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新闻写作技巧培训资料
新闻写作培训提纲新闻定义消息写作会议新闻写作旧闻变新闻一、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特点:3.客观2.真实1.新二、消息写作1.消息标题5.消息结尾2.消息导语3.消息主体4.消息背景++++成功的消息写作在结构上一般包括:灵活鲜明的消息标题、引人入胜的消息导语、深化信息主旨的消息主体、有针对性的消息背景、恰到好处的消息结语。一篇新闻能否抓住读者的眼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题是否醒目、标题思想是否重要鲜明、标题语言是否生动引人等。因而,把标题做实、做精、做巧、做得生动形象,对新闻稿件来说是关键的“重头戏”。1.消息标题1、标出事实标明此篇消息要报道的是什么事,直截了当,开门见山。这是最常见的标题。2、标出主题、焦点标明消息想要说明的主题思想、观点是什么;员工最关心的新闻焦点。标题应该标出什么?标题应该怎么写?3、标出状态告诉读者新闻事件正在“怎么样”“已经怎么样了”。4、标出结果标明新闻事件的发展结果。5、标出数字标题以数字显示其新闻性和可以量化的成果及成效。6、标出悬念标题直接设立问题或悬念,吸引读者。通过悬念吸引读者,看过正文才能明白结论如何。看下面几则标题“标出了什么”:《从严治官有了“铁尺子”》《最后一个荣誉灶拆了》《千里行军一路静悄悄》《叫停考核中的“假把式”》《抓过了不等于抓实了》《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坚决反对美国发表“西藏问题”总统报告》《叫响“2010抗洪精神”,党组织是主心骨,党员干部是擎天柱》《改造食堂为何不受欢迎》《到课率100%是怎么统计出来的?》《从严治官有了“铁尺子”》《最后一个荣誉灶拆了》标明了一个结果:“铁尺子”有了,荣誉灶没了。《千里行军一路静悄悄》告诉读者:新闻事件正在“怎么样”。《叫停考核中的“假把式”》《抓过了不等于抓实了》《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坚决反对美国发表“西藏问题”总统报告》标出核心问题和观点。《叫响“2010抗洪精神”,党组织是主心骨,党员干部是擎天柱》标出主题思想,引导舆论。《改造食堂为何不受欢迎》《到课率100%是怎么统计出来的?》通过悬念吸引读者,看过正文才能明白结论如何。标出结果标出状态标出焦点标出悬念标出主题网络新闻标题:快中求好好中求跳力求“立片言而居要”“求好”少林功夫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闻:东方网:千年少林功夫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华社: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美誉的少林功夫将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浪网:流传千年的少林功夫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上流传两字,似更好新华网:流传千年的少林功夫有望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上“有望”两字,更确切。“求跳”如:《羊春飞雪“漂白”上海》。“漂白”两字一用,整个标题就跳了,不同寻常。《真抓实干增效益》《小卡片掀起大波澜》《江泽民与法国总统通电话支持法德俄联合声明》《江泽民与法国总统通电话中国支持三国不战声明》,不战声明四字使整个标题跳了起来,且突出了联合声明反对对伊动武的内容。网络新闻标题的文字也要精炼,应把可有可无的字都删去。《中西合璧婚礼渐流行中国传统喜宴悄悄变脸“》《显昂扬斗志与时俱进成为今年流行拜年语》删去“渐”和“悄悄”三字,文字就比较对仗简练:《中西合璧婚礼流行我国传统喜宴“变脸”》。《与时俱进成为今年流行拜年语》,更为简明扼要,更为贴切。学习使用复合型标题《唐家璇在安理会阐述我国对伊问题立场》《中国外长唐家璇在安理会伊拉克问题会议上发言》新华网的标题把两者结合起来:《唐家璇在安理会对伊问题发言阐述我国政府立场》,用了一个复式题,实际上,前者是主题,后者是副题,做两行题,意思比较完整。如《上海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上海第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陈良宇作报告》又如:《李泽厚上海演讲:推迟婚姻可使爱的时间更长些》。前者是主题,后者补充说明演讲的内容。导语分类消息导语分为硬式消息导语、软式消息导语。硬式消息导语6要素齐全,常用于动态消息。这种导语开门见山,把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给读者。如:8月13日,技术中心组织开展了2010届新知识员工双选会,在2010届新员工中选拔100名优秀学员提前进入岗位见习阶段。