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复旦大学哲学导论复习题
复旦大学哲学导论复习题(适用于王德峰版):1、如何理解“哲学”(定义、作用)哲学之为何物?以现在术语说之,宇宙论:目的在于求一“对于世界的道理”(ATheoryofWorld);人生论:在于求一“对于人生的道理”(ATheoryofLife);知识论:在于求一“对于知识的道理”(ATheoryofKnowkedge)。人生哲学应该研究人究竟是什么,人究竟该怎么活,其根本问题即伦理学中关于“善”的解答。2、哲学思维的特点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哲学是研究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科,对人类所有知识进行高度抽象的总结,目的在于获得真理。真理具有相对性:没有一成不变的绝对的的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要批判性地继承。真理是对事物的概括,若应用到具体事物就要具体分析,反过来用其丰富充实真理本身,这是反思。3、什么是本体论?什么是形而上学?何谓本体论和形而上学?从巴门尼德开始,哲学研究存在,而不再研究存在者。黑格尔说:“真正的哲学思想从巴门尼德开始了”。追问“存在是什么”,Sein(being)就被当作了一个对象性范畴加以探究。关于存在问题的范畴体系称为Ontologie(本体论)。所谓Ontologie,就是以希腊文On(拉丁文ens,英文Being,德文Sein)为核心范畴以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范畴构成的具有形而上特征的理论体系,通常被译为“本体论”、“存在论”。以Ontologie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称为“形而上学”。4、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特征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是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古希腊哲学的基本内容是探讨phusis自然、本性;古希腊哲学自然观的基本性质是朴素直观的辩证性,自然为神圣的、自我涌现的、活生生的有机整体,试图以知识来说明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的自然事物的统一性;论断上的绝对主义是古希腊哲学的基本形态,这里的绝对主义是相对于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而言的,意指绝对地肯定或绝对地否定,它的论断主要是宇宙论或本体论上的,而不是认识论上的;哲学与自然科学、哲学与“神学”不分是希腊哲学的独特表现;古希腊哲学带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产生了不同的学派;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古希腊哲学是奴隶主的世界观。5、为什么说苏格拉底使古希腊哲学的思考方式发生了转变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使古希腊哲学发生转向,即从自然哲学转向人的哲学。苏格拉底发展了古希腊的辩证法。他之前的哲学叫自然哲学,是以研究客观自然界为对象的。都是独断宣称的提出自己的学说的。后人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苏格拉底认为自然界不可知,因而转向研究人自身。苏格拉底喜欢和人讨论问题,追问概念的的定义。比如什么是美、什么是正义等等,有人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就是从研究自然转到研究人自身。在思维方式上对概念的辨析定义和前面的哲学家有了很大的不同。虽然之前爱莉娅学派等哲学家和智者学派的哲学家也都比较注重对概念的辨析定义,但是在苏格拉底这里开始发生明显的转变。6、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理念”(eidos,idea)来自动词“看”(ide),原意是“看到的东西”。柏拉图把其意义引申为“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可以翻译为“理念”(相当于英文Idea)或“型相”(相当于英文form)。“理念”的译法强调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理智之中的存在;“型相”的译法强调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理念或型相的主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各式各样的事物有各式各样的理念。不同的事物组成了事物的世界,而由它们的理念所组成的总体就是柏拉图所谓的理念世界。在柏拉图看来,前者是可感的世界,后者是可知的世界。柏拉图认为可知的理念是可感的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柏拉图通过两种方式来说明理念是如何派生事物的。他用“分有”说明个别事物与型相之间的隶属关系,用“摹仿”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柏拉图认为,事物的类别是型相,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这个型相的一部分,每一个事物都分有一个型相。理念型相是可感事物的原因,因为可感事物分有了理念型相。由于分有物和被分有的理念型相之间的关系相当于个别概念和它所归属的普遍概念之间的关系,分有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与被分有的理念型相相似,但不可能达到等同的程度。一个东西分有了什么样的理念型相,它就是什么样的存在;分有到什么程度,就与理念型相相似到那种程度。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摹仿”(mimesis/imitate)是一种技艺活动,摹仿的复制品和被摹仿的原型之间没有分有物和被分有的理念之间那种逻辑关系。柏拉图把技艺的观念引入摹仿说,解决了一个逻辑分析解决不了的问题:认识内容何以能与认识对象相似?柏拉图把技艺分为神圣的与人工的两种,制造者也分为造物主和工匠两种。不论造物主还是工匠,他们所制造的产品都是对思想中一个原型的摹仿。于是便有了这样的四重区分:神圣的原型、神圣的摹仿物、人工的原型、人工的摹仿物。关键在于,神圣的摹仿物就是人工的原型,这样,柏拉图便可以证明:人的意见只是对理念型相的摹仿,按照意见制造的人工产品则是摹仿的摹仿。可感世界是造物主摹仿理念世界的原型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物是造物主依照理念型相创造的神圣摹仿品,影像则是对这些摹仿品的摹仿。“摹仿”说在柏拉图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和艺术观都依赖于这一思想。“分有”和“摹仿”实际上并无本质的差别,不同之处只是在于有无造物主。“摹仿”是有造物主的“分有”,“分有”是无造物主的“摹仿”。由此可见,柏拉图的理念具有多重含义:首先,理念是共相。理念是通过对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遍共相,也就是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其次,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个别事物是由于分有了理念而成为这一事物的,离开了理念就没有事物。再次,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理念是事物之完满的模型,事物则是理念的不完满的摹本,事物是因为摹仿了它的理念而成其为事物的。