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考语文复习4-3-3访谈阅读训练题带答案解析
14-3-3专题三访谈阅读(时间:40分钟分值:24分)一、(2017·唐山统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记者:王总【注】好!高考分数出来后,留学又成为热门话题,很多学生及家长开始着手准备留学。当然,留学,也始终是党和国家的牵挂。从在欧美同学会100周年纪念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十六字方针”,到去年年底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的召开,您认为党和国家为何如此高度重视留学工作?王伟:三个目标,一是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当然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最迫切需要的;二是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三是促进人民之间的交流。记者:您提到留学促进人民之间的交流,为何将留学工作上升到外交层面?王伟:因为走到今天,第三个目标——促进人民之间的交流,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让很多国家又爱又恨。特别是对中国留学生,也是爱恨交加,既希望中国留学生来,又觉得中国留学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文化冲击等。特别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很多外国人表现为害怕和不理解。他们害怕中国变强了怎么办,例如美国是世界老大,但有可能中国会变成世界老二,所以很多西方国家会害怕。这些,都需要中国留学生发挥作用,因为人民的交流肯定能够促进友谊、促进人类和平和避免战争。记者:目前,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大概是什么样的?您接触的中国留学生较多,可否讲一些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发挥作用的故事?王伟:因为经常去国外,我的体会是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会多一些,因为欧洲与中国交流比较多,特别是英国、荷兰等对中国比较了解。我的一些欧洲朋友,他们对中国的了解都比美国朋友要多。美国对中国是真不了解,因为美国有很多大学校长都没来过中国,但几乎找不到没去过美国的中国大学校长。中国学生现在在全世界很多地方留学,包括美国和英国的一些偏远小镇。10年前,曾经有一个英国小镇的寄宿学校,出现了一个中国学生。这个小镇很安静,也很少出现外国人,而这个中国学生就成了小镇上传播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2因素。我太太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师,她曾经放过一个录像片,讲一个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学成后在美国小镇当老师。因为经常参加社区活动,做义工和组织捐款等,几乎镇上所有居民都认识并喜欢这个中国学生。在这个中国学生工作了几年要离开时,全镇居民都哭着送他。他回国后,有美国老夫妇专门来中国看他。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中国学生,这些美国人从未想过来中国。这个中国学生所发挥的作用,有时单纯靠外交难以企及。记者:王总讲的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在您看来,在国家层面,应该如何发挥留学生的文化外交作用?王伟:其实,中国学生在海外发挥作用的故事很多。现在的中国学生喜欢到国外大城市去,但实际上,去了纽约、洛杉矶等国际大都市,中国留学生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因为这些大都市的中国人已经很多了。如果中国学生选择去美国中西部小城镇求学,可能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目前,政府每年公派的中国学生以博士为主,往高层次走,思路还停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层面上,注重高精尖。而且,有些国内大学在校博士生上千,硕士生甚至上万,非得都往国外大城市公派不可吗?更何况,现在洋博士和本土博士竞争起点差别不大。为此,要发挥公派留学生的作用,政府应该从政策、思想上鼓励并资助中国学生到国外的小城镇留学,当然也要宣传,让中国学生认识到去小地方留学的益处。现在,政府给中国留学生的奖学金,集中于博士生和理工科,而社会科学少,外语专业的更少。从外交层面看,都是学理工科的,他们并不太活跃,对社会的关注度也不太高。其实,只要引导得当,政府可以干很多事。例如,政府负责奖学金,留学服务中介机构响应号召做事,能够送更多中国学生去东南亚留学。(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注】王总:威久国际教育集团总裁王伟,著名国际教育专家。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A.从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看,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国际地位的大幅度提升,很多外国人对此感到害怕和不理解。3B.中国留学生在促进人民之间的交流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主要是靠外交方面所起的作用。C.政府给中国留学生的奖学金,集中于博士生和理工科。从外交层面看,都是学理工科的,他们都很活跃,对社会的关注度也较高。D.很多国家对中国留学生非常热爱,既希望中国留学生来,又觉得中国留学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好处。解析B项,“中国留学生……所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主要靠外交方面”错,应为“中国留学生发挥了作用,单纯靠外交是难以企及的”。C项,“他们都很活跃,对社会的关注度也较高”错,应为“他们并不太活跃对社会的关注度也不太高”。D项,“非常热爱”,“给他们带来很多好处”错,应为“对中国留学生爱恨有加”,“给他们带来了很多问题”。答案A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100周年纪念活动上提出“鼓励回国”方针,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B.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留学生到国外主要是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是中国最迫切需要的。C.很多国家对中国留学生的态度是:希望他们来,但是对他们带来诸如文化冲击等问题感到烦恼。D.靠外交手段不能把美国人吸引到中国来,而一个中国留学生凭他在美国一个小镇的所作所为却做到了。E.派出到外国的理工科留学生,不太活跃,对社会的关注度也不太高,因而难以促进人民之间的交流。