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一节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
第一节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一、帝国主义在华强租海港和划分势力范围(一)三国干涉还辽1、俄国为什么伙同德、法对辽东半岛问题进行干涉2、日本对三国干涉还辽的对策3、《中俄密约》、《旅大租地条约》和《续订旅大租地条约》《中俄密约》(又名《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主要内容:一、日本如侵略俄国远东或中国及朝鲜领土,两国愿以全部海陆军互相援助,并互相接济粮食和军火;二、战争期间,俄国军舰可进出中国所有口岸,中国地方官应协助供应;三、中国允许俄国于黑龙江、吉林两省地方修建铁路以达海参崴,该路修筑、经营由华俄道胜银行承办;四、无论平时或战时,俄国军可使用该铁路运送军队、粮食及军需品。《旅大租地条约》和《续订旅大租地条约》主要内容:租借旅顺和大连湾及其附近海面,租期25年,经双方同意,可再延长;在租期内,租地完全由俄国管辖。(二)各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胶澳租借条约》——德国2、《广州湾租界条约》——法国3、《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定租威海卫专条》——英国4、要求清政府承认福建为其势力范围——日本(三)美国“门户开放”政策1、主要内容:第一、各国在中国的任何所谓“势力范围”或租借地内的任何既得利益,其他国家不得加以干涉。第二、各国运往“势力范围”内各口岸之货物,均由中国政府按中国现行的约定关税率征收税款。第三、各国在“势力范围”内,在征收港口税和铁路运费时,不论何国均应一律平等。2、“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美国企图通过“机会均等”的手段,缓和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以保护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的自由开放。中国的“时局”二、帝国主义对华的资本输出(一)向清政府进行政治贷款3年内付给日本二亿三千万两的费用,在条约订后的四年间,对清贷款有7次,最大的有3次。1、俄、法贷款——《俄法洋款合同》1895年6月,俄法与清订四亿法郎(合白银九千八百两)的贷款合同。年息四厘,以中国海关收入担保,分36年还清,从此俄法插手中国海关管理。2、英、德贷款——《英德洋款合同》1896年3月14日,清与英法订借款合同。规定,借款一千六百万英镑(合白银九千七百多万两),年息五厘,海关收入担保,36年还清,在借款偿还期内,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只能由英人担任。英国据此继续控制中国海关。3、英、德借款——《续借英德洋款合同》1898年2月19日与英德银行团签订续借款合同。规定借款一千六百万英镑(合白银一亿一千二百万两),年息四厘五,45年还清。以苏州、淞沪、九江、浙东等处货厘及宜昌、鄂岸盐厘为担保。英国又获得了控制上述各地常关45年的保证。常关:又称“钞关”,是在水陆交通要道或商品集散地设立的征收通过税的机关。创建于明代。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设新海关,为区别新关,将原来的钞关,称“常关”或“旧关”。常关与近代海关和厘卡的区别,表现在征课对象和隶属关系的不同。在征收转口税上,海关以轮船贸易为对象,常关以帆船贸易为对象;厘卡为地方官卡,常关为国家官卡。(二)争夺中国铁路的投资权1896年6月《中俄密约》俄国在共同的防御日本的旗号下取得了在东北修筑中东铁路与战时俄舰出入“中国所有口岸”的权力。1892年春,俄国开始在东北修路、开矿,建立城镇。1898——1899,掀起狂潮,对芦汉、津镇、粤汉、京奉等四条争夺最激烈。俄法控制了芦汉路,津镇为英法控制,美取粤汉,德取胶济。甲午战后,列强共夺得1.9万多公里的铁路的投资权与修筑权。贷款总额达8967万元。(三)投资中国工矿业甲午战前外资工厂有80余家,投资额2800万元,甲午战后,帝义国家在中国设厂合法,数量猛增,1895年到1902年,外在华投资总额达5亿2千万美元。比1894年前的50年总和还多约30倍。1895年——1900年新开办的工厂为933家,为战前几十年总和的9倍。除投资传统工业,将老企业扩大改造外,中国丰富的地下矿藏为西人所垂涎,1898年美先插足直隶通兴煤矿,以后各国效仿,德在直隶和山东,俄在奉天、蒙古以及新疆金矿产地,英在四川、山西、河南、云南等省,美国在山西,法国在四川、云南都取得采矿权。结论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政治贷款、侵夺铁路修筑权、掠夺工矿特权等方式,伴以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逐渐控制和垄断了中国的金融和经济命脉,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门户开放”政策
本文标题:第一节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2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