最后,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理念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存在的目标就是实现它的本质,从而成为完满的存在。把事物的本质——理念,与个别事物的分开,并且以理念为存在的根据,是柏拉图哲学的基本原则。“四因”说是对事物运动的原因的解说——把制作一座雕像的过程看作运动,那么铜的原料就是质料因,雕像的模型就是形式因,雕雕像的艺术家就是动力因,雕像的成品就是目的因。拿起房子来说。砖头石块是是质料因房子的设计图是形式因建造者是动力因成品房屋就是目的因(1)质料因:解释为什么事物会在运动中继续存在。(2)形式因:解释为什么以某一方式运动。(3)动力因:解释为什么停止或者开始运动。(4)目的因:解释事物为什么要运动。动力因和目的因也可以归为一种形式,所以认为四个原因可归结为两个原因:质料因和形式因。7、中国哲学的特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与西方哲学进路有所不同中国哲学的特质在于重道德性。中国人所谓的大道无痕思想就是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之处,西方在世界法则上的认识是模糊的,他们往往是被宗教哲学给覆盖了。西方认为世界法则的制定者是神,一个神话的人,而中国认为是一种绝对精神,无形的法则。其次西方哲学有一种开拓自然的精神,这主要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西方哲学的起源在希腊,那里自然条件恶劣,这给予他们改造自然渴望的自然环境!而中国地处肥沃之地,在自然条件上压力小,这就养成了农耕文化,转而投入对自然的敬畏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思索,可以说中国在物质富足的情况下思考的问题更加空灵,更抽象。而西方哲学就显得世俗了,研究科学、经济等,这与所处自然环境有关!8、如何理解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如道法自然一样,中国的哲学史载谋求与自然的融合以求真正的自然的法则。无论是道家的”道“还是儒家的”水”“中庸”都是在寻求一种天然的平衡!因为中国人以开始就在询问为什么太阳会升起会下落,为什么会有着世界的生生不息,他们认为这是寻求了隐藏于世界的自然法则所制定的。所谓“大道无痕”就是这个意思。9、经验论和唯理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天赋观念。唯理论认为天赋观念是先天、先验的存在于每个人的思维中,是绝对真是可靠的,是知识的来源。经验论否定天赋观念,认为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10、如何理解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PPT)分析判断不能给人类增加知识,如“一切物体是有广延的”是一个分析判断,综合判断如“花是红的”,但花也有可能是绿的,白的。综合判断可以给人类增加知识。分析判断是必然的,而综合判断是偶然的。简单点说,先天判断,就是判断的谓项是含义已经包括在主项里了,比如“所有感冒病人都是人”,“人”这个谓项已经包括在“感冒病人”这个主项的含义里,这个判断具有必然性;而“感冒病人需要服用柴胡”,“需要服用柴胡”这个谓项并不包括在主项里,所以该判断是综合判断。所谓“先天综合判断”就是既具有感觉经验的内容,同时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科学知识。换言之,如果有科学知识,如果有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那么就意味着我们的知识既有感觉经验的内容,同时具有普遍必然性,这就是衡量一种知识是不是科学知识的标准:先天综合判断。如“一切事物都是有原因的”,这是一个先天综合判断,“有原因”是加上去的,与“一切事物”并没有必然联系,所以是综合判断。但是每一个人都会想到“一切事物是有原因的”所以又是分析判断,即先天综合判断。11、如何理解真理及其标准真理本身是发展的,是进步的,是深入和深化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只有真理才是作为标准,而实际中,就目前来说没有任何理论是绝对的真理,因而就没有绝对的标准。12、如何理解人性?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根本问题:我是谁?从哪来?往哪去?(人的目的,人的价值),其实就是生死问题。追寻完美人生,用更抽象、更准确和更具普遍性的语言表达,就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首先,生的方面: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信仰和理想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什么叫“幸福”?什么叫“辛苦”?“幸福”与“辛苦”的关系如何?什么叫“享受”?什么叫“忍受”?“享受”与“忍受”的关系如何?什么叫生存质量?如何提高生存质量?其次,死的方面:什么叫“死而无憾”?什么叫“死得心安”、“死得心宁”?什么叫“有好死”、“有善终”?什么叫“瓜熟蒂落”、“寿终正寝”?什么叫自然“仙逝”?怎样修达此种境界?出生是人生的起点,死亡是人生的终点,生存是两个端点之间生命的延续,是人生有意义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生死就没有人生,从而没有人生哲学。因此,生死问题是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1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它是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第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第二,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第三,思维和存在的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14.柏拉图为什么要建立理念论?(PPT)15.古希腊哲学家探讨世界本源的特点是什么?整个自然哲学家的特点和缺陷是?巴门尼德提出存在是为了什么?特点:探讨自然本性。特点:关切的问题是大自然与它的循环变化。一些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些物质性的元素,如水、气、火等;他们最早用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的生成,是西方最早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另一些认为认为万物的本质不是物质性的元素,而是一些抽象的原则,如“数”、“存在”。巴门尼德受克塞诺芬尼关于神是不动的的“一”的理论影响,依靠抽象形象,从感性世界概括出最一般的范畴“存在”。认为存在是永恒的,是一,连续不可分;存在是不动的,是真实的,可以被思想;感性世界的具体事物是非存在,是假相,不能被思想。他认为,没有存在之外的思想,被思想的东西和思想的目标是同一的。他第一次提出了“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巴门尼德很早就从形而上学的经验中,领悟到感官世界的虚妄,而这个感官世界的背后,有一个本身存在的真实世界并能为我们的知识所理解。我们的感官
本文标题:复旦大学哲学导论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361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