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分享人:城关中心小学王磊•干国祥,男,生于l969年,浙江绍兴人。新教育实验研究中心成员。另有荷戟卒、宁怀山等网名和笔名。自1988年起,从事山村中小学教育达15年,负责中小学语文、自然、社会、美术等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学校行政、教科研管理等作。曾任《教师之友》《教育科学论坛》编辑,先后在教育在线等论坛担任版主和总版主,从事教育网络管理、教育创作和教师培训等工作,意在打破教育理论话语与教育实践话语的隔膜状态。作者简介•加盟新教育实验后,主持新教育研究中心理论和课程研发,在新教育儿童课程,“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以及理想课堂的教学框架和三重境界、新教育叙事心理学框架等领域,都有启发性贡献,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有所建树。治学以道家和禅宗为源,多年来广泛涉猎西方哲学、心理学,自称儒家弟子,现致力于儒道经典的再阐释。出版作品《破译教育的密码》等,在《人民教育》《南风窗》《教师博览》等杂志发表各类文章多篇:先后在《成长》等报刊开设个人专栏。内容简介•《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以扎实的教育理论为根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养料,以大量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为土壤,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是实现“有效教学框架”规定的教学内容,即通过“有效教学框架”表格,将课堂教学过程细化成若干步骤,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师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二是据此内容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让学生获得求知的快乐。三是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是新教育实验三大项目之一“构筑理想课堂”的项目用书,适合广大教师、教育和科研工作者阅读。让我们一起走进有效课堂,攀登理想境界。全书分为三章:第一章有效教学框架第二章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三章有效教研范式书中说到:如果说教学目标本该是一切课堂教学的统率性概念,那么对预习的重视,以及对预习这一学习活动的特殊处理,可以视为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的一个特色。第一章有效教学框架----定向预习书中认为,预习甚至是学生唯一的独立学习的机会,学生最终的学习能力,可以体现在预习的水平上。为此,预习作业要尽可能全面的针对所有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也就是说,要将预习视为学生独立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而课堂教学,则是对独立学习的效果检测、修正与提升。基于这一理解,有效教学框架中预习就成为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而预习作业,也就不再只是体现A类教学目标的铺垫性工作,而应该是同时涉及B类目标和C类目标的对知识的完整的学习。也就是说,通过预习作业,通过定向的预习,学生要完成对学习材料的全面的独立学习。在此基础上,当他走进课堂的时候,是一个已经完成独立学习的个体,而课堂上,也就不再从零开始——这种从零开始的弊端显而易见,这就是要么学习速度快的同学甩下速度慢的同学,而他们的学习掩盖了相当部分同学来不及独立学习这一事实,或者为照顾速度慢的同学完成独立学习,课堂不得不一再停顿,从而让学习速度快的学生效率低下,得不到真正发挥。而完备的预习,也就是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速度及特点,完成独立学习。因为预习的改进,课堂教学也就有了一个全新的起点,那种教师掌握着真理,学生没能掌握足够信息,于是只能被动的聆听与接接受的局面将被完全打破。而预习作业的落实,依据不同的学情,以及教学时候的实际,可以在家中完成,也可以部分的放在课堂上,让学生依据要求独立学习,以确保自习的质量。也就是说,预习不一定是课前预习,事实上,他应该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育十分强调训练有素,训练有素既指学习行为上的训练有素,包括上课的某些程序,包括学习的一般流程,以及对话规则等,也指思维上的训练有素。思维上的训练有素就是养成一种比较专业的敏感,能够迅速对问题进行归类,搜索出最接近问题解决的工具和方案,尝试着进行解决。从定向预习到课堂参与,尤其是课堂上的思维渐进过程,到课外独立完成某些延伸作业,事实上,新教育实验无不在强调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专门训练。所以,这套程序,既是外在的学习程序,教学程序,同时也是有方向的思维程序训练法。第一章有效教学框架----训练有素:新教育有效教学在程序上的训练有素包括:预习:布置、运用、检测、评估。小组研讨:分工与主持、效率评估课堂对话:聆听与应对课堂练习:时间、准确度、评估聆听——课堂对话中,聆听是核心,是比发言更重要的核心要素。课堂对话——聆听应对——聆听质量,可提现于相互应对中。包括对同学发言的应对,对老师提问的应对。好的聆听习惯和应对习惯,将创造出真正的对话的课堂,而不是小手如林,急于表现自我的“伪主题性”。高质量的应对,讲把思维沿着知识指示的方向,一层层往前推进,直到“真理”在课堂上显现。课堂对话——应对笔记——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边聆听、边参与、边记笔记的学习习惯。对笔记的方法要进行专门的训练,如批注法、关键词法。对重要的知识,教师要有意识的提醒笔记。笔记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思维的整理,所以在高年级,可以通过图示法,讲预习和笔记结合起来,即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用智慧图进行笔记。课堂对话——笔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阐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第二章: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是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对“三重境界”的理解:1.课堂不需要虚假的主体。3.课堂应该成为学生的一段旅程。2.课堂需要关注的是“这一群”。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是新教育构筑理想课堂的基石。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这种有效教学框架对整个备课流程,教学流程,甚至是备课本,都与传统的方式有所不同,课堂核心目标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不借助于集体的智慧,一个人使用有效教学框架备课,也往往徒留其形,而难得其神。事实上,要真正地把握有效教学框架,它同时需要有一个支撑系统,有效教研范式,有效教研范式的流程大致如下:第三章有效教研范式(针对问题)确定选题(确定目标)集体备课(提供案例)课堂探索(观察学生)观察记录(谋求改进)集体评议同课异构或再度探索有效教研范式的流程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新教育构筑理想课堂项目对这一问题是这样阐述的:“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也常常会问这样的一个问题: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有时候,课堂上学生喜悦的眼神,课后同事的赞誉会让我们获得一种罕见的成就感。但更多时候,我们却深陷于机械、枯燥、、刻板以及自我怀疑之中,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教学更难琢磨、更难把握的事情了。课堂教学的技艺究竟是否存在?如何获得?如果说它是一项技术,为何师范院校及培训机构却没有传授这项技术的课程?如果说它是一门艺术,为何更多的时候,旨在促进生命成长的课堂,却显得比任何其它人类活动都死气沉沉?•为了解决这样的难题,绝大多数学校的教研活动,基本上聚焦于“听课”这种教师课堂行为观察及改进的教研方式上。同时也是各种教研活动最为流行的课堂话语。这种话语基本上围绕一个焦点而展开,那就是:怎样在众人面前上出一堂精彩的、打动人的、吸引人的好课?•事实上,公开以便观摩的课堂,是教学行为得以研讨的前提,也是年轻教师走上讲台最好的范例,这种公开课,对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影响极大,其积极意义不容否认。但是,大家都清楚一个事实,就是这种课堂话语中所探讨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内容,研究指向的并非是普通的、日常的课堂教学,是指优质课比赛,公开课展示所需要的那种特定的课。•新教育的“理想课堂”是这样阐述的:•他想要拥有优质课的课堂活力,更想让活力呈现于日常的课堂中;他想拥有应试课堂想要的成绩,但希望是一种人性的、科学的方式;他想像洋思、杜郎口等校本课堂改革话语一样,是简明的、基于自身的,但也希望是能够经得起学理解释的;他同样希望自己是能够被高度理论化的,但却是更注重应用于实际课堂的。感谢聆听!
本文标题: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5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