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电气安装工程 > 流体管网输配第二章课后答案
第2章气体管流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2-1某工程中的空调送风管网,在计算时可否忽略位压的作用?为什么?(提示:估计位压作用的大小,与阻力损失进行比较。)答:民用建筑空调送风温度可取在15~35℃(夏季~冬季)之间,室内温度可取在25~20℃(夏季~冬季)之间。取20℃空气密度为1.204kg/m3,可求得各温度下空气的密度分别为:15℃:==1.225kg/m335℃:==1.145kg/m325℃:==1.184kg/m3因此:夏季空调送风与室内空气的密度差为1.225-1.184=0.041kg/m3冬季空调送风与室内空气的密度差为1.204-1.145=0.059kg/m3空调送风管网送风高差通常为楼层层高,可取H=3m,g=9.807N/m.s2,则夏季空调送风位压=9.807×0.041×3=1.2Pa冬季空调送风位压=9.807×0.059×3=1.7Pa空调送风系统末端风口的阻力通常为15~25Pa,整个空调送风系统总阻力通常也在100~300Pa之间。可见送风位压的作用与系统阻力相比是完全可以忽略的。但是有的空调系统送风集中处理,送风高差不是楼层高度,而是整个建筑高度,此时H可达50米以上。这种情况送风位压应该考虑。2-2如图2-1-1是某地下工程中设备的放置情况,热表示设备为发热物体,冷表示设备为常温物体。为什么热设备的热量和地下室内污浊气体不能较好地散出地下室?如何改进以利于地下室的散热和污浊气体的消除?图2-1-1图2-1-2图2-1-3图2-1-4答:该图可视为一U型管模型。因为两侧竖井内空气温度都受热源影响,密度差很小,不能很好地依靠位压形成流动,热设备的热量和污浊气体也不易排出地下室。改进的方法有多种:(1)将冷、热设备分别放置于两端竖井旁,使竖井内空气形成较明显的密度差,如图2-1-2;(2)在原冷物体间再另掘一通风竖井,如图2-1-3;(3)在不改变原设备位置和另增竖井的前提下,采用机械通风方式,强制竖井内空气流动,带走地下室内余热和污浊气体,如图2-1-4。2-3如图2-2,图中居室内为什么冬季白天感觉较舒适而夜间感觉不舒适?图2-2答:白天太阳辐射使阳台区空气温度上升,致使阳台区空气密度比居室内空气密度小,因此空气从上通风口流入居室内,从下通风口流出居室,形成循环。提高了居室内温度,床处于回风区附近,风速不明显,感觉舒适;夜晚阳台区温度低于居室内温度,空气流动方向反向,冷空气从下通风口流入,床位于送风区,床上的人有比较明显的吹冷风感,因此感觉不舒适。2-4如图2-3是某高层建筑卫生间通风示意图。试分析冬夏季机械动力和热压之间的作用关系。图2-3答:冬季室外空气温度低于通风井内空气温度,热压使通风井内空气向上运动,有利于气体的排除,此时热压增加了机械动力的通风能力;夏季室外空气温度比通风竖井内空气温度高,热压使用通风井内空气向下流动,削弱了机械动力的通风能力,不利于卫生间排气。2-5简述实现均匀送风的条件。怎样实现这些条件?答:根据教材推导式(2-3-21)式中——送风口计算送风量,m3/h;——送风口流量系数;——送风口孔口面积,m2;——送风管内静压,Pa;——送风密度,kg/m3。从该表达式可以看出,要实现均匀送风,可以有以下多种方式:(1)保持送风管断面积F和各送风口面积不变,调整各送风口流量系数使之适应的变化,维持不变;(2)保持送风各送风口面积和各送风口流量系数不变,调整送风管的面积F,使管内静压基本不变,维持不变;(3)保持送风管的面积F和各送风口流量系数不变,根据管内静压的变化,调整各送风口孔口面积,维持不变;(4)增大送风管面积F,使管内静压增大,同时减小送风口孔口面积,二者的综合效果是维持不变。实际应用中,要实现均匀送风,通常采用以上第(2)中种方式,即保持了各送风口的同一规格和形式(有利于美观和调节),又可以节省送风管的耗材。此时实现均匀送风的条件就是保证各送风口面积、送风口流量系数、送风口处管内静压均相等。要实现这些条件,除了满足采用同种规格的送风口以外,在送风管的设计上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数量关系,即任意两送风口之间动压的减少等于该两送风口之间的流动阻力,此时两送风口出管内静压相等。