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0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第1页共10页江西省景德镇市2020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2题;共4分)1.(2分)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是()A.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王绩《野望》)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雁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D.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2.(2分)陆游《关山月》中,与“笛里谁知壮士心”在意义上构成对比关系的是()A.三十从军今白发B.沙头空照征人骨C.遗民忍死望恢复D.朱门沉沉按歌舞二、基础知识综合(共3题;共21分)3.(5分)(2019·平谷模拟)端午节来临之际,学校组织了“端午季·家国情”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准备作为展板的序言。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一年一度又端阳,汨水悠悠屈子殇。”两千多年前的汨罗河畔,面对国破家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悲愤交加,纵身一跃,化作了汨罗河畔的一缕诗魂。他就是屈原。屈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豪情满怀(甲)竭忠尽智。他提倡“美政”,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后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却痴心不改,体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借以表达内心集聚的深挚悲痛和深切忧患。屈原使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乙)“楚辞”,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了一片新天地。在榴花似火的五月,一个民族以节日的名义年年祭奠你,岁岁凭吊你。每到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我们都会用你的精神来互相鼓舞,共抵外侮!“国亡生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屈原,你的诗文永远滋养着我们这个诗歌的国度,你的精神永远烛照着我们这个奋进的民族!(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开(辟)痴心不改(zhī)B.开(僻)痴心不改(chī)C.开(僻)痴心不改(zhī)第2页共10页D.开(辟)痴心不改(chī)(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甲)顿号(乙)冒号B.(甲)逗号(乙)冒号C.(甲)逗号(乙)破折号D.(甲)顿号(乙)破折号(3)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括句,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修改:________4.(7分)(2017九下·东台月考)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孩子们,写字并不是零乱随意的涂鸦,写字是在写生命,是以这种纯cuì的方式,将书家的精神气韵暴露无遗,一笔一划间,都是对美好生命的虔诚礼赞。抑扬顿挫的笔法,是笔者心路力程的真实写照;柔软的笔触与粗糙的纸面所碰撞出的激情,是笔者内心深处灵魂的呐喊。如果说书法是汉字的舞姿,那么,这舞姿摇yè的是书家的心性,也是时代的精神气象。期待你们在我校“书法进课堂”活动中大显身手。(1)给划线字注音。________________虔诚粗糙(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cuì_yè纯________摇________(3)上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________改为________5.(9分)(2013·陕西)按照要求,完成下列的题目。①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青春。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③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做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______、______、______的回忆。(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2)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3)第3页共10页请将下面的词语依次填写在第③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才会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回忆A.无悔B.充实C.持久。三、句子默写(共1题;共1分)6.(1分)(2019八上·新昌期中)古诗文名句默写。(1)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2)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_,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其二)》)(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王维诗歌的高度评价,请你默写《使至塞上》一诗中被誉为“独绝千古”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5)郦道元的《三峡》一文中,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9分)7.(9分)(2018九上·北京开学考)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________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2)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颈联所描述的景象。(3)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诗人登高而望远之时写下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6分)8.(16分)(2017七下·深圳月考)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文段一: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第4页共10页文段二: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选自《世说新语》(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①当涂掌事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③又尝同席读书________④宁读书如故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管挥锄与瓦石不异。(3)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管宁为什么割席?从他们择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10分)9.(10分)(2016七上·桐乡期中)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1)下列句子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等、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B.《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D.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命若琴弦》、《湘行散记》。(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①文段选自《________》(书名),作者是________。②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人名),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25分)第5页共10页10.(17分)(2016·贵阳)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数字化时代的阅读郭英剑如今,我们已经完全进入了一个数字化阅读的时代,手机阅读、电子阅读等已逐步成为年轻一代的主要阅读方式。随着而来的纸质书的大滑坡,书店举步维艰。让很多人深感忧虑,甚至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区分两者。我不否认数字化时代会出现许多信息垃圾,这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我也不认为数字化阅读方式就一定会导致阅读质量肤浅化,先不说电子媒介让经典书籍变得更加便易携带,使人们阅读的机会与时间都可能增加;仅是网站、微博、微信出现的很多非常精彩、非常深刻甚至是振聋发聩的作品和观点,就不能视而不见,数字化时代,不能仅凭媒介载体的不同来界定阅读品质的“深”和“浅”。我们不是要否定某种阅读方式或肯定另一种阅读方式,而是要进一步探讨深层次的问题﹣﹣在数字化时代,我们“读什么”和“怎么读”今天,人们大多数喜欢阅读流行书籍、浏览时兴信息。我还是想说:不要忘记经典。人生太短,好书太多,读什么?﹣﹣读经典,第一经久不衰,第二具有典范性或者说权威性,第三经过了历史选择,是最有价值的书。阅读经典,尤其是我国传统文化经典,往往能够引发人们宁静的感悟和睿智的思路,更能使人学着去“明辨是非,甄别善恶,区分正义与非正义,并且教人从有用之中发现高贵与美”。尤其是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经典关乎人的成长,包括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应对未来的变化,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等。无论是什么时代,经典的精神力量都是持久不衰的。怎么读?这似乎应该不是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看的书很多,记住的知识多,这当然会让其他人肃然起敬。但在这数字化的时代,无论你如何博闻强识,都抵不过一块小小的键盘,更比不过鼠标轻轻一点一切尽收眼底的互联网。那么,在这样一个知识近在咫尺的时代,怎么读才有意义和价值呢?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不只是为了知道和记住,数字化时代,在面对汹涌而至的各类信息的时候,读者必须具备更高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判断力,把众多的阅读内容分门别类、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通过思考形成个人的思想和对世界的多元化理解,最终为我所用。在崇尚个性的数字化时代,深入的思考正是体现读者独立存在的价值之所在。最后,我想谈谈阅读之后还有写作。当然,这不是要求每一位阅读者都成为专职作家。而是希望通过写作推进深度的思考、积淀阅读的成果。在电子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为所以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为写作,表达深度的阅读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和操作性。我们可以用三个“勿忘”来总结:第一,在阅读当下作品的同时,“勿忘经典”;第二,在读书娱乐、获得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勿忘思考”;第三,在强调阅读的同时,“勿忘写作”。虽然纸质书在走下坡路,书店在倒闭,但令人欣慰的是,阅读将是永恒的,欣慰所有的阅读,都是有品质的阅读!(文段有删改)第6页共10页(1)请根据文章内容,阐述“有品质的阅读”的含义。(2)文章第三自然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3)文中很多句子讲究语言的分寸,以避免绝对化,下列选句中没有这种特点的一项是()A.不能仅凭媒介载体的不同来界定阅读品质的“深”和“浅”。B.今天,人们大多数喜欢阅读流行书籍、浏览时兴信息。C.无论是什么时代,经典的精神力量都是持久不衰的。D.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不只是为了知道和记住。(4)现在,读图成为一种风尚,有人认为,图的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读图好处多多;有人认为,中学生应该以读文为主,因为读图会造成阅读水平低下,得不偿失,请仿照第二自然段,用下面的句式表述你对此的看法和理由。我不否认……但……先不说……仅是……就……11.(8分)(2017七上·夏津开学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
本文标题:江西省景德镇市2020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892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