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一年级数学组-多种途径-理解算理
多种途径理解算理一、前言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一句话:“所有比较确定的知识,都必须从计算开始。”而算理的理解则为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数学的定义上,算理是指四则计算的理论依据,它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三个单元都是关于计算内容,因此我们在本学期教研的重点是:通过多种途径,理解算理。二、理论基础因为理解算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开展教学。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但是结合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于算理的理解更多的是通过具体的直观教具来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说的培养学生的算理能力,其实就是使学生理解概念间的联系,再通过科学地选择计算方法,熟练计算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一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计算的方法融会贯通于数学学习的其他方面。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算理。这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方法。三、解决方法1、利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因此,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必须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以适应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发展特征,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直接兴趣。因为算理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所以老师一定要注意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在操作的过程中注意有准确的语言描述,才能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例如学生在学习《买铅笔》(十几减9)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借助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探索算理。不仅这样,我们还让运用了计数器等方法探索算理。在这一教学中,学生不仅知道算式的结果,而且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了算理。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因此,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就一年级学生而言,在学习时,老师可以利用直观演示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把比较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但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完全忽视对其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要逐步摆脱具体形象的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过渡到抽象学习的这一过程中去。例如学生在学习十几减8时,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对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摆小棒理解算理,又让学生通过画数线图抽象算法,然后让学生进行抽象计算,这样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后面的知识打下基础。3、在联系生活实际中理解算理数学源于生活,与生活实际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运算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生活原型,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达到理解算理的目的。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举例若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还能激发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从而帮助学生消除其学习的心理障碍,促使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例如,我们让孩子学习运算的时候,通过圈一圈具体的实物,进行计算。这样学生不仅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且运用生活中的具体实物解决了问题。4、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动手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能够积累孩子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喜欢操作活动。这样孩子不仅能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认真思考,得出结论。这样孩子在计算过程中,对于算理的理解更深刻,更牢固。5、运用迁移规律,加强计算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算理和法则。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而所谓迁移,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对新知识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有消极的。积极的影响就是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能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学生一但形成了迁移能力,就能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计算课也是如此,恰当的运用迁移规律,会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能更准确的理解算理,掌握法则。要充分发挥正迁移作用,防止负迁移的消极影响。例如:学生在学习过《买铅笔》和《捉迷藏》之后,对于十几减8、9的算理和方法基本已经掌握,所以学生在学习《快乐的小鸭》的时候,直接让学生尝试抽象说算理和算法,然后让孩子动手来验证,逐步提高计算能力。6、上课注重孩子说算理。现在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因此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算理,应该鼓励孩子多说,把思维过程与语言表达紧密结合在一起,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再加上科学地优化计算方法,从而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四、结语古人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现代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要求愉快地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会学的能力。所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并且要在学生对算理已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更具可持续发展的张力。总而言之,小学老师要想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重点就要让学生弄清算理,正确、合理地应用有关计算法则,并要不断地给予学生学习中的正确引导,从而使学生们的计算能力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提升。
本文标题:一年级数学组-多种途径-理解算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813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