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目录•引言•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和分类•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的发展•国内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研究现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案例分析——宿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展望•结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GreenSpaceSystemPlanningTheoriesininUrban1引言•在西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研究和实践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它的产生最初是为了控制和缓和工业发展带来的城市空间环境的恶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内涵日趋复杂,对其规划理论的探讨和实践也相当活跃。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过程中,城市绿地系统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而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发展较其他各国落后,发展时间短,其起步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主要借鉴前苏联的模式。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同时欧美各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传入我国,带动了绿地系统理论的更新,国内的学者们也不断地探索中国自己的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对它的研究已涉及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社会学、地理学、生态经济学、行为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领域。笔者就此对当前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的研究学派及研究方法进行简单的划分,以期为我国当前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GreenSpaceSystemPlanningTheoriesininUrban2一、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和分类•1.1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城市绿地系统一词,在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中,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1.1.1国外的定义在国外的城市生态学、景观规划以及相关法律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系统”,而是提及城市开敞空间(Copenspace)”的概念较多。英国的公共开敞空间的定义为:“所有具有确定的及不受限制的公共通路并能用开敞空间等级制度加以分类,而不论其所有权如何的公共公园、共有地、草丛生的荒地以及林地”。美国将“开敞空间”定义为:“城市内一些保持着自然景观的地域,或者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也就是游憩地、保护地、风景区或者为城市建设而预留下来的土地,城市中尚未建设的土地并不都是开敞空间。城市绿地具有:娱乐价值、自然资源保护价值、历史文化价值、风景价值。日本的高原荣重把“开敞空间”定义为:“游憩活动、生活环境、保护步行者安全,以及整顿市容等具有公共需要的土地、水、大气为主的非建筑用空间,且能保持永久性的空间,不论其所有权属个人或集体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GreenSpaceSystemPlanningTheoriesininUrban3•1.1.2、国内的定义我国学者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定义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园林术语标准》中的定义:城市地系统是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分中的定义: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由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园林绿地组成的生态系统,用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境域”。城市规划中的定义:城市绿地系统泛指城市区域内一切人工或自然的植物群体、水体及具有绿色潜能的空间;是由相互作用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所组成的,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相应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它是构成城市系统内唯一执行纳污吐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是优化城市环境,保证系统整体稳定性的必要成分。同时它又是从属于更大的城市系统的组成部分(城市系统则是由自然环境系统、农业系统、工业系统、商业系统、交通运输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巨系统),城市绿地系统从属于其中的自然环境系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GreenSpaceSystemPlanningTheoriesininUrban4•1.2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目前世界各国尚没有统一的城市绿地分类方法。国外的绿地分类方法主要有前苏联的列甫琴柯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共绿地、街区内绿地、各机关单位专用绿地、有防护作用的绿地、特种大片绿地、行道树以及规划区以外的绿地等7大类;日本的高原荣重把城市绿地分为共有绿地(包括公共绿地、自然绿地和公开绿地)和私有绿地(包括公用绿地和专用绿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GreenSpaceSystemPlanningTheoriesininUrban5防护绿地行道树国内的绿地分类方法朱钧珍教授的4类法:即公园绿地、一般绿地(或附属绿地、环境绿地、特种绿地(包括生产性与防护性绿地、郊区绿地等4类)李敏博士5类法,即将城市化地区人居环境绿地分为农业绿地、林业绿地、游憩绿地、环保绿地和水域绿地5类马锦义则提出了两级7类分类法,将城市绿地分为园林绿地(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风景名胜与自然保护区绿地、庭院绿地、交通绿地)和农、林业生产绿地(农地、林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GreenSpaceSystemPlanningTheoriesininUrban6庭院绿地公园绿地二、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的发展国外关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探讨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9世纪末,当一些人欣喜与工业革命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时,另一些人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城市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这时期,许多有影响力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思想或理论被提出来:景观设计先驱奥姆斯特德(CF.L.Olmstec)发起的著名的“城市公园运动CTheCityParkMovement),英国学者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等。(2)两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自两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60年代,以赖特和沙里宁为代表的美国学者提出了“广亩城市”和“有机疏散”理论,在这个阶段,绿地系统规划首次开始关注城市的自然地理系统特征,并在规划中加以考虑。