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浅谈中国建筑文化之风水文化
1建筑设计方法论论文题目:浅谈中国建筑文化之风水文化姓名:周*学号:1128101***院系:土木建筑学院建筑学邮箱:578856***@qq.com联系电话:1823658****授课老师:张**完成时间:2015年1月12日2浅谈中国建筑文化之风水文化摘要:我国的风水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沿革。风水在我国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几乎无所不在。虽然带着迷信的色彩,却同时指引着人类社会如何去顺应自然,使得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得以统一,从而创造了中国建筑独具特色的辉煌成就。关键词:中国,风水,文化,建筑一.风水之本源我国建筑文化经历了数千年不辍的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成就辉煌、风格独特的体系。与世界建筑文化的背景比较,我国建筑文化的一个极其显著的特点是,各种建筑活动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无不受到所谓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风水术源渊流长,历代沿革,有不少名称,除叫风水之外,还有堪舆、卜宅、相宅、青乌、表襄、形法、阴阳、地理、山水之术等名称。因此,要真正理解风水理论就必需先从它的定义谈起。风水术是中国古代一种有关建筑环境基址选择与规划设计的理论,又称“地理学”。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瞩目,但其建筑美学、设计思想等深层次系统缺乏,恰恰是风水的术学中记载了规划、设计、建设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建筑的辉煌助有一臂之力。古代风水师也承担了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的角色。研究风水渊源、沿革、流派、宗旨、方法及其成就,关联了中国古代城市、村镇、住宅、陵墓等,其中包括地理、地质、生态、小气候、绿化、建筑群及外部空间设计、心理学、伦理学、哲学和美学等方面的课题。二.风水的发展历程风水的起源--原始的穴居风水3原始人类,避风向阳的洞穴,坐北朝南,背山近水,居所已经初步开始功能规划格局。风水的发展期:从原始部落和春秋战国的萌芽阶段到秦汉魏晋和唐宋时期的探索阶段再到明清时期的成熟阶段最后到民国和当代与现代科学的冲突,融合。原始-朴素择地春秋-阴阳秦汉-堪舆明清-住宅规划近现代-城市规划图一图二图三风水的基本学说:1.阴阳学说:中国古代的辩证理论,古人的人居环境选址、规划、建筑等活动就是寻求阴阳平衡的具体操作技能。利用世间万物皆阴阳,阴阳转化,阴阳互根,阴阳对立的相互关系来进行风水解说。(如图一)2.五行学说之基本学说:金木水火土是自然界的基本元素,五行生克是事物内在的联系,金——白虎,木——青龙,水——玄武,火——朱雀,土——中央厚土。(如图二)演绎学说:四时四象五方,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中央厚土…(如图三)三.建筑所遵循的十大风水要素风水理论的基本取向,特别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主张“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也就是说,人要以自然为本,人类只有选择合适的自然环境,才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风水不仅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把大地本身看成一个富有灵性的有机体,各部分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协调。这种大地有机自然观,既是风水思想的核心,也是东方传统哲学的精华。十大风水原4则与建筑理论中整体规划,景观打造,产品设计等科学理论互相融合。1.整体系统原则:整体系统原则,风水理论思想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整体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风水学充分注意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黄帝宅经》主张“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皮,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2.因地制宜原则:《周易·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土质也不一样,建筑形式亦不同。西北干旱少雨,人们采取穴居和窑洞为主,西南潮湿多雨虫兽很多采取干阑式竹楼居住。中国现存许多建筑都是因地制宜的楷模。中国是个务实的国家,因地制宜是务实思想的体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这正是风水学文化的真谛所在。3.依山傍水原则: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的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狩猎和捕捞、采摘活动相适应。5依山的形式有两类,一类是土包山,三面环山,凹中有旷,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另一种形式是“屋包山”及房屋覆盖着山坡,从山脚一直到山腰。背后的靠山,有利于抵挡冬季北来的寒风;面朝流水,即能接纳夏日南来的凉风,又能享有灌溉、舟楫、养殖之利。有近百年历史的武汉大学建筑在青翠的珞珈山麓,设计师充分考虑到特定的风水,依山建房,学生宿舍贴着山坡,像环曲的城墙,有了个城门形的出入口。山顶平台上以中孔城门为轴线,图书馆居中,数学楼分别立于两侧。主从有序,严谨对称。学校得天然之势,有城堡之壮,显示了高等学府的宏大气派。4.观形察势原则:清代的《阳宅十书》指出:“人之居处宜以大河为主,其来脉气最大,关系人之祸福最为切要。”风水学非常重视山形水势,也非常重视把小环境放入大环境中进行考察。从大环境观察小环境,便可知道小环境受到的外界制约和影响,诸如水源、气候、物产、地质等。任何一块宅地表现出来的吉凶,都是由大环境所决定的,犹如中医切脉,从脉象的浮数沉迟、虚实玄滑等就可知道身体的一般状况,因为这是由心血管的机能状态所决定的。只有形势完全美,宅地才美。每建一座城市,每盖一栋楼房,每修一个工厂,都应当先考虑山川大环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必无后顾之忧,而后富乃大。5.地质检验原则:风水思想对地质很讲究,甚至是挑剔,认为地质决定人的体质,现代科学证明这不是危言耸听。地质对人体的影响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土壤含有的微量元素,在光合作用下放射到空气中直接影响人的体质。②、潮湿或发臭的地质,会导致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皮肤病等,潮湿的地方容易滋生细菌,是产生各种疾病的根源,不易建宅。6③、地球磁场的影响,地球是一个被磁场包围的星球,强烈的磁场可以治病也可以伤人。④、有害波的影响,如果住宅地面以下有地下河流,或者双层交叉的河流,或者坑洞,或者有复杂的地质结构,都可能放射出长震波流,导致人体不适以上四种情况,旧时风水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有科学道理加以解释,在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采取回避措施或使之神秘化。