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一种是家务管理,即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目的是增加货币,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柏拉图的“理想国”: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他们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第二等级是战士,他们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瓦罗的《论农业》:被保存下来的研究当时奴隶制庄园经济的重要资料。他认为农业在一切经济部门中试罗马人最适宜从事的职业,奴隶主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好自己的庄园以增加收入。公平价格:最初出现于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的著作中,是用来指定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他们所说的这种公平价格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相符的价格。货币差额论:早期重商主义又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重金主义:注重资本的原始积累。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学说。强调一国应使贸易输出超过输入,形成有利的差额,即顺差,才能增加本国的金银财富。重工主义: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国家采取扶植和鼓励发展制造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早期与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16世纪,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因而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盛行17世纪上半期,强调多卖,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认为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就可以获更多的货币。晚期重商主义为保证对外贸易中的出超,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由于晚期重商主义力图控制或调节商品的运动并发展工场手工业,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配第的价值论和地租论: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配第把地租归结为农业工人生产的全部剩余产品,即全部农产品中扣除工资和种子等生产费用以后余下的由剩余劳动体现的剩余产品。休谟的货币数量论:一切东西的价格取决于商品与货币之间的比例,任何一方的重大变化都能引起同样的结果——价格的起伏。商品增加,价格就便宜;货币增加,商品就涨价。反之,商品减少或货币减少也都具有相反的倾向。诺思和马西的利息论:正如土地所有者出租他的土地一样,这些资本所有者常常出借他们的资金;像出租土地得到的地租一样,他们从中得到叫作利息的东西,所谓利息不过是资本的租金罢了。既然借债人为所借货币支付的利息,是所借货币能够带来的利润的一部分,那么,这个利息总是要由这个利润决定。比例价格:不仅能使生产不亏本,还能继续经营而且盈利的价格。坎蒂隆的价值观:任何东西的内在价值都可以用在它的生产中所使用的土地的数量以及劳动的数量来度量。自然秩序:是“所有的人,以及一切人类的权力”必须遵守的,是“坚定不移的,不可破坏的,而且一般来说是最优良”的规律。纯产品: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阶级划分:三个阶级,生产阶级,即从事农业的阶级,其中包括租地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土地所有者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及其丛书人员,国王、官吏和教会;这个阶级以地租和租税的形态从农业阶级取得“纯产品”;不生产阶级,不结果实的阶级,包括工商业资本家和工人;资本划分:年预付,每年预付的资本;原预付,几年预付一次的资本。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斯密):前者为特定物品的效用,后者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劳动价值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斯密的教条:斯密价值规定中的一个错误公式。按照这个公式,商品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即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价值。货币论:这种物品是最初的交换媒介物或解决交换困难的“共同衡量标准”。货币是交易的媒介,又是价值的尺度。金银价值对其他货物价值的比例取决于一定数量上金银上市所需要的劳动量对一定数量他种货物上市所需要的劳动量的比例。看不见的手:自由竞争,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是价值规律的作用。绝对优势与相对优势:国家与国家之间具有各自的优势。其中有的是自然固有的,如气候、土质、矿藏以及其他自然条件;有的是后来获得的,如劳动熟练程度,技术水平等。两种优势都可以使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生产上,节约劳动时间,造成成本优势,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价格优势。绝对优势是形成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根本依据,但相对价格优势也是不应忽视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李嘉图):使用价值无法用任何已知的标准加以衡量,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估计,固然,一件商品必须是有效用才有价值,但它生产上耗费的劳动时间才是衡量它的价值的真正尺度。交换价值是由实在价值来调节的,因而是由耗费的劳动量来调节的。价值理论的两大矛盾:价值规律与利润规律之间的矛盾;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就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规律与价值规律的矛盾。货币数量论:一国所有的货币都处在流通中,以致商品的价格完全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多少来决定。相对工资论:一国的产品要以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名义分配给三个主要社会阶级,产品的三个阶级间分配比例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中是不同的。