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简析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及实现路径
2015·1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497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论断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要求和使命,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一、“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1.基本内涵。“立德树人”是我国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教育理念。“立德”最早出自于《左传·襄公》:“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在古人看来,人生终身追求的“三不朽”中,最高的境界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功立业;再次是著书立说。“树人”最早出自于《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以此揭示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艰难性。将“立德”与“树人”合并为一个词使用,不仅在于两者于概念上密切关联,还在实践中不可或分。离开“立德”去“树人”,就会偏离方向,“树”不好“人”;而离开“树人”讲“立德”,就会空洞苍白,“立”不好“德”。“立德”摆在“树人”之前,表明做人是建功立业的基础,“树人”必先“立德”;育人必先育德;成才必先成人。2.时代意蕴。在新形势下,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既传承了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思想中的精粹,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立德”的“德”,不仅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道德操守,还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价值追求。“树人”中的“人”,不仅包括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和高精尖创新人才,还包括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国家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育理念上突出了德育的首要性、先导性、统领性,同时又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融合性、协调性。在教育目标上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培养学生各种各样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教育模式上强调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知性教育与德性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这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方针的本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所在,也是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受教育者自身成长、成才、追求自我发展的根本目标。二、“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1.高举旗帜,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邓小平曾指出:“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从“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高度,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性和极端重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加激烈和复杂。高校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大学生历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理直气壮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头脑,用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确保高校立德树人的正确政治方向。2.铸魂凝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目前,“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的主群体,他们在各种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思潮开放性的影响以及在我国社会的经济方式、就业形式和简析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及实现路径□李明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赋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要求和使命。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担当起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必须把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明确“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不断探索实践“立德树人”的新途径。关键词:立德树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者简介:李明,开封大学马列德育教研部,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开封475004)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力资源保障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13B233),河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产学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体制研究”(项目编号132400410365)的阶段性成果。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968(2015)01-0014-02德育论衡14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497期2015·1德育论衡生活方式多样化的冲击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信仰模糊、理想迷茫、精神空虚、责任缺失等“价值困境”,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对此,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同时为解决大学生的价值迷失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顺利完成的保证。3.传播正能量,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当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加速了各种思想、文化、信息的碰撞与传播;加之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出现了道德滑坡、荣辱扭曲、诚信缺失、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等严重问题。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主动肩负起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任,在推进荣辱观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中,增强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力、道德荣誉感和道德自律性,用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鼓舞、激励大学生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使他们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时代新风的弘扬者、优良风尚的倡导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1]。三、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1.健全机制,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一方面,高校应把育人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一要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和习近平讲话精神,建立和完善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教师队伍结合、学校院(系)和班级三级管理为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和机制。另一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工作全过程,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格局。如河南教育学院结合自身情况,构建了以“课堂主导、课外支撑、支持服务、组织运作、工作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五大体系;开展了争做师德标兵、争当文明学生、争创服务型机关、争办人民满意的高校为内容的“四争”竞赛活动,利用全院资源、动员全院力量,为“立德树人”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2.抓师德师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目前,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高校要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将师德建设作为育人的生命线,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师德水平、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以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风范感染、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另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如河南大学实行中青年教师导师制、岗前培训制以及骨干教师、教学名师激励机制,开展优秀教学奖评奖活动;同时注重教学质量监督,实施教学督导制度、领导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等教学监督制度,建立了领导查与群众查、突击查与平时查、学校查与学院查相结合的严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良好的师德师风、教风学风的形成。3.创新教学模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阵地作用。近年来,开封大学以精心打造的“精品课程”为主线,对创新教学模式做了积极尝试:一是在教学研讨、相互听课、教学指导等环节上下工夫,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断革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把锤敲到鼓点上、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上,增强了教学效果。同时,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每年寒暑假都要求全校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观察社会、理解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是以“社会现实生活”为平台,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正从“知”走向“信”。在教学上,思想政治教育课密切关注现实问题,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分析法,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真正了解社会和国情,变得理智和成熟。4.优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育人氛围。首先,让学生在良好的“立德树人”氛围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如开封市文化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出了“三心”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责任之心、关爱之心,该学院发起的由全院学生参与的“一封家书”活动,经过几年发展,逐步走出学院,向全市高校推广,成为每年年底大学生向父母和家人汇报成绩、表示感恩的节日,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其次,发挥网络的互动教育功能。开封大学通过创建“你身边的中国梦”等微信公众平台,由专人负责在线答疑,随时回答大学生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疑难问题,向学生传递和讲解党和政府的新政策新举措,介绍和展示十八大以来祖国建设的丰硕成果,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第三,注重发挥图书、音像资料的感性教育功能。开封大学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报告和专题片,开展阅读《中国超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图书,举办读后感和读书会讨论活动,既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直观和有效,又使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和教师讲授的基础上,更加形象、深刻地了解我国的各项政策。参考文献:[1]黄艳,成黎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涵、新使命、新要求[J].中国高等教育,2013,(8).责任编辑朱雁15
本文标题:简析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及实现路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22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