2-6流体输配管网水力计算的目的是什么?答:水力计算的目的包括设计和校核两类。一是根据要求的流量分配,计算确定管网各管段管径(或断面尺寸),确定各管段阻力,求得管网特性曲线,为匹配管网动力设备准备好条件,进而确定动力设备(风机、水泵等)的型号和动力消耗(设计计算);或者是根据已定的动力设备,确定保证流量分配要求的管网尺寸规格(校核计算);或者是根据已定的动力情况和已定的管网尺寸,校核各管段流量是否满足需要的流量要求(校核计算)。2-7水力计算过程中,为什么要对并联管路进行阻力平衡?怎样进行?“所有管网的并联管路阻力都应相等”这种说法对吗?答:流体输配管网对所输送的流体在数量上要满足一定的流量分配要求。管网中并联管段在资用动力相等时,流动阻力也必然相等。为了保证各管段达到设计预期要求的流量,水力计算中应使并联管段的计算阻力尽量相等,不能超过一定的偏差范围。如果并联管段计算阻力相差太大,管网实际运行时并联管段会自动平衡阻力,此时并联管段的实际流量偏离设计流量也很大,管网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要对并联管路进行阻力平衡。对并联管路进行阻力平衡,当采用假定流速法进行水力计算时,在完成最不利环路的水力计算后,再对各并联支路进行水力计算,其计算阻力和最不利环路上的资用压力进行比较。当计算阻力差超过要求值时,通常采用调整并联支路管径或在并联支路上增设调节阀的办法调整支路阻力,很少采用调整主干路(最不利环路)阻力的方法,因为主干路影响管段比支路要多。并联管路的阻力平衡也可以采用压损平均法进行:根据最不利环路上的资用压力,确定各并联支路的比摩阻,再根据该比摩阻和要求的流量,确定各并联支路的管段尺寸,这样计算出的各并联支路的阻力和各自的资用压力基本相等,达到并联管路的阻力平衡要求。“所有管网的并联管路阻力都应相等”这种说法不对。在考虑重力作用和机械动力同时作用的管网中,两并联管路的流动资用压力可能由于重力重用而不等,而并联管段各自流动阻力等于其资用压力,这种情况下并联管路阻力不相等,其差值为重力作用在该并联管路上的作用差。2-8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流体输配管网水力计算大都利用各种图表进行,这些图表为什么不统一?答: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流体一元流动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以及管段串联、并联的流动规律。流动动力等于管网总阻力(沿程阻力+局部阻力)、若干管段串联和的总阻力等于各串联管段阻力之和,并联管段阻力相等。用公式表示即:串联管段:G1=G2=…=Gi并联管段:G1+G2+…+Gi=G流动能量方程:(Pq1-Pq2)+g(ρa-ρ)(H2-H1)=ΔP1-2流动动力等于管网总阻力管网总阻力等于沿程阻力+局部阻力流体输配管网水力计算大都利用各种图表进行,这些图表为什么不统一的原因是各类流体输配管网内流动介质不同、管网采用的材料不同、管网运行是介质的流态也不同。而流动阻力(尤其是沿程阻力)根据流态不同可能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这就造成了水力计算时不能采用统一的计算公式。各种水力计算的图表是为了方便计算,减少烦琐、重复的计算工作,将各水力计算公式图表化,便于查取数据,由于各类流体输配管网水力计算公式的不统一,当然各水力计算图表也不能统一。2-9比较假定流速法、压损平均法和静压复得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答:假定流速法的特点是先按照合理的技术经济要求,预先假定适当的管内流速;在结合各管段输送的流量,确定管段尺寸规格;通常将所选的管段尺寸按照管道统一规格选用后,再结合流量反算管段内实际流速;根据实际流速(或流量)和管段尺寸,可以计算各管段实际流动阻力,进而可确定管网特性曲线,选定与管网相匹配的动力设备。假定流速法适用于管网的设计计算,通常已知管网流量分配而管网尺寸和动力设备未知的情况。