要正确判断地租率、利润率和工资率,不能根据某一阶级所获得的绝对产品量,而应根据所得的相对产品量,也就是根据这种产品所必需的劳动量。政治经济学(西斯蒙第):把物质福利看做研究对象,特别是从政府的事业来看,“政治经济”就是表明对国家财产的管理。内在价值和相对价值:前者是生产品和取得这种产品的劳动之间的比例,后者是生产品与需要这种产品的人们的需求之间的比例。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同资本交换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同收入交换的劳动是非生产劳动。再生产理论:不是生产决定收入,而是收入决定生产,收入通过消费决定了生产。圣西门的实业制度:这种制度是由实业家掌握权力和财产,并使一切人都得到最大限度自由和保证社会得到最大安宁的社会制度。实业家:包括工人、农民,也包括工业资本家、农场主、商人和银行家,他们占社会人口总数的绝大多数,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没有他们,社会其他阶级就不可能生存下去。分配原则:消费品的分配采取“各按其能”、“各按其劳”的原则。傅立叶的危机论:“在文明的经济制度下,一切都是恶性循环”。当1825年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他指出这种危机是“生产过剩所引起的危机”。他虽然没有找到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但他看到了危机的实质,这无疑是一个贡献。分配论:使每个人都能按照他的三种手段——劳动、资本和才能而获得满意的报酬。因此在产品的分配中,首先要扣除维持全体成员生存所需要的部分,其余则按比例分配,其中“资本占4/12,劳动占5/12,才能占3/12”。欧文的分配论: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实行产品的按需分配,因而他也被称为空想共产主义者。马尔萨斯的人口规律:1、人口必然地位生活资料多限制;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利而又显著的抑制的阻止;3、这些抑制码和哪些遏止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即如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马克思的人口规律: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有效需求不足论: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萨伊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阐明财富是怎样生产、分配与消费的”。把政经学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部分,这就是被后来西方经济学家采用的所谓“三分法”。效用价值论:物品的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价值渊源于物品的效用,物品的效用是由劳动、资本和自然力(土地)共同创造的,因而价值也是由劳动、资本和自然力这三个方面共同作用和协力的结果。萨伊定律:萨伊否认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认为“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产品总是由产品来购买,卖者同时也是买者。一种产品一经产出,从那时起,就给价值与他相等的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萨伊的销售理论曾被西方经济学家看作是对政治经济学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它称为“萨伊定律”。西尼尔的价值论:就是生产成本论。他认为,“所谓生产成本,我们说的是生产所必要的劳动与节制的总和”,商品价值就是由这种生产成本决定的,它包括劳动得到工资,节制带来利润。节制论:节制是资本家牺牲了目前的享受,把可以自由使用的那一部分资本,不是用于非生产性的使用,或者是宁愿有计划地从事收益在于将来,而不是在于当前的生产。他认为“所谓生产升本,我们说的是生产所必要的劳动与节制的总和”,商品价值就是由这种生产成本决定的,它包括劳动得到工资,节制带来利润。约翰穆勒的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具有不同性质。“财富生产的法则和条件具有自然真理的性质。它们是不以人的抑制为转移的。不论人类生产什么,都必须按照外界物品构成人类身心结构固有性质所决定的方式和条件来生产。”“财富的分配要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决定这种分配的规律则是依照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见和感情而形成的。这在不用的年代和国家内是很不相同的。”工资基金论:短期的工资决定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也就是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取决于维持雇佣劳动生活的资本的数量,即工资基金和要求就业的劳动者人数的比例。最低工资的规定,不能超过平均工资水平。由于工资基金的数量是一定的,因而总会有一部分失业工人存在。除了增加用于雇佣劳动的总基金数量以外,工资率是不能上升的。凯里的再生产费用价值论:在一切发展的社会里,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的改良,降低了再生产的费用。再生产同一种产品所需费用的减少,已经不再是价值的标准,而价值则是由在生产费用决定的。在生产费用包括人类在控制自然过程中使用的工具等生产资料,以及耗费的劳动。在生产费用也就是劳动者的工资和资本家的利润组成。巴师夏的服务价值论:“价值就是两项交换的劳务之间的比例关系。”“世界上第一次有价值观念是这样一种情况:某人对他兄弟说,‘你替我做这事,我帮你做那事’。他们两人都同意了,因为这时人们第一次可以说:两项交换的劳务价值相等。”货币拜物教:钱是一切事物的普遍价值,是一种独立的东西。因此它剥夺了整个世界——人类世界和自然界——本身的价值。钱是从人异化出来的人的劳动和存在的本质;这个外在本质却统治了人,人却向它膜拜。经济范畴:生产方面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由于社会生产关系会随着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经济上的“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资本:积累起来的劳动如纺织机,只有在一定关系下才成为资本,“资本的实质并不在于积累起来的劳动是替活劳动充当进行新生产的手段。它的实质在于活劳动是替积累起来的劳动充当保存并增加其交换价值的手段。”资本的实质就在于它是剥削雇佣劳动的手段。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方法是从抽象到具体这一逻辑方法同现实即历史发展过程相一致。劳动和劳动力:劳动不是商品,只有劳动力才是商品,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价值的源泉,但本身并没有价值。共产主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
本文标题: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858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