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社会学-第十四章-社会变迁
第十四章社会变迁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变迁社会变迁的含义与特征社会变迁,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其主要内容有:第一,社会关系的基本制度即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体系。第二,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组织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构。第三,社会关生活费的基本面貌,即人们生活的方式与行为方式。社会变迁的特点1.必然性2.前进性3.非直线式4.全面性社会变迁的基本类型1.社会进化与社会倒退2.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3.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4.自发变迁与有计划变迁社会变迁的原因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3.科学技术4.文化的发展与传播5.意识形态的改变6.人口状况的改变7.外来入侵、环境破坏、自然灾害等。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实质上就是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需要机制是社会运行机的基本机制。了解人们的现实需要,要做以下区分:1.普遍性程度2.合理性程度3.需要的强度调节需要的途径1.协调个人需要、集体需要与社会需要三者关系。2.发展合理需要3.制止不合理需要4.控制刺激因素的类型与程度5.削弱某些需要社会发展计划社会发展计划是对社会发展总的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与重大措施的设想。社会有计划地发展与变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已经编制了十一个“五年计划”,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研究、编制工作。第二节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内涵社会现代化作为一个大系统,它是由以下子系统组成: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管理科层化、社会结构分化、人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世俗化。社会现代化的特征(1)现代化是一项革命进程(2)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全球化进程(3)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4)现代化不是“全盘欧化”或“全盘西化”的过程。社会现代化理论(一)帕森斯的模式变项帕森斯的理想模式分析成为现代化理论中的主体理论,或称之为“大理论”。他的模式变项包括五个方面——情感、义务、规范、地位和利益,各由两个极端构成。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行为从极端的传统社会转向为极端的现代社会。(二)信息社会理论法国让·雅克和塞尔旺-施赖贝尔的《世界面临的挑战》、美国学者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和奈斯特的《大趋势》是信息化社会的代表著作。信息社会的特征1.信息成为战略资源2.整个社会以知识价值论为基础3.先进的通讯与信息系统(三)后工业社会论后工业社会论由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首先提出。后工业社会的特征1.经济方面从产品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2.专业与技术人员处于主导地位3.理论知识处于社会中心地位4.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5.创造新的“智能技术”(四)风险社会论风险社会论由德国社会学者贝克在《风险社会》中进行详细论述。社会风险是指可能引发社会动荡不安和社会冲突的不确定性因素,这种不确定性因素可能来源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社会风险是社会政策与现代化进程中可以预见,可以控制的现象,应通过可取的预防性行动与制度化措施加以规避。中国的社会现代化1840年是中国现代化历程上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如下特点:1.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前提2.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3.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现代道路第三节全球化马克思在《共产党宣》中揭示了全球化的过程:发端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工业使得整个世界被联结在一起,开始了人类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现阶段全球化的主要形式是经济全球化。全球化的特征1.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2.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3.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的客观要求。4.全球化是一个不断出现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全球化的发展阶段萌芽阶段——开始阶段——起飞阶段——增强阶段全球化的表现1.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2.交通与通讯的全球化3.信息全球化4.政治的多极化5.文化全球化全球化与中国一、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二、目前面临的挑战1.经济上,处于外围和边缘地位;2.政治上,西方国家的压制与干涉;3.文化上,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腐朽文化的侵蚀;4.国家安全方面,国际安全环境并不乐观。应对策略1.明确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位置,以此为制订全球战略的前提。2.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发展自己。3.增强综合国力以确保国家安全。
本文标题:社会学-第十四章-社会变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313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