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生理学(第7版)-第7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生理学(第7版)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Chapter7Energyandtemperature第一节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指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过程而发生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分解代谢:能量释放的过程合成代谢:吸收能量的过程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一)能量的来源1、ATP的生成与作用:ATP是体内的直接供能物质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一)能量的来源1、ATP的生成与作用:ATP是体内的直接供能物质ATP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物质。既是体内能量的直接提供者,又是重要的储能物质。磷酸肌酸(CP)含有高能磷酸键,是体内ATP的储存库,主要存在于肌肉和脑组织中。CP和ATP间可进行能量转给。2、三大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1)糖:主要的能源物质,提供50%~70%人体所需能量。有氧氧化:氧充分,葡萄糖完全氧化释放能量(1molG=30或32molATP)脑组织消耗能量的主要来源。无氧酵解:氧不足,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少(1molG=2molATP)剧烈运动、成熟红细胞靠此供能。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3)蛋白质:构成机体组织的建筑原料,在体内糖、脂肪耗竭时分解供能维持必需的生理功能活动,供能是其次要功能。(2)脂肪:贮存和供给能量。每克脂肪释放的能量约为糖有氧氧化时的2倍。(1)糖:主要的能源物质。2、三大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二)能量的利用体重指数:以身高(m)的平方除体重(kg)所得之商,主要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三)能量平衡指机体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之间的平衡。在我国,体重指数24为超重线,28为肥胖界限。瘦素:leptin増食因子:orexin1、热价(trermaleqivalent)1克食物在体内完全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物理热价——食物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生物热价——食物在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物理热价(KJ/g)生物热价(KJ/g)糖1717脂肪39.839.8蛋白质23.518二、能量代谢测定的几个概念2、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equivalentofoxygen)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一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3、呼吸商(respiratoryquotient,RQ)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产量和耗氧量的比值。RQ=产生的CO2mol数/消耗的O2mol数=产生的CO2ml数/消耗的O2ml数(相同温度和气压条件下)根据RQ的大小推测能量的主要来源糖:1.00脂肪:0.71蛋白质:0.80混合食物:0.85二、能量代谢测定的几个概念1、热价(trermaleqivalent)2、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equivalentofoxygen)3、呼吸商(respiratoryquotient,RQ)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产量和耗氧量的比值。4、非蛋白呼吸商(non-respiratoryquotient,NPRQ):根据糖和脂肪按不同比例混合氧化时所产生的CO2量和消耗的O2量计算的呼吸商。二、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1、直接测热法:测定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向外界环境散发的总热量。因设备复杂,操作繁琐,故极少应用。2、间接测热法:定比定律+能量守恒定律C6H12O6+6O2=6CO2+6H2O+△H3、双标记水法原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食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所作功能量代谢=热能+外功二、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二)间接测热法:定比定律:同一化学反应无论中间过程和条件差异多大,释放的能量是一定的。是利用“定比定律”,测算出一定时间内氧化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各有多少,再计算出它们所释放出的热量。(三)临床上应用的简化测定法通常将蛋白质的消耗量忽略不计,只测定单位时间内的耗O2量和CO2产量,计算呼吸商,按非蛋白呼吸商查表,得到对应氧热价,即可计算总产热量。二、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另一更简便方法是将非蛋白呼吸商定为0.82,氧热价为20.20kJ,只需测定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便可按下式计算机体的产热量:产热=20.20×耗氧量(KJ)气体分析法耗O2量CO2产量RQ(不考虑蛋白代谢)NPRQ(查表)氧热价×耗O2量产热量二、能量代谢的测简略方法肺量计混合膳食NPRQ=0.82耗氧量(6分钟)氧热价为20.20KJ×产热量简略法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1、肌肉活动2、精神活动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4、环境温度(一)肌肉活动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机体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提高代谢率。剧烈运动时其耗氧量可增加10~20倍。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劳动强度:单位时间内机体的产热量。(二)精神活动3.5ml/min/100g脑组织人在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受到的影响不大,其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当精神活动处于紧张状态时,产热量可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无意识的肌紧张以及某些内分泌激素(甲状腺素等)释放增加引起。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三)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从进食后一小时左右开始,延续到7~8小时左右,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蛋白质“额外”增加的热量约30%左右,糖或脂肪则可“额外”增加4%~6%的热量,混合性食物为10%。其产生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肝脏处理蛋白分解产物时的额外能量消耗有关。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四)环境温度安静时20~30oC的环境中能量代谢最稳定,低于20oC或高于30oC时都可使能量代谢增加。