软式消息导语常以描写式、引语式、背景式、反问式、悬念式等表现形式。用来设置一种现场和气氛。如: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大地复苏。在这美丽的季节里,为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激发广大女职工的工作热情,团结动员她们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更加昂扬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3月5日,技术中心提前给全体女职工渡过了一个温馨、浪漫的节日。2.消息导语1、点题式点明主题思想,开门见山。如:8月21日至24日,工程院冲压工艺部开展了S-II项目典型断面工艺审查工作。导语的写作方式2、引入式利用引人入胜的关联事物、局部情节或常识性东西,使抽象事物具体化。一些经验性消息,因内容抽象,表达上很容易落入俗套,使人感到乏味。比如消息《六连营产营具连续6年无丢失》就是一篇反映营产营具管理的稿件,如果按一般写法,很难写出特色。可它的导语却换了一种手法:“在六连指导员的办公桌上,有一只陈旧的笔筒,但现任指导员刘丙刚已是它的第6任主人了。”从笔筒这一典型事例,引出连队营产营具管理的经验。3、反衬式把客观事物中对立的两面,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比如消息《士兵一条建议百万工程上马》的导语:“1月21日,预算110万元的收油泵房改造工程在某油料仓库破土动工。出人意料的是,这项工程的立项竟出自一名普通士兵的建议。”就是将“百万工程”与“士兵建议”两个因素作对比,产生了鲜明的反衬作用。4、提要式多用于内容并列的新闻,将稿件所要表达的内容一一列举出来,主题鲜明,条理清晰。比如:战士坐在马扎上看什么?战士围在饭桌前吃什么?战士躺在床铺上想什么?在今天结束的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基层建设研究会上,政委张明春代表集团军党委提出以上3个问题。5、提问式通过提问引起受众注意,有的只问不答,有的有问有答。比如:“离退休老干部的年货准备得怎么样了?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困难?春节前夕,军区司政后机关的领导和有关同志带着这些问题,分头走访慰问了所属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和干部遗属,积极为他们送温暖、办实事,受到了离退休干部及其家属的高度称赞。”6、类比式将某些属性相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调查性新闻,易增强受众对新闻事实的典型性认识,说服力较强。比如:《10亿英镑用于喝酒3亿英镑用于买书》的消息,它的导语这样写到:“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英国大学生花在喝酒上的钱,是他们买书与课程辅导材料的钱的三倍左右。”这条导语通过类比,反映了英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内容决定形式,采用什么样的形式,首先要考虑内容的需要。对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不同的表达形式。1、少用形容词和副词,多用动词。路透社在报道德军入侵法国巴黎时的新闻导语里曾这样写到:德军的坦克穿过协和广场,德军装甲车从爱丽舍宫的绿树浓荫下隆隆驶过。这里并没对德军的侵略行径作激烈的抨击,而是用“穿过”、“驶过”两个动词作客观报道,加之与“协和广场”、“绿树浓荫”相对比,从而形成了强烈的感情反差,收到了较好的表达效果。“最、率先、第一”等词语在文中应该慎用。2、少用笼统概括性和评论性语言语言,多用具体生动的语言。一些通讯员常常用一些笼统的概括性语言代替具体生动的语言。如:大概、大约、预计、据悉。可注意抓一些能反映事物本质特点的典型情节,使笼统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画面化。比如,《落实政策成群鸭子涌进合肥市》:“初秋的合肥街头,每天清晨可以看到手持竹竿的农民,赶着千百只鸭子穿过闹市。鸭群一来,满街一片嘎嘎声,大小车辆纷纷让路……”读了这个导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有声有景的动人画面。在语言表达上也可以力求创新下笔前,先思考的几个问题1、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中最重要的是什么?2、有什么最吸引受众的新闻事实?3、用硬式消息导语还是用软式消息导语?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主次和详略3.消息主体4.消息背景对比性背景材料注释性背景材料说明性背景材料5.