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管理学原理》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管理学原理》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一、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思路管理学原理》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教育部制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强、开课面大、影响广泛的特点,我们每年大约为480名学生开设本门课程。《管理学原理》在我校最早开设于1994年,当时只是作为企业管理(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课,自2003修订教学计划以来,《管理学原理》又成为经济、管理大学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2008年《管理学原理》被学校批准立项为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项目,受到学校的资助。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依托课程组的教学资源和人才优势,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相结合。以更新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提高学生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根本,紧紧抓住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将本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级精品课程乃至省级精品课程,成为山东省区域本专业业内具有先进性、代表性、典型性的网络互动学习平台,成为管理学领域重要的学习中心,实现教学效果和学术地位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双重目标。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课程组将坚持“学生主动学、教师引导教、实践体验学”的教学理念;打造精锐教学团队,形成以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和讲师为主、校外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师资队伍;继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正确处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关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环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建立融多媒体教学、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管理沙龙、督促自学、全程考核等手段为一体的多渠道、学生参与式教学方法体系。二、课程建设的内容与特色(一)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1.教学内容改革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提高质量。转变课程体系与内容设置只注重基本理论灌输,而忽视学生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陈旧观念。让学生既系统地学习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又能根据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趋势,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培养创新型、复合性人才的目的。(1)在内容更新方面,在总体上把握经典与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把最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前沿问题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为弥补课本在捕捉学术和实践发展前沿上的滞后性,本课程组密切跟踪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和学术研究前沿,具体来说:在借鉴多版权威教材的基础上,要查阅大量的外文电子文献,不断跟踪科研和理论发展前沿,向学生介绍目前国内外实践界出现的管理创新和发展态势。如网络组织管理、供应链管理、企业动态联盟、团队管理、企业再造、学习型组织、虚拟企业管理等近些年出现的新的管理理论内容的介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理论和实践,力求尽可能及时地传授给学生。如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AMT)生产环境、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采用何种模式管理等。(2)改变以课本为本位,学生跟着课堂走的传统方式。从课程体系和内容上减少理论的授课课时,加大灵活运用知识的课时,增加案例分析、实践环节,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一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如每章的开头都要给学生选择一个与本章内容有关,并没有解决问题方案的案例,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每章结束时都要给学生留一个案例作业让学生用本章学过的理论去思考与应用。为此要不断地更新和充实现有《管理学原理》案例库;二是教学方法强调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和实践型教学模式等。如在进行企业决策内容的传授时,基本理论和方法在课堂上讲解,而决策的复杂性、重要性和风险性则通过ERP模拟实验亲身体验。(3)强调中国情境中管理原理与方法的学习与掌握。结合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与法律环境讲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过大量中国企业的案例剖析,加深学生对中国商务环境和管理情境的理解。如我国中小企业近年来发展比较快,而现有的教材大部分是针对大中型企业管理问题而言的,因此教学中要加大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内容介绍的分量,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特别是高科技类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市场竞争状况、吸纳就业状况、技术水平与研究开发能力、政策制度支持等进行分析,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与大型国企和跨国公司之间的环境差异和管理方式的差异等。(4)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选用和编制本课程的教材和参考资料。除了选用国内本课程的优秀教材作为主要教材外,还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和我校经管类专业建设的特色,编撰具有我们自己特色和带有同步练习和思考题的《管理学原理》参考教材,保持该教材的前瞻性及与企业管理发展实际的同步性,努力把本教材建设为精品教材。2.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和能够分析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拟建立互动式教学与学生自主式学习模式,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能够对企业管理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能力,学会发现的,而不是被动接受式学习,为此要探索建立“学生主动学、教师引导教、实践体验学”的教学方法体系。具体形式有:(1)教师主导、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方法改变教师一言堂为教师主导、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考虑到管理学原理的基础性和应用性,对基础理论、原理及重要的内容由教师精讲,对一些各管理职能的运用要以教师引导,学生课下自学、课堂参与讨论、教师点评总结的教学方式。——交互式教学。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解知识,这种一言堂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主渠道。讲课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从例举一些实际管理问题到启发、讨论,再到给出参考答案,这种交互过程能够调动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主题讨论教学。讨论课由教师主持、出题目,由学生围绕题目准备,教师由浅入深的引导、分析、点评。