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一战后,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2.1919年6月,协约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3.“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出自于《凡尔赛和约》的规定。4.协约国同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的条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这一体系确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新秩序。1.一战后,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2.1919年6月,协约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3.“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出自于《凡尔赛和约》的规定。4.协约国同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的条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这一体系确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新秩序。6.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举行华盛顿会议,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7.1922年,九国代表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形成了多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8.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9.一战后,协约国通过巴黎和会确立了凡尔赛体系;通过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0.一战后的国际格局(或者说新秩序)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6.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举行华盛顿会议,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7.1922年,九国代表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形成了多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8.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9.一战后,协约国通过巴黎和会确立了凡尔赛体系;通过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0.一战后的国际格局(或者说新秩序)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请说出1.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形成该格局的两次国际会议?3.两次会议中涉及损害中国主权的条约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会议时间操纵国重要条约涉及地区影响世界体系形成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美英法美英日《凡尔赛和约》(德国)《九国公约》(中国)欧洲、西亚、非洲东亚、太平洋地区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年1921-1922年第4课经济大危机探究一“繁荣”及其崩溃2.表现:经济繁荣一时。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1929年初,第31任总统胡佛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1、经济大危机于哪年首先从哪国爆发?2、经济大危机的主要特点1929年美国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探究二经济大危机这次危机的特点范围特别广破坏性大持续时间长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下降1/3贸易减少2/3失业3000万1929——19331、经济大危机首先从哪年的哪国爆发?2、经济大危机的主要特点:1929年美国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经济大危机3、经济大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生产的产品超过人们的购买力)4、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危害):1、经济大危机首先从哪年的哪国爆发?2、经济大危机的主要特点:1929年美国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探究二经济大危机3、经济大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生产的产品超过人们的购买力)4、经济大危机的影响:①人民深受其害;②经济萧条,引起政治危机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他被人们喻为“狮子”和“狐狸;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有人说:林肯拯救了美国,而他拯救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朋友:“如果你成功,你就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如果你失败了,你将成为美国最糟糕的总统。”罗斯福:“如果我成功,我将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如果我失败了,我将成为美国最后一位总统!”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可能终结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危机对工业的调整。《国家工业复兴法》4.中心措施:3.目的:2.开始:特点罗斯福新政“新”实质5.影响积极: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2.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4.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5.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消极: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罗斯福新政“新”或者特点在哪里?•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是否意味着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国家被彻底根除?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没有罗斯福新政的启示:1.从本国国情出发,对经济政策适时进行调整;2.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3.国家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讲过哪几位美国总统?他们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实现美国独立林肯——领导南北战争,解放黑奴,维护统一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罗斯福——实行新政,摆脱经济危机改革与调整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有过许多的改革与调整,其中影响较大的改革与调整发生在20年代初的苏俄(联)、30年代的美国和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指出材料中所说苏、美、中三国的“改革与调整”各指什么?苏俄(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面对此次经济大危机,美国和德、日等国采取了怎样的对策?美国通过实行()摆脱了危机;德、意、日则走向了()的道路。新政法西斯专政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历史纵横]:法西斯(Fasces)一词来自拉丁文,原指古罗马官吏出巡时卫队所执的仪仗,形状为一束棒中间插一把斧头,象征暴力和权威。现在法西斯成了恐怖、独裁和战争的代名词。对内:实行极端专制的恐怖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梦想建立庞大帝国项目国名工业生产下降对外贸易缩减工人失业人数工人罢工次数德国40%70%800万1931-1934年1000多次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简表①世界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②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展开欺骗宣传活动,趁势发展壮大势力一、【德】纳粹政权的建立的背景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后来到了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参与了纳粹党的创建1921年希特勒当选为纳粹党的唯一领袖希特勒大肆宣扬的纳粹主义主要包括了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复仇主义和种族主义.纳粹党的民族主义招牌,是利用群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情绪,煽动民族复仇主义,为纳粹党建立独裁统治和对外侵略扩张而服务。希特勒的种族主义鼓吹日耳曼民族是高贵种族、优秀种族,犹太人是劣等种族,是最危险,有害的,必须灭绝,借以煽动种族狂热,以达到实现其政治野心的目的。阿道夫·希特勒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影响:(2)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5)焚毁大量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1)将总统、总理两个职务合并为一,集党权、政权、军权于一身.(3)解散一切工会,取缔其他政党。(4)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6)掀起迫害犹太人狂潮.4、内外政策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撕毁《凡尔赛和约》,疯狂扩军备战,发动侵略战争对外:侵略扩张如1935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挑起二战一战后经济衰退,政治混乱,中央政府瘫痪,工农运动高涨1、背景:墨索里尼组织法西斯政党,1922年向罗马进军,法西斯专政建立2、建立: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工业生产下降对外贸易缩减工人失业人数工人罢工次数日本32.5%50%300万1931年2415次1929-1933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①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的经济。经济危机又引起了政治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1)背景②军部是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对内:制造了一系列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对外:侵略扩张。如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件”三、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2)建立时间、标志:1936年,兵变,军部内主张建立“高度国防国家”,加速对外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或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3)建立特点:依靠军部,在天皇的支持下建立法西斯专政三、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4)影响: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4、侵略:1931年侵略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四、德意日法西斯结盟“柏林—罗马—东京轴心”(“轴心国集团”)时间:名称:影响:严重威胁到世界和平,使二战的爆发为期不远了。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1、美国通过实行(新政)摆脱了危机;德、意、日则走向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2、1933年希特勒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2月,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国别建立者建立标志建立时间内外政策影响德国欧洲策源地形成日本亚洲策源地形成希特勒军部法西斯分子希特勒上台军部控制政府1933年1936年一党独裁扩军备战残酷镇压扩军备战“三国”轴心国集团课堂小结“一次”经济大危机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二个”战争策源地形成本课知识结构经济危机德国日本法西斯专政欧洲战争策源地亚洲战争策源地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集团世界和平受到严重威胁美国罗斯福新政1.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它从美国开始,起止时间是1929—1933年。2.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的特点有(1)涉及范围特别广;(2)持续时间比较长;(3)破坏性特别大。3.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日、意:实行法西斯独裁专政。4.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经济危机,他宣布实行新政,史称“罗斯福新政”。5.“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反映的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6.罗斯福新政开始的时间是1933年。7.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的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8.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9.罗斯福新政中的特点(“新”)表现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0.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11.罗斯福新政给我们的启示:(1)从本国国情出发,对经济政策适时进行调整;(2)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3)国家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2.列宁:新经济政策;罗斯福:罗斯福新政邓小平:改革开放。14.1933年希特勒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5.1936年2月,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3.独立战争领导人:华盛顿;南北战争领导人:林肯参加巴黎和会的美国总统:威尔逊。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实行新政的美国总统:罗斯福
本文标题:第4和5课经济危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26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