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的护理体会
医学信息2013年9月第26卷4(中)MedicalInformation.Sept.2013.Vol.26临床医学收稿日期:2013-07-05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是由于体位变化而诱发症状的前庭半规管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头部运动在某一特定头位时诱发短暂的眩晕伴眼球震颤,是临床最常见的眩晕疾病,占到眩晕发病率的17%~43%[1]。由于半规管与椭圆囊的解剖关系,脱落的耳石最易进入后半规管,其次为水平半规管。BPPV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在老年患者还易引起跌倒、造成外伤[2],因此,BPPV的诊断和手法复位及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我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应用手法复位治疗65例不同类型BPPV的诊治方法和护理要点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65例BPPV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6年发布的BPPV诊断标准[3],其中男23例,女42例;年龄32~74岁,平均48岁;病程3d~15月。后半规管BPPV患者53例,外半规管BPPV患者12例。1.2方法1.2.1后半规管BPPV患者采用Epley复位法患者取坐位,头向患侧转45°,保持该头位躺下,头悬30°,经过中度头伸位,头缓慢向健侧旋转45°,最后缓慢回到坐位同时头前倾30°,完成每个动作时体位保持1~2min,重复此过程1~3次,3个月后随访。1.2.2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采用Barbecue翻滚法治疗:患者由坐位变成平卧位,头向健侧转90°,躯体由平卧变成俯卧,头继续向健侧转90°,头部继续向健侧转90°,坐起。上述两种复位方法的每次改变体位需保持1~2min或至眩晕消失。复位治疗时上述步骤重复1~3次,症状未改善的患者间隔1w进行第二次治疗。2护理2.1复位前护理详细询问病史,注意询问发生眩晕的诱因,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眩晕与体位的关系,对有严重心脏病、颈椎病、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慎用或禁用手法复位。大多数患者在进行复位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消除顾虑。向患者详细介绍BPPV的发病机制、治疗原理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症状,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及信任,创建良好的医护患关系,并告诉患者眩晕并不会危及生命,是可以治愈的,而且复位治疗是由资深医师进行,并有责任护士一直在身边陪伴,治疗时要一直保持睁眼,以利于医生观察眼球震颤情况,为此判断半规管受累情况,并及时向医护人员诉说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对于过度紧张的患者可给予少量镇静剂,以保证患者心情放松,减轻心理负担,必要时可由责任护士为患者首先做示范。复位前还要在治疗室要备氧气、吸引器等抢救物品,并备好纸巾及接收呕吐物的器皿,以备不时之需。2.2复位时护理复位过程中护士可握住患者的手,适时给予患者指导、协助与鼓励,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脉搏,一旦出现眩晕和呕吐等反应时,应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护和呕吐物方面的护理,以避免发生坠床和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等意外件的发生。复位过程中,嘱患者不要随意改变头位,以免导致复位不成功。2.3复位后护理嘱患者复位后采取半卧位,床头抬高45°,头部垫高成直立位并保持48h,必要时可用颈托固定。进食、洗漱可坐起头稍前倾,避免头部前倾或后仰幅度过大。48h后逐步恢复活动,7d内避免患侧卧位。嘱患者复位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避免头后仰,避免从事头部过度运动的工作,规律生活,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开朗。出院后1w及3月时复诊。3结果65例患者3个月全部随访到,痊愈43例,改善13例,无效9例,有效率86%。4讨论BPPV在1921年由Branny首次提出,1952年由Dix和Hallpike提出了手法试验诊断BPPV。但BPPV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主要的假说包括嵴顶结石症和半规管管结石病学说。BPPV复位法的原理[4]就是根据这两个发病机制假说设计的,通过特定空间平面的头位变动使半规管内漂浮的耳石按特定方向运动,或先使粘附的耳石从壶腹嵴顶脱落,最后经半规管开口回到椭圆囊,不再影响半规管的动力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手法复位的成功率为53%~99%。本研究手法复位治疗3月痊愈率66%,有效率86%,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护理工作者应详细掌握BPPV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复位手法,在BPPV手法复位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相应的健康教育,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复位的成功率。复位成功后做好复位后护理,避免耳石再次脱位,减少BPPV的复发。