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在政法舆情引导培训班上的讲话
-1-在政法舆情引导培训班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全市政法新闻宣传和舆情引导培训班,旨在不断提升我市政法各单位的宣传专干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在此,我强调几点意见。一、清醒认识加强调研宣传和舆情引导的必要性1.新媒体发展带动政法工作前进。随着新媒体开启了信息传播的新时代,传统媒体占垄断地位的时代远去了。在新的传播格局下,政法工作人员需要转变观念、主动介入,学会使用、善于运用新媒体,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逐步成为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更加顺畅,为民众表达意愿和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决策制定提供了快捷的渠道,为公民更好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提供了条件,也为更好地推动社会民主政治进展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民意直通车。2.新媒体对政法舆论助推作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匿名性与快速传播性极易成为谣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畅通的言论通道与开放型舆论环境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一些蔓延于网络的“政法舆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从而加剧了群众的盲从与冲动,也使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突出。3.政法干部需提高甄别舆论能力。在当前社会转型和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各个社会阶层特别是中低阶层的政治需办公文库原创发布求、民生需求进一步增强,情绪舆论的权重进一步加大,当一些民众个人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时,就广泛借助各种网络工具,从迎合大多数网友猎奇心态出发,对交警、公安等个案或个别问题进行无限渲染,并且在线下易被煽动去参与起哄和闹事。所以要在尊重网络民意的同时,提高对网络民意的甄别能力。既不能阻碍新媒体舆论的传播渠道,又要防止被网络民意所挟持。二、当前我市政法调研宣传和舆情引导的现状近年来,我市政法各单位全面加强政法综治调研宣传和舆情引导工作。全市政法各单位在全国、省、市新闻媒体共发表文章xx余篇,形成了正面宣传冲击-2-波。1.部门之间联动开始启动。在处理重大涉长舆情及维护社会治安中,政法、公安、宣传等部门能够迅速反应,密切配合,会商研究,争取时机,果断处置。在网络舆情的监看、研判和处置上,初步形成网管部门协调、职能部门协同、具体工作部门应对、重点新闻网站发挥主渠道作用,宣传、引导、管理相统一协同作战的网上舆论引导新格局。比如去年我市交警段祖连因公殉职,宣传、公安等部门积极配合,互通信息,有效控制了负面效应的蔓延。2.涉政法新闻宣传和舆情管理走向常态。为了应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舆情,我们坚持及时发现苗头、及时分析研判、及时落实责任、及时发布信息、及时处置舆情的“五个及时”原则,对网络舆情实行不间断监看、高频率搜索和多角度研判,逐步建立起网上监控、网上评论、网上引导、网下处置“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通过各部门有力配合,基本实现了无全国性网络舆论热点、无突发性重大网络舆论事件的目标,舆情管理走向常态化。3.信访渠道畅通机制逐步健全。人民群众是社会舆情的主体,是社会状态的“试金石”和“反光镜”,必须最大限度地给群众信访创造便利条件,让群众有说话、诉苦之处,让信访场所成为社会稳定的减压阀。在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同时,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不散布不当言论或采取其他过激行为。在解决群众信访问题过程中,从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竭力让群众满怨而来、满意而归;对无理上访的,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明政策、法律,消除上访人员心结;对无理取闹、恶意缠访人员,依政策、依法进行处置。尽管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观念存在偏差。个别单位对政法调研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调研宣传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新媒体是司法公开、单位形象的重要窗口。个别单位微信、微博没有建立起来。二是方式比较单一。一文章系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原创发布,侵权必究。些单位调研宣传主旨没有把握好,推介先进工作经验的报道少,与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工作部署及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度不够,难以满足社会公众对司法信息的需求。另外,发稿层次低,外宣稿件多,内刊稿件少,一些单位在中-3-央、省委、怀化市委政法委内刊连续多年“零投稿、零发稿”;网络稿件多,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少。三是稿件质量不高。一些单位不善于挖掘新闻素材的内涵,素材收集整理不全面、不详实,缺乏系统分析、深层次思考。调研宣传内容的选材面不宽,与业务工作、基层一线存在一定脱节。文字存在不精练、不生动形象、不通俗易懂等问题,缺乏可读性和吸引力。三、积极探索应对网络舆情的途径和方法随着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利益诉求的多样化、信息传播渠道的快捷化,导致舆论、舆情日趋多样化、复杂化、迅速化,对维稳工作构成了一定压力。做好舆论宣传和舆情引导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打好舆情引导“持久战”。针对涉警网络舆情随时可能出现的态势,建立常态化舆情引导工作机制,实现从“临时应付”向“备战平时”转变,有效防范并化解舆情危机。一是建立研判评估机制。召开网络舆情研判会,对前期涉稳、涉警网络舆情引导处置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明确涉稳涉警舆情的发展动向和趋势。二是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在涉警舆情应急处置中,做到舆情引导与事件处置“同频”,信息发布与事件调查“同步”,发布口径与事件真相“同调”,网上网下两个战场统筹谋划、相互策应,实现重大舆情不“炸响”,较大舆情不“发酵”,一般舆情不“升级”的“三不”目标。三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对涉警、涉稳、涉政舆情引导做出贡献的民警和单位给予奖励,对引导工作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造成严重损失或带来严重社会影响的,严肃追责。2.占领舆情引导“制高点”。积极构建由党委政府统一协调,网宣部门牵头,公安、通信、新闻媒体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互通情况,各司其职,形成舆情引导工作的整体合力。对于网上谣言,主动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真相,掌握舆论主动权。一是争取党委支持。积极争取党委重视支持,在涉警舆情危机发生时,借助外宣部门动员更多控制力量投入工作,及时消除不利于公安队伍形象和工作的负面报道。同时通过外宣部门与腾讯、搜狐、百度等知名网站建立联系沟通机制,赢得理解和支持,避免媒体热炒、乱炒。二是密切警媒合作。加强与各级新闻媒体的配合协作,以畅通新闻宣传渠道为基础,及时沟通信息,策划-4-报道重点,与新闻媒体建立信任、合作、双赢的良好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炒作。三是加强网民沟通。各单位要关注网络舆论,加强收集研判,发现情况及时妥善处置。对重大舆情要适时跟踪,及时公开事件调查、处置情况,不给滥加猜测留有空间。允许社会大众对事件的进展和查处结果进行监督,对舆情进行疏导而不是封锁,一味地回避只会让小道消息、社会谣言占据信息传播的主渠道。3.提升政法系统舆情“处置力”。网络热点特别是负面新闻,大多是靠炒作、发酵的,而好新闻同样要靠包装和宣传。政法、综治、维稳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努力提高做好舆论引导的能力。在重大事件或案件处置中,要适时研究舆情应对办法,及时做好舆情引导、新闻发布工作;对涉及我市社会治安、稳定方面的网络舆论信息,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反馈并督促做好处置工作。一是过法规政策关,重在要求新闻宣传在法规政策上符合法治建设的要求;二是过自己的关,新闻报道,感动不了自己的事迹,更不要企图去感动别人;三是过网友的关,要考虑网友看了标题愿不愿意去看文章,去看了愿不愿意看完,看了之后愿不愿意去转发,转发的网友愿不愿意去正面评论。同志们,这次培训班时间紧,培训内容丰富,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领会专家们的授课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为加强我市政法综治调研宣传工作和舆情引导工作再立新功。
本文标题:在政法舆情引导培训班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234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