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关于学习兴趣的研究国内外概况
关于学习兴趣的研究国内外概况2.1兴趣的心理学基础著名知觉学家吉布森(Gibson)曾经指出:早期婴儿由知觉和注意指引的行为在没有任何学习的情况下就可以产生。人类婴儿在出生后就显示出了对外界物理刺激或社会性刺激的反应倾向,因而它一方面被认为是动物的感情性唤醒状态在人类身上的延续(兴趣被认为是由低等动物的趋避行为逐渐内化成一种脑的状态),另一方面被认为是人类兴趣和好奇心的内在来源。人格心理学家阿尔波特(Allport)认为人类有一种“自主性功能”,就是兴趣,兴趣是感情状态,而且处于动机的最深水平,它可以驱策人去行动。早期婴儿对外界新异刺激的反应就是由兴趣这种内在动机驱策的身体运动兴趣.从婴儿出生就以机体的功能表现出来,婴儿的看、听、发出声音和动作都是兴趣情绪所激起和指导着的;兴趣还支持着感觉与运动之间的协调和运动技能的发展,为生长和发育打下基础;缺乏兴趣这类感情性唤醒会导致严重的智力迟钝或冷漠无情。赫而巴特对于兴趣的心理状态作过分析。他认为在兴趣状态卜叮以产生两种心理活动,一种是“专心”(coneentration),是一种“集中于任何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它思想”的心理活动;另一种是“审思”(refleCti。n),是关于“追忆与调和意识内容”,即协调、同化新旧观念的一种统觉活动,他认为只有通过审思活动,把那些被专心活动所接受的新观念与儿童原有的观念调和起来,才能保证儿童意识的统一性,因此,审思活动应当在专心活动后进行。专心活动和审思活动的交替进行,就构成了所谓的“精神呼吸活动”。他认为:“人必须有许多这种无数的变迁,然后一个人刁‘有丰富的审思活动,并有能力完全随自己的意思进入每一种专心活动,如此刁‘称为多方面的。”2.2兴趣的特点根据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一般认为兴趣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指向性任何一种兴趣总是针对一定事件或活动,为实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心驰神往,积极地把注意指向并集中于该种活动,同时,兴趣的指向性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在同一定时间内,学校兴趣办舞会、音乐会、辩论会和学术报告会等各种活动。学生参加哪项活动是有选择的,这就是兴趣指向性的表现。(2)情绪性在许多心理学教材和工具书中给兴趣下定义时都指出兴趣带有情绪性,如索里、孟昭兰等在给兴趣下定义时都持有这样的观点;生活实践也表明,人在从事他所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会处在愉快、满意、兴致淋漓的情绪状态,如果一个人做他没有兴趣的工作,就会觉得是苦差事。(3)动力性无数事例表明,一个人在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时,很难调动起积极性,对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起支持、推动和促进作用。对某件事情或活动有了兴趣,就想要积极获得它,持之以恒地去接触它、探求它,不仅积极投入到该项活动中,而且能够创造性地、出色地完成它。(2)为未来活动做准备。儿童时期喜欢绘画,这很可能是为他后来成为画家做准备;儿童喜欢拆卸、装配玩具或其它物件,这种活动往往成为他们未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准备。2.3兴趣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表明,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对学习科目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美国的拉扎勒斯(LazarnS)研究了兴趣对于学习结果的影响,从实验中可以看到兴趣比智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并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马斯洛认为,许多人只有第一阶段的即兴,而很少有人既有即兴又有灵感和持续的劳动,他们之间的区别会导致最后所得成就的差别。在创作的过程中包含着大量而平凡的艰苦工作,不可避免的会引起泄气、沮丧、孤独感、厌烦和疲劳。这些负性心理和生理的许多因素象赛跑过程中的跨栏一样,需要一个个的越过。在这个创造的“长跑”过程中,兴趣和兴奋的动机力量虽有起伏,并使长跑中“越栏”的时间有所放慢,但由于这种动机力量的持续存在,它仍成为越过创造“跨栏”而达到终点的核心力量。陈毓芳等曾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和学习自信心的关系。结果发现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自信心与他们的学习兴趣关系极大。一个学生最喜欢的科目,也是学习成绩最好、学习自信心最足的科目,而且这种成正比例的相关有随年级升高而递增的趋势。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章凯、张必隐以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兴趣对文章理解的作用。结果发现:兴趣对文章的理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兴趣水平高的读者对所读内容表现出更强的推理能力;兴趣水平高的读者在阅读中会表现出更高的元认知水平;兴趣对文章理解的促进作用相对独立于背景知识的影响.2.4兴趣的发展规律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兴趣也有其本身特点的发展规律。(1)兴趣的发展逐步深化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其特点是随生随灭,为时短暂,带有直观性、盲目性和广泛性。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的。在这个阶段或水平上,学生的兴趣会向专一的、深入的方向发展,即对某一课程产生了特殊的爱好。乐趣己具有专一性、自发性和坚持性的特点。志趣则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具有社会性、自觉性、方向性和更强的坚持性,甚至终身不变。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有趣、乐趣和志趣与学生的年龄也有较大关系,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兴趣逐步由有趣向乐趣发展,最后向更高水平的志趣发展。(2)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相互转化人们对事物或活动本身的兴趣称为直接兴趣,而对活动的目的或结果的兴趣则称为间接兴趣。在学习活动中,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可以相互转化。学生遇到稍微简单、容易和生动有趣的知识时,便会产生直接兴趣;但一旦遇到复杂的、困难的、和枯燥乏味的知识时,便需要有间接兴趣来维持学习。当学生‘对掌握的某种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时,就会对它产生间接兴趣,从而激励自己去学习那些本无直接兴趣的东西。当学生通过顽强学习,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时,便又会对这种东西产生直接兴趣。
本文标题:关于学习兴趣的研究国内外概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146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