Epley手法复位及Barbecue翻滚复位法科学有效,复位成功率不仅依靠医生对复位方法的熟练程度,而且依靠患者的积极配合程度。护理人员通过积极有效的宣教配合和及时的心理辅导,也能大大提高成功率,尽早解除患者痛苦。参考文献:[1]SteenersonRL.CroninGW,MarbachPM.Effectivenessoftreatmenttechniquesin923casesof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J].Laryngoscope,2005,15:226.[2]LeaP,KushnirM,ShpirerY,etal.Approachto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inoldage.IsrMadAssocJ,2005,7:447-450.[3]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3):163-164.[4]张建华.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J].哈尔滨医药.2012,32(1):22-23.编辑/王海静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的护理体会高金丽(宁夏医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宁夏银川750004)收稿日期:2013-7-1肝性脑病是肝脏功能发生严重衰竭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性病症。临床常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死亡[1]。针对以上特点,临床应早期治疗,发现病症及时处理,同时做好对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可相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1临床资料对我院2008~2009年感染内科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22~75岁。经分析得知,肝癌8例,酒精性肝硬化15例,乙肝后肝硬化21例,其它伴弥漫性肝病10例。致病因素为消化道出血14例,感染20例,饮食不规律18例,电解质紊乱12例,其他因素所致10例。经护理治疗,病情好转41例,死亡13例。2护理措施2.1基础护理肝性脑病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应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护理,可应用活络油按摩皮肤。同时,肝性脑病患者的脾胃不良,导致患者口腔出现异味,应注意加强口腔的护理力度,可每日用生理盐水洗口,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发生窒息的危险。尽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发生吸入性肺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如出现病情变化,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做好抢救工作。对肝昏迷患者还应加强对其肝功能衰竭其它症候的观察,注意感染的发生。观察肝肾综合征及急性脑水肿的发生。2.2饮食护理由于肝性脑病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应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及补充维生素。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减轻肝脏负担[2]。如患者出现少尿或无尿时,应避免进食含钾较高的食物,防止发生高钾血症。2.3个体化护理应用大量利尿剂和放腹水治疗均可引起电解质紊乱而诱发肝性脑。对于水肿和腹水患者,临床在应用利尿剂时应注意联合、交替、间歇使用的原则,防止发生电解质紊乱情况。当大量排放腹水时,由于腹腔压力骤降,门静脉淤血,导致进入肝脏的血流量减少,进而引起肝细胞缺氧坏死,可加重肝性脑病的发病率。针对这一表现,临床应注意排放腹水的速度,及时补充丢失的蛋白。也可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密切监测有无低钠、低钾等电解质紊乱情况发生。3探讨3.1防治措施对肝性脑病应积极治疗,可采取以下措施:早期预防并控制各种感染情况;及时纠正体内电解质紊乱;及时处理上消化道出血;合理安排日常饮食,蛋白量应注意控制在正常水平内;保持大便通畅;慎用镇静药;合理进行心理护理,保证患者的情绪稳定。3.2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可表现在记性力是否减退,行为异常等方面。同时应观察患者思维及认知的改变,可给予患者刺激,肝昏迷(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邵玉娟(陕西省绥德县榆林市第一医院,陕西榆林718000)摘要:目的探讨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感染内科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诊对其致病因素、疾病的发展及相应护理措施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肝性脑病主要致病因素有消化道出血、感染及电解质紊乱等引起,临床可对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结论临床对肝性脑病患者应及时早期治疗,可对抢救成功率具有促进作用。关键词:肝性脑病;护理;临床分析307
本文标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的护理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218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