20~30oC:最稳定20oC:↑骨骼肌紧张性增强10oC:↑↑寒颤30oC:↑新陈代谢加快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四、基础代谢基础代谢(basalmetabolism):是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basalmetabolicrate,BMR):是指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指人体处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静、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时的状态。基础状态的条件如下:①清晨空腹,即禁食12~14h,前一天应清淡、不要太饱的饮食,以排除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的影响。②平卧,全身肌肉放松,尽力排除肌肉活动的影响。③清醒且情绪安闲,以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④室温20-25℃,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简略法测定和计算BMR呼吸商=0.82氧热价=20.20kJ/L耗氧量和体表面积测定基础代谢率的意义临床测定BMR可帮助诊断某些代谢性疾病:#甲亢时,BMR比正常值高25%~80%。#甲减时,BMR比正常值低20%~40%。#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发热BMR升高。#体温每升高1°C,BMR升高约13%。#肾病综合征、脑垂体性肥胖、病理性饥饿BMR降低。正常的体温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体温酶活性细胞代谢低于34意识丧失低于25心跳、呼吸停止体温酶变性细胞损害高于41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高于43生命危险第二节体温及其调节第二节体温及其调节(一)表层(体表)体温和深部(体核)体温人体外周组织(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等)的温度称为表层温度(shelltemperature)。机体深部(心、肺、脑和腹腔内脏等)的温度称为深部温度(coretemperature)。一、体温腋温36.0-37.4℃最稳定口腔温36.7-37.7℃喘气、饮水影响直肠温36.9-37.9℃出汗、测量姿势鼓膜、食道—反映脑组织和机体深部温度可信度:直肠温>口腔温>腋窝温临床常用口温和腋温。测定腋温时要注意无汗、夹紧体温计和测量时间(约需10min)。体温(bodytemperature):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1、昼夜周期: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周期幅度一般不超过1℃,体温的这种周期性波动称为昼夜节律或日节律(circadianrhythm)。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吻合。生物节律: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二)体温的正常变动2、性别:女性基础体温比男性体温高0.3℃。女性体温还随月经周期而变动。月经期至排卵这段时间体温较低,排卵日体温最低,排卵后体温回升至月经前水平。孕激素及其代谢产物可能是引起体温波动的主要因素。(二)体温的正常变动3、年龄:儿童体温较高,老年人体温较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因体温调节机制发育不完善,调节能力差,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二)体温的正常变动4、肌肉活动:肌肉剧烈活动时,体温可升1~2ºC,此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温度变化以及进食等均可影响体温。全身麻醉时,会因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和扩张血管的作用及骨骼肌松弛,使体温降低。(二)体温的正常变动(三)表层温度皮肤温度:环境温度23℃时测定:足部27℃,手30℃,躯干32℃,额部33--34℃。四肢末梢皮肤温度最低,躯干、头部皮肤温度偏高。皮肤温度与局部血流量有密切关系二、体热平衡(机体产热与散热)图8-2体热平衡模式热输出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热来源代谢环境二、体热平衡(机体产热与散热)(一)产热过程1、主要的产热器官以及影响产热的因素:安静状态:主要产热器官—肝脏运动或劳动:主要产热器官—肌肉影响产热的主要因素:基础代谢率,肌肉的收缩活动,内分泌激素等。二、体热平衡(机体产热与散热)二、体热平衡(机体产热与散热)1、主要的产热器官以及影响产热的因素:2、机体的产热形式寒战产热: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不做功,9-11次/分,但产热量很高。常有战栗前肌紧张。非寒战产热(代谢产热):以褐色脂肪组织(含丰富的线粒体,分布于腹股沟、腋窝等处)的产热量最大。对新生儿意义尤大。二、体热平衡(机体产热与散热)二、体热平衡(机体产热与散热)3、产热活动的调节①体液调节:甲状腺素,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机体暴露于寒冷环境中数周,甲状腺活动增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激素,作用快,持续短。②神经调节:寒冷刺激兴奋机体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多,产热增加;寒冷刺激兴奋下丘脑TRHTSH3、产热活动的调节①体液调节:甲状腺素,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机体暴露于寒冷环境中数周,甲状腺活动增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激素,作用快,持续短。②神经调节:寒冷刺激兴奋机体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多,产热增加;寒冷刺激兴奋下丘脑TRHTSH1、散热部位:主:皮肤面积大与外界接触血流丰富有汗腺次:呼出气、尿、粪(二)散热过程皮肤散热方式对流(15%)蒸发(22%)传导(3%)辐射(60%)⑴辐射散热:指体热以热射线形式传给温度较低的周围环境中的散热方式。辐射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2、机体的散热方式:(二)散热过程⑵传导散热:指体热直接传给与机体相接触的低温物体的散热方式。散热量与物体的导热性有关。物理降温⑶对流散热:指体热凭借空气流动交换热量的散热方式。对流散热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受风速影响。2、机体的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和对流散热方式原理影响因素应用━━━━━━━━━━━━━━━━━━━━━辐射热射线肤气温差、效面积空调传导直接传递肤物温差、导热度冰袋降温对流直接传递肤气温差、风速电扇降温━━━━━━━━━━━━━━━━━━━━━━━━━━━━━━━━━━━━━━━━━━1)不感蒸发(insensibleperspiration、不显汗)指体液的水分直接透出皮肤和粘膜表面,在未聚成明显水滴前而被汽化的散热形式。不感蒸发是持续进行的。人体不感蒸发量约1000ml/日。∴临床上给病人补液时应考虑到由不感蒸发丢失的体液量。(4)当气温≥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2、机体的散热方式:2)发汗(sweating):(可感蒸发)指通过汗腺的主动分泌,汗液在皮肤表面形成明显的汗滴而蒸发。人在安静状态下,当环境温度达到30℃左右时,便开始发汗;如果空气湿度大、衣着又多时,气温达25℃便可发汗;机体活动时,由于产热量↑,虽然环境温度低于20℃亦可发汗。炎热的气候,短时间内发汗量可达1.5L/h。(4)当气温≥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2、机体的散热方式:汗液:水分:>99%∵汗液流经汗
本文标题:生理学(第7版)-第7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872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