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组织与实施一、什么是音乐游戏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韵律活动,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游戏和音乐的相互关系上。在音乐游戏中,音乐和游戏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指挥、促进和制约着游戏活动,而游戏动作又能帮助儿童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获得一定的情绪情感体验。因此,音乐游戏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音乐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同时也是以发展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游戏活动。它具有突出的教育作用,集中体现了音乐的艺术性、技能性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之间的对立统一。它把丰富的教育要求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使孩子们在乐此不疲的游戏和玩耍中既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同时,在愉快而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儿童还获得了更多的积极情绪情感的享受和体验,进一步促进了儿童对音乐活动的稳定兴趣及积极、主动个性的形成。二、音乐游戏的种类(一)从游戏的内容和主题来分从游戏的内容和主题来分,可以分为有主题的音乐游戏和无主题的音乐游戏两类。1.有主题的音乐游戏这一类音乐游戏一般有一定的内容或情节的构思,有一定的角色。儿童在音乐游戏中根据游戏中的角色模仿一定的形象,完成一定的动作。如《小猫敲门》的游戏,可以由教师和儿童分别扮演“小猫”和“老鼠”的角色。根据游戏中的情节内容,模仿小猫轻轻地走路和躲藏、学猫叫以及老鼠机灵害怕等动作,按照游戏中的情节提示进行游戏。玩法:前奏,小老鼠到处窜来窜去偷东西吃。1—2小节:猫作敲门状。3—4小节:小老鼠右手放在耳边倾听敲门声。5—6小节:猫用力敲门。7—8小节:猫很神气地用手拍胸脯。9—12小节:老鼠轻声地问,猫司令很神气地回答。13—20小节:小老鼠东窜西窜,边跑边喊“救命”,猫司令大叫一声“喵呜”,向老鼠猛扑过去。第二遍音乐:猫追捉老鼠,老鼠可蹲下躲避。规则:(1)猫司令在最后一句“喵呜!”后才能向老鼠扑去,老鼠才能逃走。(2)被捉住的老鼠停止一次游戏。2.无主题的音乐游戏这类游戏一般没有一定的情节构思,只是随音乐做动作,相当于律动或律动组合,但这种动作带有一定的游戏性,即含有游戏的规则。如《抢位子》的游戏,儿童只是随着乐曲声自由地做各种动作,但是当音乐一停,必须抢坐一个位子,这便是游戏的规则。(二)从游戏的形式来分从游戏的形式来分,可以分为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和听辨反应游戏。1.歌舞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性质,掌握音乐和动作的关系、音乐和角色表演的关系,从而培养幼儿遵守游戏的规则。小歌舞《袋鼠》《好朋友》《拉拉勾》等2.表演游戏这类游戏是按专门设计、组织的不同音乐来做动作或变化动作而进行的游戏。从游戏内容上看,一般有一定的情节和角色;从游戏形式上看,带有较强的表演性。如音乐游戏《熊与石头人》,整个音乐由三部分组成——主题歌曲、“熊走”的音乐和“小朋友跳舞”的音乐。在玩此游戏时,儿童根据音乐所展示的情节和内容进行表演:第一部分,由儿童边唱歌曲边按词意用动作自由表演;第二部分,由扮演“熊”这一角色的儿童(或教师)按音乐节奏走出来,而扮演小朋友的儿童则自由摆放造型,但不能动,一“动”就被“熊”发现(“吃掉”),必须退出游戏;第三部分,舞曲音乐响起,未被“熊”发现的小朋友自由地随音乐跳舞。游戏依此反复进行。在这种表演游戏的进行过程中,有时教师为了突出儿童的表演动作与音乐性质、节奏和结构的一致,可以灵活随机地改变音乐的顺序,如小朋友正在跳舞的时候,突然插入“熊走来”的音乐等,以增加儿童的音乐与动作表演的一致性,以及增强游戏的情趣性。3.听辨反应游戏这类游戏比较侧重于对音乐和声音的分辨、判断能力的要求,以培养儿童对音乐的高低、强弱、快慢、音色、乐句等的分辨能力。它一般没有固定的游戏情节或内容,以对音乐要素的反应和理解为主。如: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要求分辨的是小乐器的音色;游戏《奇怪的声音》要求分辨声音的强和弱,并用身体动作(如:跺脚表示强,拍手表示弱;伸展双臂表示强,双臂屈肘抱肩表示弱……)加以反应。