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6如何读懂诗歌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思想内容如何读懂诗歌【学习目标】1.读出诗歌情感的复杂性或动态性。2.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能够借助诗题、作者、注释等背景知识来鉴赏诗歌的情感。活动一:“问题导引”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在思考下面问题的基础上,做好归纳总结。南柯子忆旧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1)“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两句所写之景传达的是“乐情”还是“哀情”?(2)最后的设问,交代了什么信息?(3)解决了上面两问,你能说说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是根据什么推导出来的。(4)要了解一首诗歌表达的丰富情感,前提条件是什么?南柯子忆旧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1)“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两句所写之景传达的是“乐情”还是“哀情”?赏心悦目的乐景本应传达的是乐情,但由于后面紧跟了“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两句,暗含了词人“怨”远之意,传达的当然是对漂泊生活的厌倦之情。(2)最后的设问,交代了什么信息?往昔他曾在这里息过脚、喝过酒,暗示漂泊生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南柯子忆旧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3)解决了上面两问,你能说说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是根据什么推导出来的。①抒发了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和题目“忆旧”两处可以看出。南柯子忆旧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4)要了解一首诗歌表达的丰富情感,前提条件是什么?利用一切有效信息,特别是诗歌的意象,诗歌中的关键词,诗歌的前后句的关系,读懂诗歌,是分析概括作者情感的前提。归纳总结一:大部分的诗歌为写景抒情诗,阅读这些诗歌时,应该找寻诗歌中的典型意象,紧紧抓住景物的特征、冷暖色调等,探究景与情之间的关系。抓住一些描写(形态、神态)的词语以及点明情感的词语特别是有些直接点破意思的字眼:如“喜”,“叹”,“送”,“别”,“怨”,“思”等。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请问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人的情感;另一方面“影伴身”也表达了一种孤寂的情怀。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注]韦应物:长安人。杜陵:长安的一个地名。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它既透露了诗人的归思,也表达了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意象是诗中倾注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诗歌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解读诗歌就要用心去把握蕴含“山”“水”中的情意。附录:诗歌中典型意象特征①写离愁别绪之物——柳(杨柳、折柳)、梅(梅花、残梅、折梅)、草(芳草、青草)、残月、烟波、长亭、短亭、关山、玉关等。②写羁旅愁绪之物——寒蝉、西风、夕阳残照、斜阳、猿啸、子规(杜鹃、杜宇、蜀鸟)、鹧鸪、笛、管弦。③写凄凉悲苦之物——凄风苦雨、黄昏梧桐、雨打芭蕉、满地落花等。④写愉悦欢畅之物——一叶轻舟、美酒佳肴、红花绿树、青青芳草。活动二、揣摩下面诗歌的标题,说说你从标题中推断到的信息,做好归纳总结。《登金陵凤凰台》《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春日忆李白》《军城早秋》《喜外弟卢纶见宿》《鹧鸪天·送人》《山中留客》《访隐者不遇成二绝》【答案】标题往往能告知我们诗歌的内容,引导我们把握诗歌的主题。介绍诗歌的写作对象:《登金陵凤凰台》(08年江苏卷);交代诗歌的主要内容:《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09年江苏卷),《春日忆李白》(11年江苏卷),《访隐者不遇成二绝》(14年江苏卷);提示诗歌的写作背景:《军城早秋》(09年全国Ⅱ卷);表明诗歌的思想感情(基调):《喜外弟卢纶见宿》(09江西卷)暗含诗歌的题材类别:《鹧鸪天·送人》(07年江苏卷)《送魏二》(10年江苏卷)。归纳总结二:分析诗歌的标题能够根据标题来推断诗歌的题材,找到诗歌的感情基调,把握诗歌的写作内容,对于我们理解诗歌的情感有一个大体上的把握。活动三:阅读下面辛弃疾的两首词,说说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做好归纳总结。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结合全词思考,这首词下阙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交代晚年处境作者一生为了国事奔波南北,回来后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并且晚年处境艰辛,居住在萧瑟破败的庙宇中,尽管如此,但作者半夜醒来,关心的仍不是自己的处境,突现在眼前的却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全文表现了作者在失意中仍不忘抗金,报效祖国恢复中原故土的情怀。抗金杀敌,收复失地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答案】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醇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归纳总结三:诗歌的创作背景包含诗人的身世经历,背景对于诗歌风格与情感有影响,同时创作背景也包含社会时代的创作风格,对于诗歌的情感基调也有一定的影响。当然,它与诗歌情感有一定关系,当然还是要注重对于诗歌内容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4.阅读下面的宋诗,说说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做好归纳总结。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答案】①因仕途失意而面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和渴望回家之情。归纳总结四:注释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或表明写作背景,或为了疏通文字,对读懂诗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诗歌中不会有无缘由的注释,有注释的诗歌切不可抛开注释去“裸读”。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起承转合活动四: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分析其表达的复杂的情感。“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悲秋羁旅的身世飘零之感客中思归但不得的怅惘隐居与从政的矛盾前途茫茫,却找不到出路的迷茫无措归纳总结五:古诗文章法特点起——开端部分,通常扣题承——承接前文,加以申述转——转折部分,扩展诗境合——收束全篇,卒章显志活动四:“知识梳理”①看标题。以题目为切入点,往往可以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②看作者。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诗的风格。高考选取的诗歌,大多能代表作者的风格,反映时代的特征。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趋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③看注解。注释作用,不容忽视。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但却是出题人给出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实际是在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介绍相关诗句,却是在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实则在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鉴赏诗歌的情感要从多角度(标题、作者、注释、章法、意象、关键词)入手,每一个角度要相互关联,不能孤立对待。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念奴娇淮城①感兴【南宋】张绍文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注:①淮城,泛指淮水两岸的城市。蒙古自灭金后,就着手灭宋,淮水是宋与蒙古对峙的前线。(1)全词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4分)答:(1)对收复失地的渴望;(2)对侵略者肆意横行的痛恨;(3)壮志难酬的悲愤;(4)对时局的关切与担忧。(5)对当权者不思进取的不满。(1)“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2分)答:(1)比喻(1分);(2)生动形象地表现词人对岌岌可危时局的关切和对当政者苟且偷安的棒喝。(1分)(2)词人在上下片分别发出“天地凭谁整”与“毕竟中原谁定”这两问,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两次发问的具体原因。(4分)答:发“天地凭谁整”的原因是:(1)国土沦丧;(2)侵略者肆意横行;发“毕竟中原谁定”的原因是:(1)暂时安宁是假象;(2)战事未休,战争未止;(1点1分,计4分)2、幽州夜饮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1)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分)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愤懑之情。(2分)(2)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3分)表面上感激皇上派遣他来边城为将的深恩,(1分)实际上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怨愤之情。(2分)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卖花声·题岳阳楼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此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作者被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时。(1)简析这首词中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眷恋;“何人此路得生还?”表达了词人对被贬的怨愤(悲痛);“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表达了对君王的期待。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溪居柳宗元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②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①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②夜榜:夜航。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在长期为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但全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强欢强乐。诗中“幸”是含着抑郁的笑,“闲依”包含着闲散的无聊,“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盟鸥①辛弃疾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
本文标题:2016如何读懂诗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146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