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职高拓展模块下第6单元测试B卷(有答案)
「第六单元B卷」(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红色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唐浮屠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有碑仆(pú)道B.盖音谬(miù)也有穴(xuè)窈然C.或咎(jiù)其欲出者瑰(guì)怪D.无物以相(xiàng)之长乐王回深父(fǔ)2.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红色的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①a暴秦之欲无厌b学而不厌②a不爱珍器重宝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③a始速祸焉b不速之客④a革灭殆尽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⑤a或曰:六国互丧b或未易量⑥a却匈奴七百余里b李牧连却之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⑥D.③④⑤3.下列各句的诵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秦击赵者/再B.六国/破灭,非/兵不利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4.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李牧连却之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D.渔人甚异之5.下列各句中,红色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B.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C.暴秦之欲无厌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7.选出下列各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8.下列各句中的“与”字和例句中“与”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与嬴而不助五国也A.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B.则与斗卮酒C.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D.失其所与,不知9.对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②以其乃华山之阳③入之甚寒④余之力尚足以入⑤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②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②④⑤/⑥10.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不赂者以赂者丧11.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深昏暗使人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12.下列句子中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A.余固笑而不信也B.古之人不余欺也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D.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诗歌清丽自然,与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有“小李杜”之称。B.赋,文体名,是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C.赋用作文体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D.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赋体佳作,如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14.下列对褒禅山名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褒禅山应该叫“华山”,“花山”是错误的称呼。B.褒禅山本名是“花山”,后被慧褒和尚称为“华山”。C.褒禅山被称为“华山”,是因为有一个华山洞的原因。D.褒禅山先后被称“花山”、“华山”,在当时被称褒禅山。15.选出对句中的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梵语(古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庐冢,也叫做“庐墓”,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古时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学者:此文“学者”与《师说》中古之“学者”的意义相同,同现代汉语中的“学者”也相同。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文章是(),其中心论点是()2.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诗句。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啊!(填《琵琶行》中的一句诗)3.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拜祭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勾起多少人的思念之情。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对出下联。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下联:()4.《陈情表》选自《文选》,“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5.苏轼是宋朝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6.(),长使英雄泪满巾。7.《陈情表》的主旨句是()。8.《国殇》的作者是(),他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现在的()节就是为了纪念他。9.霾两轮兮絷四马,()。10.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举,其中的“风”指()。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8分)1.《孔雀东南飞》首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一种托物起兴的手法。旨在渲染一种笼罩全诗的缠绵悱恻的氛围;结尾部分(“两家求合葬……”)采用浪漫主义手法,表达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2.《游褒禅山记》作者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该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3.“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一句中,“三父子”指三苏。4.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历来为人们所传颂的名句。5.《游褒禅山记》中表达“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之意的语句是“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6.“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称它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7.“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和“此余之所得也”都是判断句。8.《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2分)1.《六国论》中“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中的“礼”和“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中的“速”用法一样吗?2.如果用一句诗来概括《国殇》所颂扬的精神,那么这句诗是什么?3.《游褒禅山记》中,作者由古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才能有所得的事实,引起了深入思考。依他看来,“求思”应具备哪些条件?其中哪个条件起决定作用?4.《游褒禅山记》一文是怎样把治学的道理寓于记游的过程中的?5.“①陟罚藏否,不宜异同②昼夜勤作息③去来江口守空船④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⑤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以上各句都包含有偏义复合词,请分别指出是什么?6.《六国论》中表现作者真正写作意图的两个句子是什么?五、阅读题(共25分)(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1—6题。(1—5题,每小题2分,第6小题5分,每小题2.5分,共15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下面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洞穴(xuè)急躁(zào)B.驽马(nú)骐骥(qí)C.蛟龙(jiāo)舆马(yú)D.跂望(qì)跬步(kuǐ)2.下面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C.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深水)(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辆)(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追求)(5)用心一也(使用)(6)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7)假舆马者(车)(8)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A.(1)(2)(3)(4)(5)B.(5)(6)(7)(8)(1)C.(1)(2)(6)(7)(8)D.(2)(3)(5)(7)(8)4.第二段可分几层?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层B.三层C.四层D.一层5.对节选的这两段论证的观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的意义、作用B.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意义C.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D.学习的目标、方法6.翻译以下两个句子。(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1.对下列各句中红色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长城之限(界限)B.苍山负雪(背)C.明烛天南(照)D.望晚日照城廓(内城)2.选出下列各句中纪年、月、日方法不同的一项是()A.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B.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C.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D.在丁末三月之望3.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B.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C.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4.下列各句中红色的字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六王毕,四海一B.专心一也C.古今一也D.其级七千有余5.对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京师乘风雪(从京城冒着风雪走)B.道皆砌石为磴(路上都是石砌的石级)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山覆盖着白雪,明亮的蜡烛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D.半山居雾若带然(半山腰上停留的云雾好象飘带一样轻柔)六、作文题(共50分)(一)小作文(10分)下面是一个学生的习作。虽然写得很顺溜,但语言还不够简练到位,段落层次也不够清楚。请针对这篇文章的问题,对其进行修改。考?烤?“考试”对于我们这些已经做了十几年的学生来说,简直可以称之为“生死之交”。生,如果取得了好成绩,便可得到老师及家长的夸赞;而“死”,顾名思义,不但会被老师“口头摧残”,回到家更是要忍受着家长的“男女混合双打”。如果考试真的能让我们对之敬、惧三分,那么它的意义又在何处呢?古往今来,从古代的科举到现在的高考,不都从属于“考试”么?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学校在招收学生时需要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而好与坏之间往往只在于一分之差,但这一分并不能真正证明“好学生”到底有多好,而“差学生”他又差在哪?我认为考试并不能检验一个人自身的能力与水平,而它仅仅是一个“形式”。就拿我们在坐的各位难兄难弟们来说吧,考试之前的十分钟,他们还在绞尽脑汁地记啊、背啊,为的不就是考试吗?我相信大家在考试过后必定会将鲁迅、刘和珍忘光的,这也就应了那句“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可不是吗,我这儿呢,忘却的救主在考试之前就已经降临了。由此可见,考试真的能“烤”出我们的能力吗?考试不但“烤”不出我们的Sk
本文标题:职高拓展模块下第6单元测试B卷(有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10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