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研究报告-离子反应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研究报告-离子反应课题研修人任教学科化学教学课例名称离子反应一、教材分析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术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1、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3、探究碱和盐的定义。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电解质的概念。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1、课本所下定义不能反映电解质的本质,导致学生对电解质概念的认识肤浅、模糊.2、离子反应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包括生成物状态的判断、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等,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多而繁杂,部分学生往往顾此失彼,导致解题出错。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离子反应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包括生成物状态的判断、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等,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多而繁杂,部分学生往往顾此失彼,导致解题出错,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依托具体例题,讲解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型,使学生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灵活解题。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首先复习电解质概念,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书写;然后提供情景“利用溶液导电性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观察到灯泡由亮→渐暗→熄灭→渐亮,利用所学知识结合有关的反应方程式加以解释。”提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中溶液导电性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实验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设计意图:复习电解质导电原因和电解质的电离,为后面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做好铺垫;通过试验方法进行探究,创设真实情景,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能从电解质电离的角度分析出:离子浓度改变、离子之间的反应。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提供分析提纲:在反应中,哪些离子数目发生了变化?怎样变化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对化学反应有什么新的认识?可否用语言把上述过程描述出来?用多媒体模拟上面反应的微观过程。提示学生结合多媒体展示的过程思考讨论上述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小(Ba2+、OH-、H+、SO42-);溶液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2.探究离子反应发生条件。设计一组探究实验,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进行,并分析上面实验中,可否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哪些离子数目发生变化?如何变化?并找出反应的共同点。研究这5个实验,您发现什么问题?是不是电解质之间都能发生反应?他们发生反应的条件是什么呢?[当有难溶物、气体或水生成时可发生离子反应]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实验,兼顾复习电解质的电离,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合作意识。进一步从电离的角度分析离子之间的反应,构建微观概念。并反馈离子方程式书写情况;自主构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环节二抽象概括讨论交流:我们学过的反应类型还有哪些是离子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与离子反应的关系是怎样的?环节三应用升华例题:判断下列电解质溶液间能否发生离子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1)CaCl2溶液与K2CO3溶液;(2)Ba(NO3)2溶液与NaOH溶液(3)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4)H2SO4溶液与KOH溶液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让代表公布结果,反应方程式:(1)CaCl2+K2CO3=CaCO3↓+2KCl(2)Ba(NO3)2+2NaOH≠Ba(OH)2+2NaNO3(3)CuSO4+Ba(OH)2=Cu(OH)2↓+BaSO4↓(4)H2SO4+2KOH=K2SO4+H2O分析,应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沉淀生成、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进行判断。(1)、(3)均有沉淀生成,(4)生成水,(2)既无沉淀生成也没有气体和水生成,故(1)(3)、(4)可发生,(2)不可发生。设计意图:借助该组练习使学生知道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物质的溶解性规律(常见的难溶物、易溶物等),常见的气体等。练习1:下列各组离子在无色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K+H+CO32-Cl-B:Cu2+Cl-OH-K+C:Fe3+NO3-SO42-Mg2+D:H+Cl-Na+NO3-练习2:(1)如何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2)如何鉴定溶液中是否存在Cl-或SO42-设计意图:应用以形成技能促进知识内化。教学反思《离子反应》在这节课的设计上,采用了探究性与知识性的结合,通过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的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入手探究离子反应的实质,其中亦包括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这样设计即可教会学生正确地理解离子反应,更希望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构建微观概念,并用于介绍和分析问题。在教学语言设计上,尽量给学生以安全感,鼓励学生探索,如“你对化学反应有什么新的认识?可否用语言把上述过程描述出来?”等。第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离子反应,为什么要学习离子反应。以学生原有的化学反应的基础为出发点,将课本后面探究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三个实验提到最前面,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形象感知后,再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从微观离子角度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变化以及变化原因,即反应的本质,从而得出电解质溶液反应的共同特征――电离出的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对离子反应便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形成离子反应揭示反应本质的印象,使学生易于接受,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在上课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师生是合作关系,教师是学生研究的协作者,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加以肯定,增进师生感情,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格,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课程改革需要老师有新的教学理念,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创造、学会发现、学会生活。五、课例研究综述教师就是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参与者,而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改革最直接的一环。在课上我们不仅要讲好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我认为,无论课堂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理念,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特点,已对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要使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的着,同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绝大多数的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二、要合理设计教学各环节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无具体目标的。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教学内容是教师备课的一方面。教师更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容。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实践应用而提供服务的,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学”与学生的“理解”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师生间、学生间、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那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三、课堂教师参与要当、准、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教师课堂参与时机要恰当,切入要准确,内容要精准,不可将结论托盘于学生;要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教师要精准的指导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并进行课堂反馈与总结。教师的引导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指到关键处,指到有用之处,设疑要设到到学生心里去,设出水平来,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指导与设疑的技巧,体现出教学新理念。设疑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难易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设疑提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反复追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灵性。二、教师要构建一个活跃的课堂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状态,使课堂活而不乱,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总之,高效课堂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都在于领会本真的治学精神,而不在于形式。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超越传统,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本文标题:高中化学教学课例研究报告-离子反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36246 .html