解析A项,提出的方针是“十六字方针”,不只“鼓励回国”一项。B项,扩大了时间范围,原文是“20世纪80年代”。D项,表述错误,原文是“这个中国学生所发挥的作用,有时单纯靠外交难以企及”,并没有排除外交的作用。答案CE★3.在这篇访谈中,记者的提问是怎样一步步深入的?这样提问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回答。(5分)4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本题,先要明确这篇访谈稿的中心是“留学促进人民之间的交流”,然后将访谈稿划分出层次。记者的第一、二问是第一层,针对“高考分数出来后,留学又成为热门话题”,引出中心问题“为何将留学工作上升到外交层面”。记者的第三问是第二层,用留学生在海外发挥作用的故事来说明将留学工作上升到外交层面的重要性,这是分析问题。第四问是第三层,记者的提问将访谈引向解决问题。答案首先,针对现实中的热门话题,记者提出问题“党和国家为何如此高度重视留学工作”,再将问题集中在“为何将留学工作上升到外交层面”这个中心问题上,这是引出问题。然后记者向王伟提出请求“讲一些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发挥作用的故事”,这是将访谈引向分析问题。最后记者提问“在国家层面,应该如何发挥留学生的文化外交作用”,这是将访谈引向解决问题。这样提问使访谈围绕中心逐步深入,形成严密的逻辑性,串起全文。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12分)迟子建访谈录记者:评论界有人认为你的小说是“本色写作”,是一个人如其文和文如其人的“本色作家”。你认同这样的评价吗?迟子建:(笑)不太认同。小说其实是用文字搭建的想象的世界,而作家是会思考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既复杂又单纯,用文字反映出来的世界便既客观又离奇。这在某一程度上透露了作家的性情,却不可能完全浸透作家所有的情感。所以说,一个作家不可能完全做到“本色写作”,或者说,用“本色写作”来概括作家的写作风格不够准确。每个作家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这不可能通过作品完全展现出来。记者:还有评论家说,你的小说都是在向后追寻人类的精神家园,是在追忆中怀想的“逆行的精灵”。你觉得这种评判恰当吗?迟子建:这篇评论我看过。应该说,评论家写这样的评论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也是有根据的。也许,“逆行的精灵”这一评价在文学审美上是中肯的。可能每个人对历史的理解有所偏差。我的小说是写到历史,但并不是向后看。其实,5我们所经历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不断地逝去,不断地成为当下的历史。昨天的事是历史,即便我的作品在关注当下,完成时也变成了关注历史。只不过我对远的历史比对近的历史更感兴趣,因为我认为距离产生美,有距离的历史可以让人看得更客观;而在写近的历史时,历史的客观性容易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记者:其实,你的很多中短篇都是在关注当下。迟子建:是的。这个评论家说我在向后追寻,是因为大家对历史出发点的判断不一样,在理解上有偏差。当然,也可能是我作品的气息让他做出这样的结论。记者:你的小说多以故乡东北为故事背景,你也曾经说过,故乡是你最大的创作源泉,你的创作始终不会离开故乡的那片土地。在中国的当代作家中,你和莫言是把这个特点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两位。不知道在你以后的创作中,你是否还会固守在故乡的土地上?是否会有其他的尝试?迟子建:一个作家,如果能把自己熟悉的地方写深写透,写到八十岁能写完就很不错了。很多作家在评论家的影响之下,总想求大求全,多方突围,到头来可能反而没有一样能做得好。而评论家也常担心作家总是以某个固定的地方为写作背景,文思是否会枯竭。我觉得,完全不必有这个担心。这就像挖一口深井,当井水源源不断地冒出来之后,它就永远都不会枯竭。所以能够打深一口井,是一种福气。我的作品并非只限于写故乡,但如果评论家把我的所有作品都归入与故土有关的写作,我也不否认。其实,评论家与作家是两个不同的行当,我比评论家更了解自己。我的写作会有渐变的过程,不同的作品会呈现不同的风貌,但不会刻意求变,更不会脱离我的故土去写作。就像我曾经说过的,我的写作不可能一成不变,不同时期的作品会有不同时期的特点,但从总体来说,我的写作永远都不会背离我所熟悉的那一片土地。记者:无论是在你的小说中还是散文中,都可以看到你作为一个女性作家的独特的感受,对大自然、对生活甚至对世间万物的心灵感受,那种敏锐非一般人能比。这是不是你可以一直保持高产写作的原因?迟子建:有一定的关系吧。文学写作是一种安慰心灵的方式,也是一种对内心感受的推动。写作和感受是相辅相成的。这种感受是与生俱来的。我从小就对万事万物、大地四季的变化特别敏感。这种能力,应该是无法拷贝的。6记者:你的小说,总是由小人物的具体生活构成,即便是《伪满洲国》这样以一段历史为题材的长篇,也坚持“以日常生活去展现历史”。但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虽然你并未放弃过去的风格,却讲述了鄂温克民族上百年的兴衰史。它触及的是民族文化的题材,也可以说是宏大题材,你是有意向宏大题材靠拢吗?这是不是你今后写作的一个方向?迟子建:其实,我个人认为,《伪满洲国》才是宏大题材,而《额尔古纳河右岸》写的是一个弱小民族。很多读者写信告诉我,在这之前他们压根没听说过这个民族。我之所以选择了这个题材,是因为我熟悉这个民族的一切。在我目睹的事实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某些文化和原始的东西正在丧失,一些有味道的东西被人以文明的名义扼杀掉了。因此,我特别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在一百年的历史中,我感受到苍凉和悲凉。历史不是断裂的,一百年前的生活,依然还在延续下去,没有被割断。虽然它在现实中退缩,但历史和现实并没有严格的分割。评论家把它看作一个宏大题材,或许是一种误解。其实,一百年并不一定就宏大,而一天也可能是宏大的。正如我在这本书的后记中所说,我讲述的是这支部落式微的过程,而这本书是一首挽歌。(原文有删改)4.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逆行的精灵”的意思是,迟子建的小说以追忆历史为主要内容,写得精彩,犹如精灵一般令人喜爱。B.迟子建认为,写近的历史时,历史的客观性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写有距离的历史则可以改善这种状况。C.迟子建以挖井为喻,说明自己在今后的小说创作中,将挖掘新题材,扩大写作范围,让自己的写作源泉永不枯竭。D.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具有独特的感受是迟子建能够保持高产写作有一定的关系,而且这种感受能力是天生的。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C项,“将挖掘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复习4-3-3访谈阅读训练题带答案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990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