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政治学原理论述题1试评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也称为理想主义政治观.不足足之处在于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中哲学思辩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解释社会政治的本质.(2)神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种政治观往往和宗教紧密的接回在一起,被称为神学政治观;人们凭借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不足之处,曾经迷惑人,但最终经不起理性的思维的检验.(3)权力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这种政治助长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不足之处在于他忽略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的特定的价值和道德,没有指明权力的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不足之处终于从马克思主义的阶段分析角度看,他忽略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5)决策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他指出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和精神的价值,其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具有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他指出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但是他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式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2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具有哪些特点?在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中,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儒家的政治思想以研究君主的治国之到为核心,以处理君臣关系,军民关系,以政治研究与伦理道德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也正是儒家的特色.(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3“公权”与“私权”划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什么?(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4试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试述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分工、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第一次出现了巨大的利益分化和利益对立。面对社会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的这种变化,氏族社会的原有公共权力及其组织设施制度已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共同利益基础,又不能胜任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协调新的利益矛盾的政治作用,氏族制度已经过时了。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镇压和控制奴隶阶级的反抗,协调其他利益矛盾,需要一种新的、不同以往的“特殊的公共权力”,国家即是这种新的公共权力组织。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的有关论述,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特殊的公共权力,比起原始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来,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因此,国家不像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那样是全体居民的权力,而是占有生产资料的那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实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它的基础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国家在实行政治统治的过程中,必须要履行特定的政治管理职能。不过,政治管理只是国家实现阶级统治的手段而不是其本质。国家阶级统治与政治管理的二重性正是统治阶级利益的自我实现要求和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在国家性质上的反映。国家本质上是阶级统治,可是,在形式上却表现为超然于社会之上的独立力量。尽管如此,国家存在的社会形式并不能代替它的阶级本质。(2)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氏族社会形成和维持的基本纽带是社会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阶级关系产生后,取代了天然血缘关系的基本纽带作用,并促使社会成员为了谋求本阶级的利益而进行社会流动,不同氏族和部落的成员混然杂居,为了便于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统治,使得他们在其居住的地方实现其公共权利和义务,地区来划分就被作为出发点。这种按照居住地组织国民的办法,是一切国家共同的。(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作为一种暴力机器,国家不同于氏族社会武装组织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一,国家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等物质附属物,即常设的暴力机关,而氏族社会的武装组织不过是自己组织为武装力量的居民。其二,国家的暴力为统治阶级专属,并以它为主要凭藉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社会秩序,以及对付外敌。氏族社会的武装组织由全体居民构成,主要用于对付外敌,氏族社会内部则主要以道德强制力维持秩序。其三,国家是系统采用的暴力,是精巧的暴力机器,而氏族社会的武装组织则不具备国家暴力的系统性和精巧性。在上述三方面差别中,国家的阶级统治本质是最根本的,国家与氏族社会公共权力在划分居民和暴力组织方面的差别,不过是国家的阶级统治本质的自然延伸和特定表现。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国家本质的论述,可以认为,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5试述人民主权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国家机关的建立因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起政治权力因该属于人民.(2)国家机关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3)人民通过选举的方式将主权委托给俺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是执掌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4)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力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另一方面,明确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力和自由,是人民权力得到法律保障.6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共产党、第三世界民族独立过程中的民族主义政党以及政治经济改革过程中发达国家的政党,都在这个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民众)的桥梁。政党是一个双向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表达渠道。它通过综合、选择和简化等方式,把社会成员的个别需求转化为易于操控的集体性建议和方案。另一方面,它通过自己的组织渠道和对大众的影响力,将自己作为政府执政党的政策和方针传导给社会。(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它提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它像是政府的门卫,控制着个人进入政府的程序。它选拔政治精英,通过多种方式培养组织精英的实际政治能力。在许多情况下,政党为政治家提供了培训的场所,为他们提供从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职业结构。(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政党以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此外,政党通过自己的政策主张和竞选纲领,动员民众。在当代社会,它更是成员或选民的情感依托物。由于政党一贯致力于影响其支持者的思想和行为,因而支持者支持其政党而甚至不关心某个具体政策和候选人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政党变成了人们记忆和情感寄托的实体。(4)组织政府的手段。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它为政府的两大重要机关(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创造了合作的基础和机制。在没有赢得政权的时候,政党通过制定自己的政纲、方针、政策和策略,动员党员和群众影响政府政策,监督政府行使权力。在获得政权以后,政党以执政党的身份,组织政府,直接参与国家政策执行过程,支配和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实际过程。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它承担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功能,而且还因为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决定了政治体系的结构形式。目前,各国形成了不同的政党制度,其中主要包括一党制、两党制、一党居优制和多党制。这些不同的政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府制度形式。7试述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社会?(1)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良好社会包括以下基本因素:(a)存在着稳定的政治共识,并可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b)政治体系良性运转。稳定的政治共识在社会意识形态上表现为政治秩序的合法性,而政治体系的运转则是依靠治理来实现的。(2)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应当包括:(a)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因而也必然是一个冲突频度大为增加的社会。如果一种利益坚持不肯妥协,必须与对方达到你死我活的结果方肯罢休,这将对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的后果。而良好社会要求对立利益的各方尽可能地理性地思考合作的后果,而不是不顾后果地对一己利益的坚持。如果对立双方都坚持认为自己的目标、原则、要求是绝对正确的、绝对合理的和公正的,并认为对方的一切都是错误的、不合理的,应该全部抛弃的,这样他们往往会不惜任何代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要求,可以想象其结果只能使矛盾更加尖锐,合作无法达成。因此,在良好社会里,人们抱有一种理性的态度,在承认对方利益的基础上做出让步,使双方各自的要求得到部分满足,从而解决冲突,形成一种文明的秩序。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b)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稳定性是良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实现稳定性就要求存在一种稳定的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法治是通过一种制度化的机制来协调不同利益的。制度既是某种特定的利益关系的反映,也是人们追求利益的方式的可能性规定。制度具有全局性。相对于其他手段来说,制度的影响不在于一时一地的事件或利益,而在于长期的整体的规范的作用。作为一种相互冲突的利益的解决制度,法治的根本作用在于让人们自愿地表达其利益,综合各种不同的利益,并以人们的偏好来自愿地做出裁决。在人治的情况下,制度如同虚设,社会治理依统治者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从而造成一种不稳定的局面。而在法治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对制度形成一种稳定的预期,从而有利人们在政治中有序地解决其利益冲突。(c)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法治要求权力的运行必须符合规范,这对于利益冲突的意义在于,它规定了解决的边界。而有效的协商机制则有助于确定在大的秩序范围内,将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合作形式。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前者规定了人们讨价还价的外部边界,而后者则提出了讨价还价的内部选择。协商机制并不仅仅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正式的制度,更多意义上它还包括各种非正式的规范,而这涉及到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因为什么样的协商机制才有效并不是纯粹抽象的理论问题,它关系到参与博弈的行动者对于策略的选择。协商机制需要重视团体的自主性。一个在适当范围内保护自己利益的团体并不意味着与政府的对抗,而是对政府管理功能的一种弥补。它促成在各种利益冲突中得到平等而又合理的解决。(d)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政府是建立在政治共识之上的执行国
本文标题:政治学论述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206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