与此同时,许多学者主张在市区和郊区发展城市森林,美国就是率先开始行动的国家。1962年美国政府首先使用“城市森林”这一词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GreenSpaceSystemPlanningTheoriesininUrban7田园城市(3)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兴起的保护生态环境的高潮,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被接纳到规划领域。以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1969)和西蒙兹(《大地景观》,1978)为代表的将生态学理论方法引入绿地规划,绿地建设开始呈现宏观、大范围绿化新趋向,迎来了以改善城市环境和满足景观效应双重目的的生态绿地规划阶段。(4)20世纪80年代以后。从80年代起,立足于生态原则的绿地规划着眼点集中在较小范围内。1982年麦克哈格的夫人斯通舍在《自然的设计》一书中探讨了如何处理城市环境设计问题,她从小尺度的空间设计上阐发了麦克哈格的生态规划思想,力图寻求一种建立在城市生态平衡基础上的自然可亲的绿色空间。1984年兹本的《花岗石之园》和荷夫的《城市形式与自然进行》两书进一步阐述了城市的自然特性,他们从分析生态系统的主要成份(空气、土地、水、动物、植枷入手,就如何应用生态原则于城市绿地规划,提出了很多新颖又实用的方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GreenSpaceSystemPlanningTheoriesininUrban8广亩城三、国内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研究现状3.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则在设计原则上,俞孔坚认为,符合生态设计的绿地规划设计原则应为:功能原则、经济与高效原则、循环与再生原则、乡土与生物多样性原则、地方与地方精神原则、整体与连续性原则。吴松涛等提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5项原则,即生态优先与群落原则、地带性原则、生态演替理论、景观多样性原则、生态廊道原则。3.2、城市绿地系统评价指标的研究由于我国传统的三项评价指标,即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而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一直限定在二维空间量的计算,达不到理论上的要求,难以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城市绿化总貌的量化概念。因此,不少学者对城市绿地的评价指标展开研究。在由黄晓鸳等人参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项目“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值群的研究”的报告中,提出了绿色量的概念,并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衡量城市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绿色量值群,包括基本指标、绿化结构指标、游憩指标、计划管理指标、人均指标5类共计40项指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GreenSpaceSystemPlanningTheoriesininUrban93.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研究的主要学派与研究方法当前的学者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方向很多,有的学者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研究,有的学者从行为心理学角度出发,也有的从社会学角度进行研究,还有的学者从生态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等等。鉴于当前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的学术研究学派众多,可以从他们的研究原理出发,把当前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的研究学者简单的划分为山水学派、社会学派、环境学派、生态经济学派、景观生态学派、生态恢复学派、行为心理学派、防灾学派。3.3.1、社会学派吴良庸从创建良好人类聚居环境空间形态的角度出发,将大地园林化(EarthcapeGardenia)纳入了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框架,认为它是园林学科发展中高于传统园林学和城市绿化的第三个层次,是绿色空间规划思想的拓展,是中国特色的区域规划思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GreenSpaceSystemPlanningTheoriesininUrban103.3.2、山水学派李旭以巴蜀山地和临江城市绿地与景观规划研究为例,对理想的山水城市形态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并对绿地系统与城市山水形态格局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GreenSpaceSystemPlanningTheoriesininUrban113.3.3、环境学派王绍增、李敏等从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机理上定量和半定量地研究城市必要的绿地率和绿地布局模式,提出了降温及制造城市环流、空气通道和绿地布局、城市污染与城市绿地系统、降尘及空气过滤、通过绿地来减弱噪音污染的规划原理。李敏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应当贯彻“生态优先,绿地优先,开敞空间优先”的原则,并针对城市气候要素制定了绿地规划对策,来保证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3.3.5、景观生态学派俞孔坚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理论和方法,并将研究应用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景观规划中。他认为,景观中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的部、点及位置关系,构成某种潜在的空间格局,这种格局被称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它们对维护和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因而对绿地系统规划和景观营造具有重要的意义。3.3.6、生态恢复学派俞孔坚进行了一系列的恢复生态学原理的应用研究,诸如中山岐江公园设计、台州生态基础设施案例浙江台州永宁公园设计等,分别进行了工业废气地的生态恢复、水域空间开发及改造等尝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GreenSpaceSystemPlanningTheoriesininUrban123.3.7、行为心理学派弓弼、马惠玲和田养森以西安市为例,通过对城市居民的游憩绿地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了西安市城市公园绿地的量化指标。俞晨从游憩角度对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城市游憩绿地的效益,提出了城市游憩绿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游憩项目与城市绿地统一规划。徐波、赵锋和郭竹梅首次提出了城市游憩绿地体系的概念,并以郑州市老城区为例,从城市游憩角度出发进行了城市绿地体系规划方而的研究。田逢军从不同类型游憩者的角度出发,结合上海公园绿地的特征,空间属性、所处的位置、与周围环境的关联孝,尝试建立了基于不同类型游憩者的公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GreenSpaceSystemPlanningTheoriesininUrban13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作用4.1、城市绿地系统的社会效益城市绿地系统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美化城市形象,陶冶市民的情操,防灾避难等方面。城市绿地作为城市中的软质景观可以和以建筑为代表的硬质景观形成鲜明的对比,两者通过有机的结合,可以形成丰富的天际线,使城市的街景富于变化。通过绿色植物的衬托,使建筑的艺术效果更加突出,从而增强城市景观的可观赏性。同时绿色植物还可以遮挡一些不利观瞻的建筑和一些死角,使其形成绿色的景观。通过城市的绿地系统,可以使城
本文标题: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150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