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党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获取更多范文请关注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全部会员资料请用微信识别文中二维码获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强调:“我们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加强文化领域制度建设,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努力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他主持召开了思想宣传工作、文艺工作、新闻舆论工作、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党校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等领域的一系列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还发表文章,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对事关文化建设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进行指导与部署。获取更多范文请关注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全部会员资料请用微信识别文中二维码获取这些论述和部署廓清了文化建设中的模糊认识和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文化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习近平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他明确指出,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获取更多范文请关注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全部会员资料请用微信识别文中二维码获取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同时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战略步骤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这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中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坚持人民的主体性,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关心人民命运,体察人民愿望,反映人民心声,在人民伟大创造中汲取营养,创作生产更多受群众欢迎的文化产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获取更多范文请关注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全部会员资料请用微信识别文中二维码获取文化工作的第一标准,深入推进文化建设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在文化生活上更有获得感、幸福感。为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繁荣文艺创作,推出大量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此,要加强党的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宣传、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其凝聚党心、鼓舞民心、整合社会的作用;要用中国理论回答中国问题,用中国话语解读中国道路,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和领导权,让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使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使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哲学社会科学在思想理论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鲜明特征。获取更多范文请关注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全部会员资料请用微信识别文中二维码获取习近平把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摆在重要位置,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他要求按照既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也体现原创性、时代性,又体现系统性、专业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他勉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核心理念,也是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有的基本立场和态度。习近平反复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获取更多范文请关注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全部会员资料请用微信识别文中二维码获取用。”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灿烂辉煌的文化。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瓜分豆剖”的存亡危机,当时的许多国人产生了文化自卑情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重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民族自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视角,丰富充实关于文化自信的思想,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个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根脉、本源及发展的历史逻辑,明确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获取更多范文请关注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全部会员资料请用微信识别文中二维码获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脉相承的关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要注重吸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系统总结、完整概括,并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获取更多范文请关注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全部会员资料请用微信识别文中二维码获取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不懈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显示出强大生命力,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支撑。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有机统一,体现的是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制度认同和价值认同。习近平明确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体现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强化中华文化主体意识的文化自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获取更多范文请关注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全部会员资料请用微信识别文中二维码获取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整体上回答了国家发展目标、社会前进方向、公民行为基本准则等方面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就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之中,成为全社会应当获取更多范文请关注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全部会员资料请用微信识别文中二维码获取遵守的价值准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相结合为基本框架,以发挥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实施途径。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运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化资源,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形成爱国爱家、孝老爱亲、诚信崇德、勤劳节俭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要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牢思想之基、价值观之基。要强化道德示范引领作用,发动基层群众分层推选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
本文标题:党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295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