赢”。4、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的核心课程为载体,开展“双师
本文标题:依托专业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团队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