每学期初由主讲教师把本学期所要讨论的题目及案例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己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准备讨论发言提纲。在每组同学之间课下进行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先按班进行讨论,然后每班选出几名好的代表在课堂上发言,通过同学之间的提问、启发甚至是争论,加深学生对管理实践情况的了解和有关重要概念的理解。教师从发言时间掌握和发言内容两方面进行点评,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发言技巧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情景模拟式教学。将ERP引入到《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中,作为实验内容,鼓励并安排学生参加ERP模拟实战。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使学生有了压力,课下主动看书讨论研究,锻炼了其表达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确切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能够做到教学相长,师生互相影响、实现思维共振的教学模式。(2)多媒体和互联网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建设现代信息技术课件环境的同时,使本课程教师成为课程、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熟练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和互联网进行教学活动,进一步优化多媒体教学课件,把更多形象、生动的视频资料充实到课件中,增加课件的信息量;建设好精品课网络资源平台,开发应用网络资源和进行网络交互式教学,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材资源与参考书目、作业习题与自测试卷、案例库、网络教程、课堂PPT课件、网络多媒体课件、学科背景资料、国外权威资料链接和下载、教学论坛继续完善并上网,并开通学科论坛和教师专用邮箱,实现了师生互动。3.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通过实践教学训练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1)广泛开展实战模拟演练。充分利用ERP沙盘模拟实验室配合管理实务教学内容进行经营管理实战模拟实验;还要引进企业信息化管理(ERP)软件,建立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仿真模拟实验系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适应社会需要。(2)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在青岛黄海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高校山柏科技有限公司、金碟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等建立多个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习。通过实习,切身体会真实的企业管理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能力。(3)开展社会调查。利用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开展与本课程相关的调查。通过调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4)实施“SRT计划”(StudentResearchTraining)。SRT计划是为本科生实施开创性教育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向学校申报与本专业相关科研课题,进行立项研究,并参加创业大赛。(5)外出参观学习。教师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在管理原理课程学习期间到企业参观观摩,主要了解企业管理的要点和企业运作的程序,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4.考核方式改革方案课程考核方式是一个指挥棒,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同时,对考核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主要是:改变过去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方法,采用平时考查、课堂讨论和书面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并加大平时考查和课堂讨论的比重,课程成绩的构成为:平时到课情况与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占10%,课堂提问和讨论占30%,期末考试占60%。这样,既重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更重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觉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5.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再培训,鼓励到国内外优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进修学习和参加课程培训学习以及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会议,五年内本课程组教师博士学位达到60%以上,使课程组成为一支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学团队;另一方面继续坚持教学观摩、研讨和学生调查,以促进课程组全体授课老师的教学责任感和教学能力的提高。6.完善课程制度建设一要形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定期修改制度;二要坚持定期的集体备课、公开教学、教学研讨制度;三要坚持任课教师相互听课制度;四要完善学习效果考核制度,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和比重,在部分学生中探索试行半开放式考试。课程组要统一大纲、统一教学日历、统一出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7.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注重国际国内教学与学术交流开展教改方面的创新研究,并积极申报教改研究项目,发表教改文章;采取派出去和请进来的做法,积极加强和国际国内知名院校的联系和合作,广泛和他们开展教学和科研的交流活动,充分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本课程的学术水平。(二)课程建设的主要特色1.课程开设的广泛性作为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几乎覆盖经管学院每个专业,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工业工程、城市管理和物流等六个专业。针对不同专业的发展需求,该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在重点、难点设计与解决等方面各有侧重;每学期开课学生平均人数超过480人,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受益面大。2.突出课程内容的创新性与应用性该课程体系的设计,紧紧围绕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管理实践的需要,既注重该课程理论的基础性与系统性,又注重该学科理论的前沿性和创新性。每年要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注意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补充,在保证课程基本理论构架基础上,及时增加新的内容。如补充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大量中外企业发展中管理实例,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以当时当地学生能感知到的中国企业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穿插于教学内容中,以提出问题,布置学生调查研究,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方式给出解决问题思路;结合我校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挖掘化工、橡胶企业管理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化工、橡胶企业的实际,掌握化工、橡胶企业管理的技能,为将来向我国化工、橡胶企业输送优秀毕
本文标题:《管理学原理》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93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