有的风水师在相地时,亲临现场,用手研磨,用嘴尝泥土,甚至挖土井察看深层的土层、水质、俯身贴耳聆听地下水的流向及声音,这些看似装势作样,其实不无道理。6.水质分析原则:宋代皇妙应所著风水经典《博山篇》主张“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气味甘、其气香,主上贵。气色白,其味清,其色温,主为贵。其色淡,其味辛其气烈,主下贵,若苦酸涩,若发馊,不足论。”风水学理论主张考察水的来龙去脉,辨析水质,掌握水的流量,优化水的环境。7.坐北朝南原则:中国处于地球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已北,一年四季光都从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阳光。坐北朝南,不仅为了采光,还为了避风,中国的地势决定了其气候为季风型。概言之,顺应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操,地灵方出人杰。清末何光廷在《地学指正》中云:“平阳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别,向东向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则无妨。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宜有近案遮拦,否则风吹骨寒,主家道败衰丁稀。”这就是要避免西北风。概而言之,坐北朝南原则是我国先哲们对自然7现象的正确认识,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然,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操,地灵方出人杰。8.适中居住原则:风水学理论主张山脉、水流、朝向都要与穴地协调,房屋的大小也要协调,房大人少不吉,房小人多不吉,房小门大不吉,房大门小不吉。适中的原则还要求突出中心,布局整齐,附加设施紧紧围绕轴心,中轴线与地球的经线平行,向南北延伸。明清宫殿、帝陵、清代园林都是按照这个原则建造的。9.顺乘生气原则:风水理论认为,风是万物的本源。怎样辨别生气呢?明代蒋平阶在《水龙经》中指出,识别生气的关键是望水,“气者,水之母,水者,气之止。气行则水随,而水止则气止,字母同情,水气相逐。”风水理论提倡在有气的地方修建城镇房屋,这叫做乘生气,只有得到生气的滋润,植物才会欣欣向荣,人类才会健康长寿。10.改造风水原则:人们认为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为自己服务。《周易》曾有言,人们只有改造环境,才能创造优化的生存条件。北京城中处处是改造风水的名胜,故宫的护城河是人工挖成的屏障,核突堆砌成景山,威震玄武。北海是金代时蓄水成湖,积土为岛,以白塔为中心,寺庙依山势排列。8四.建筑与风水:风水文化中的精华,可以为古今服务。以上我们所说的风水的核心是探究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怎么协调,重点在指导人类顺应环境来解决建筑的选址和建筑的具体问题。关于选址有基本原则,就是说“气”要大、“龙”要旺,“脉”要远,“穴”要深。这里的“气”指的是“环境容量”,“龙”是指山川走势,房子最好是面迎秀。可见选址时水比山更重要,“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看水也要讲究,要选择弯内之水,不要选弯背,“水见三湾,福寿安康,屈曲来潮,茶丰富饶”。“水为气之母,有山无水休寻地”。俗语说,有水即有财,这和我们今天说的“路通财通”是一个意思,路就是水,风水学早把“水”和“路”视为一体。世界上所谓的大都会都有一条水,多在沿江或近海之处,在现实生活中,水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环保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故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水成了财源的象征,我国许多城市都有护城河,在客家围龙屋前必有一口池塘,便是这理论的实践,而且池塘多半是半月形的,平的那边向里,外边半月形的向外。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9意,即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并不是一切都适从人愿的,所有东西都是我们设计好的,再加上地球的气场也在不断不变化中。但可以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加以改变和调整的,现在我们提倡低碳生活就是这个道理,研究风水就是要探究天道自然对人类的影响,发扬它有利的一面,改造它不利的因素。其实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讲的天时、地利、人和。五.结语:风水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中国古代文化,是数千年中国人对人地自然观察与思考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古人关于居室建设与社会生活的经验的总结。虽然,中国古代的风水文化囊括着不应有的迷信糟粕,但其千年不败,深深地渗透于地球东部的这块黄色土地之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建筑观念。相信将新时代的科学价值观注入到这一古老的理论之中,将风水所蕴含的建筑文化与现代的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相结合,使风水理论重新焕发新的生机,对实现特色的建筑环境也有巨大贡献。就我而言,这些规矩以今天科学的眼光来看有的还有一定的科学成分,是群众日常生活总结出来的。这些民俗的科学理念,教我们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利用自然的规律探究其中的奥秘,走出迷信的怪圈,建设更加宜人的环境。这也在告诉我们民间的力量是城市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子的道理。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来看待风水,通过社会实践,从理论上技术上补充、改正风水文化,让风水文化朝着有利于现实社会的方向发展,这是当代人们研究风水、推动风水文化,利用风水为现代建筑造福的主要任务。六:参考文献:[1]王其享.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7(第三版).[2]褚良才.易经•风水,建筑[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12.[3]耿雪玉.论生态建筑与“风水”学说的关联性[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第24卷,第3期,Vol.24,No.3,2003.[4]商宏宽,《广义风水论与人类生活环境系统》,载《易学与科学》2003年1期100页[5]杨文衡,《中国风水十讲》,华夏出版社,2007年1月版,2007年2月第2次印刷[6]余卓群.建筑地理环境与健康[J].重庆建筑,2005,(09)10[7]冯明国.风水理论与建筑、规划[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卷第1期2004年3月.11建筑设计方法论作业要求一、本课考核方式:论文二、题材要求:建筑设计方法论或评论三、
本文标题:浅谈中国建筑文化之风水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974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