压损平均法的特点是根据管网(管段)已知的作用压力(资用压力),按所计算的管段长度,将该资用压力平均分配到计算管段上,得到单位管长的压力损失(平均比摩阻);再根据各管段的流量和平均比摩阻确定各管段的管道尺寸。压损平均法可用于并联支路的阻力平衡计算,容易使并联管路满足阻力平衡要求。也可以用于校核计算,当管道系统的动力设备型号和管段尺寸已经确定,根据平均比摩阻和管段尺寸校核管段是否满足流量要求。压损平均法在环状管网水力计算中也常常应用。静压复得法的特点是通过改变管段断面规格,通常是降低管内流速,使管内流动动压减少而静压维持不变,动压的减少用于克服流动的阻力。静压复得法通常用于均匀送风系统的设计计算中。2-10为何天然气管网水力计算不强调并联支路阻力平衡?答:天然气管网水力计算不强调并联支路阻力平衡,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说明:(1)天然气末端用气设备如燃气灶、热水器等阻力较大,而燃气输配管道阻力相对较小,因此各并联支路阻力相差不大,平衡性较好;(2)天然气管网一般采用下供式,最不利环路是经过最底层的环路。由于附加压头的存在,只要保证最不利环路的供气,则上层并联支路也一定有气;(3)各并联支路在燃气的使用时间上并非同时使用,并且使用时也并非都在额定流量工况下使用,其流量可以通过用户末端的旋塞,阀门等调节装置根据需要调节。签于以上原因,天然气管网无需强调并联支路的阻力平衡。2-11如图2-4所示管网,输送含谷物粉尘的空气,常温下运行,对该管网进行水力计算,获得管网特性曲线方程。图2-4答:1.对各管段进行编号,标出管段长度和各排风点的排风量。2.选择最不利环路,本题确定1-3-5——除尘器——6——风机——7为最不利环路。3.根据表2-3-3输送含有谷物粉尘的空气时,风管内最小风速为垂直风管10m/s,水平风管12m/s,考虑到除尘器及风管漏网,取5%的漏网系数,管段6及7的计算风量:5500×1.05=5775m3/s=1.604m3/s。管段1,有水平风管,确定流速12m/s,Q1=1000m3/h(0.28m3/s),选D1=180mm,实际流速V1=11.4m/s,查Rm1=90Pa/m,Pd=ρV2/2=1.2×11.42/2=78.0Pa。同理可查管段3、5、6、7的管径及比摩阻,并计算动压及摩擦阻力,结果见水力计算表。4.确定管断2、4的管径及单位长度摩擦力,结果见水力计算表。水力计算表管段编号流量m3/h(m3/s)长度l(m)管径D(mm)流速V(m/s)动压Pd(Pa)局部阻力系数ξ局部阻力P1(Pa)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m(Pa/m)摩擦阻力Rm(Pa)管段阻力Rml+P1(Pa)备注11000(0.28)1518011.478.01.37106.869.0135241.933500(0.972)632012.3291.1-0.05-4.865.53328.455500(1.53)540012.3691.70.655.024.22176.065775(1.604)845010.2262.70.4729.472.01645.575775(1.604)1045010.2262.70.637.622.02057.622500(0.694)1030010.060.00.5834.83.83872.8阻力不平衡42000(0.556)826010.768.71.4196.874.838.4135.3阻力不平衡除尘器1000224021.3272.2196.3422014.6128.4222.55.从阻力平衡,暖通设计手册等资料查名管段的局部阻力系数(《简明通风设计手册》)。(1)管段1设备密闭罩ξ=1.0,90º弯头(R/D=1.5)一个,ξ=0.17,直流三通,根据F1+F2=F3,α=30º,F2/F3=(300/320)2=0.88,Q2/Q3=2500/3500=0.714,查得ξ1,3=0.20,Σξ1=1.0+0.17+0.20=1.37,P1=ΣξPd=106.86Pa。(2)管段2圆形伞形罩,α=60º,ξ13=0.09,
本文标题:流体管网输配第二章课后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49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