消息结尾扫描\P1000308.JPG扫描\P1000309.JPG三、会议新闻写作会议新闻写作要点1、边听边记边领会,从会海中“捞活鱼”,(哪些是新的观点、新的举措;哪些是在新的形势下要贴别强调和重中之重的内容)2、“特写”(围绕新精神、新人物,做足“新”文章)3、重视直接引语四、旧闻变新闻1、“借着一个适当的题目来写”这种写法的特点是:报道一个新近发生的事实,这一事实是该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报道的内容又不仅限于此。作者往往以此导入,借此发挥,将此事放入一个广泛的、纵横交错的背景下来展示。就成了这样一种写作模式:即以点带面,以一斑窥全豹。1948年11月5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下了消息《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这类写法既适合于横向式的综合,也适合于纵向式综合。学习这类写法,不妨就从《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入手。它先报道“我军占领南阳”这一最新战绩,然后引用较多的背景材料,从三国时期曹操与张绣争夺此城写起,直写到在过去一年里敌方对南阳的重视。这些材料集中说明了南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敌军放弃之、我军占领之,其意义就不只是一城一地的得失了。然后,报道顺势展示了两军近期内军事形势发生的变化:我军在战场上连连取胜,不仅扩大了地盘,还补充了约20万的人员;不仅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还在这些地方实行了土改政策;“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这条消息,粗看好像只是一条动态消息:报道最新的战况——占领南阳。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占领南阳”只是一个导入口,作者只是借着这个“题目”,重心在于展示当时整个的战局。是一种借题发挥。比起前一种写法来,这种写法要容易把握些。从材料的采集来看,作者往往是积累了一个时期的同类题材,可能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当然就是时间由头了。它并不比其他材料更典型,它的优势仅仅在于它是同类事实中“最近发生的”一个,满足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要求。这个“事实”在报道中只起一个引导作用,故通常写在导语里。在全文中,它有可能不再被提及。2、寻找一个新的时间由头来写”如《“飞蝗蔽日”的时代一去不返》,导语为:“危害我国数千年的东亚飞蝗之灾,如今已被我国人民和科学工作者控制住了。我国已经连续10多年没有发生过蝗害。有关部门准备把这项重要成果推荐给全国科学大会。”显然,这项成果推荐给将要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成了一个报道由头。有了它,数十年的治蝗成果,乃至数千年的治蝗史,都被牵引出来了。特殊的视角,是引导读者观测整体事实的一个“好望角”。如获过普利策国际新闻奖的《五亿人在慢慢死去》,它综合报道了当时横跨亚非两洲涉及五亿人口的旱灾和饥荒。受灾面积大,人口多,从哪儿下笔呢?请看这篇报道的开头:3、选取一个特殊的视角来展示太阳升起来了,它照耀着印度东部一个叫辛基马利·帕朱尼波的小村庄。同一个太阳,每天也都照耀着中非尼日尔一个叫卡欧的小小的居民点。辛基马抻的一个农村灾民收容所首先破晓。6岁的男孩萨库·巴尔曼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跌跌撞撞地走出那间草坡小屋,在难忍的饥饿中开始了烦躁不安的一天。6小时以后,黎明降临在卡欧的一个撒哈拉游牧营地。那儿,一个叫哈米达的骨瘦如柴的小女孩艰难地站起来,也在饥饿中迎来了新的一天。两个孩子相距5500英里,然而,当他们来到阳光下时,他们的影子却完全一样。实际上,他们已经不成人形了,成了勉强会走路的骷髅;同样的天灾人祸,将使他们结束在这个地球上的短暂、不幸的一生。报道以这两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小孩为线索展开描述他们经受的苦难和难逃一死的命运。在这个过程中,巧妙地揉进两个孩子所在的村庄,以及印度、西非等七国受灾人民的悲惨情景。读者从这篇报道中得到的就不是一些关于灾情的统计数字,而是两个濒临绝境的孩子的挣扎景象,从而使五亿灾民的境况具体化、形象化。上文中那两个小孩,你可以随意从另外两个村庄选另外两个饥饿者。这样的“点”的材料,既不要外部提供,也不必等待某个契机的到来。选择上是比较自由的。选择标准应当是越巧妙越好,别出心裁。谢谢聆听!
本文标题:新闻写作技巧培训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35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