三、音乐游戏的组织现在老师在组织音乐游戏时候都比较简单,放个现成的音乐,带着孩子们做做动作,或者教一下玩法,不管有没有学会,只要随着音乐玩,玩的开心就是完成了音乐游戏,体育游戏、语言游戏、音乐游戏都是一样的要求,还有教师们不太愿意组织音乐游戏,分析其原因,我觉得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音乐游戏由玩法和规则构成,教师较难把握教与学的度,容易留下教的痕迹而影响幼儿游戏的自由度;其二,音乐游戏的特性决定幼儿在游戏中容易出现过度兴奋,产生冲突等现象,能否将幼儿的情绪保持在适度舒适的兴奋状态,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其三,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甚少,教师在设计组织音乐游戏时感到困难较大。1.音乐性这一原则体现在音乐素材应形象鲜明,结构工整,能随音乐的变化想象并表现游戏情节。2.趣味性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音乐游戏材料应幽默、诙谐、夸张。二是游戏玩法的起伏、变化。在每一次游戏中,教师不断地添加新的刺激和挑战,以保持幼儿适度的兴奋感。首先,每个幼儿独自玩手指游戏,以巩固歌词,熟悉在歌曲最后一个音抓逃的规则;接着,幼儿两两结伴玩手指游戏。融入合作交往的因素。由于这两种玩法都是坐在椅子上进行的,所以教师能很好地控制幼儿过度兴奋,使他们在舒适的情绪状态下轻松自如地学会玩法和规则;最后,幼儿进入第三种玩法,加入师幼互动和一定空间范围内追逃的情节,使幼儿充分动起来,而动,是让孩子感受音乐的一个好办法。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去听、去表现,使他们在游戏中得到较好地发展。3.游戏性这一原则体现在音乐游戏除了角色表演外,还注重玩法、规则、空出高潮的设计与处理。孩子的学习是以经验的方式进行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教材,在游戏的创编中更要注重游戏的可行性。在反复地推敲实践中应提倡顺应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在满足孩子的好奇、解决孩子的问题中进行学习、创新。不仅使幼儿受到了音乐的熏陶,提高了幼儿的音乐能力,更让他们在音乐游戏中与同伴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塑造了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得发展。二.音乐游戏组织设计中的创新教学1.音乐游戏的组织设计活动组织合理与否,不仅是有效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保持身心舒适愉快的决定因素之一。在游戏中如何围绕玩法、规则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指导的关键。⑴从音乐感受导入的组织设计方式从音乐的某一要素开始,可以从感受歌词导入的。幼儿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地参与游戏。⑵以动作为主的组织设计方式动作是音乐游戏的就“血肉”或“色彩”。音乐游戏往往采用动作学习的方法,以符合幼儿艺术感受、想象和体验的特点。随着新的刺激与挑战的逐层加入,这种方法不仅使游戏的组织富有变化,还有助于幼儿积累丰富的动作表达词汇,发展“迁移、探索、创编”等各种基本学习能力。特别是在动作探索创编活动中,通常从提问开始,教师的任务是鼓励幼儿尝试、反馈幼儿的尝试,并且给幼儿更多自由探索的时间及空间,使幼儿在探索的同时学习知识技能,掌握动作表达的词汇,以便更好地表现。2.音乐游戏中的情绪调整在音乐游戏中,将幼儿群体的情绪保持在适度兴奋的水平,使他们始终围绕目标进行活动,而避免兴奋点转移或扩散,对教师是一个考验。在这样充满爱意、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中,整个活动情绪的调整是较容易被教师把握的。3.音乐游戏中的教师语言形态与其它活动相比,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大部分时间都会处在比较不稳定的状态中,那么,在这种比较特殊的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形态应该怎样运用呢?我认为,主要是有声语言与体态语言的应用。有声语言应用在相对动态的音乐游戏中,教师的讲解要精炼,多使用幽默语言、情景语言,这样会较好地调动起幼儿的主动参与性,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在音乐游戏中体态语言的应用在发起、维持或结束幼儿行为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经常用有声语言,不但无法引起幼儿的注意,而且会因过多的噪音使幼儿产生急躁、焦虑。语言信息、音调、停顿、赞赏等体态语言的运用使整个游戏显得更加生动有趣。总的来说,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应用更好地融为一体,运用“边检查,边反馈调整”的教学策略,减轻了幼儿理解、记忆、反应的负担,使整个游戏活动显得更饱满、有激情。
本文标题:音乐游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43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